朱泽彬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各个国家由于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水平发展情况不同,面临的情况也各不相同。青少年健康状况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运动状况。一直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青少年健康状况。研究表明,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健康,加强体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质量,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但是,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在下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体育活动的比率在下降。由于缺乏一定量的体育运动,我国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过进行的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在持续下降,包括学生的速度,力量,肺活量都在持续下降。肥胖和超重是青少年面临的最大的健康问题,眼睛近视的比例也不容乐观,高中生由于课业繁重,缺乏锻炼面临的问题最为严重,注意力差,身体抵抗力差,头疼,眩晕,精神不振,失眠等是高中生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青少年面临的健康体质问题会引发成年后慢性病的爆发,增加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此外,青少年肥胖还会导致自身缺乏自信,消沉,被成年人排斥等不良影响。研究发现,体育活动的益处首先是可以保护好肌肉、骨骼、关节。青少年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成年和老年后的身体健康都有积极影响。体育活动还可以避免肥胖,保持身材,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可以获得乐趣,保持强健的体格,体现自身优势,增加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保持身心愉快,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质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研究我国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导致的体育活动健康,健康体质下降。第一,学校有一定的责任,教育不当。当前是素质教育,但是学校提供的体育锻炼项目较少,学生的锻炼机会也有限。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健康教育非常薄弱,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下,健康教育仅有的生理课,很多学校也取消了,使得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缺乏了解,缺乏正确的健康观和生命观。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本身体育锻炼的时间就非常有限,一些任课老师为了延长上课时间,还要占用体育锻炼的时间。学校体育老师缺乏创新能力,体育课程教学比较传统,导致上课效率低,学生缺乏上课积极性。从运动设施来看,近年来中小学都在扩招,但是学校并没有因为扩招购买新的体育器材,导致体育设备匮乏,很多学校忽视体育教学的现象,导致体育方面投资不足。第二,青少年自身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占用了体育锻炼的时间。网络、游戏、电视的影响是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最大根源。上网、玩游戏、看电视都属于占时间的活动,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和运动时间不足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第三,研究表明,学校和家是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影响中国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主要由4大因子组成,分别是亲朋好友,体育成就,身心健康,体育乐趣。主要因子是亲朋好友。父母的意愿,同学朋友兄弟姐妹的参与对青少年影响很大,他的爱好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而他所处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家庭。在中国,很多父母自身对体育锻炼缺乏认识,在升学压力下,很多家长认为课余的体育活动会占用孩子的业余时间,他们认为升学是最重要的,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的,家长会花大量时间给孩子报名辅导班,但是很少身体力行的陪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父母的意识和行为深深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应该首先意识到体育活动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应该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由于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家庭在经济状况以及业余时间分配上的情况不一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家长至少要在意识上影响自己的孩子。第四,当青少年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有自己的朋友圈时,就会受到身边朋友的影响,当她们在一起时间长了,行为举止,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都会趋同,这些人之间更容易进行文化传递,心理学上称青少年时期为“结帮成火时期”。当群体中有朋友有运动的兴趣,会对其他人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同伴之间互相鼓励,互相赞许会成为青少年参与运动的动力。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能够起到强健体质,丰富生活的积极作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接班人,保障青少年健康的成长,从而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才优势,是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为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各方面要共同努力,为我国青少年充分参与体育活动创造条件。
中小学要保障体育课程的时间,制定上课计划,开展体育健康课程。研究发现,让中小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益处和参与体育活动对未来的影响,有助于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自己的优势,获得更大的自我认同感,同时也会提高学习效率,保障学习质量,提高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中小学不仅要加强对体育任课教师的培训,还要加强对各个任课教师的培训,增强教师的体育意识,保证青少年的运动时间,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要分工明确,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对课程进行创新型的改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考试对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可以起直接作用,中小学要按时进行体能测试,体育考试,定期举行运动会,运动会的竞技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国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最多的两个区域就是家和学习。因此学校要保障参与体育运动的场地,完善体育设施。中小学的运动场地除了上课时间向学生开放以外,课余时间也应该定期向学生开放,对于易损耗的器材和场馆,可以收取少许的场馆维修费,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运动场地,也减小了学校维修器材的经济压力。学校建构优质的身体活动教育内容,加强身体活动项目的文化、安全、健康等适宜性,设计不同地区的教育策略,保障不同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和身体活动项目的实施,创造上学前和放学后学生从事身体活动的机会,确保青少年身体活动教育的便利性,鼓励在学位考试中引入身体活动知识测试,引导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体育课程。我国人口众多,体育教育资源有限,在高考的压力下,最先牺牲的就是体育课程,导致很多有体育天赋的孩子没有被及时发现,这对家庭、社会、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青少年时期是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加强对体育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加大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投入,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的养成。
体育与传媒的关系历史悠久,最初被定义为体育与宣传的彼此需要,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更加深入,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传媒,而传媒借助于体育,可以让更多的青少年关注体育,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愿望,尤其是随着网络、数字电视的发展,体育信息被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极大的影响了青少年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如今的体育态势发展迅猛,与传媒的信息量息息相关,在体育传媒的影响下,奥林立克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人们所接受,也深深影响着青少年。借助电视传媒、互联网平台等观看奥运会、nba等体育赛事。观看体育赛事的直播,不仅可以让观众在体育的竞技中感受比赛的激烈,弘扬民族精神,体育精神,青少年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会有自己认可的“运动员偶像”。他们可以激励青少年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在听体育解说的同时也可以增长体育知识,增加对体育文化的热爱和参与热情,可以增加青少年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都有深远的影响。家长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同观看体育比赛的同时,家长可以起到“引导者”的角色,定期陪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支持子女,让体育运动变成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智能穿戴设备与社交网络的兴起,家长可以在网上帮孩子约课,网上付款,随时随地上课,可以直接享受指导陪练等服务。近年来,微课和网络直播开始兴起,孩子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进行运动项目学习,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家长可以随时监测孩子的健康状况,睡眠质量,从而制定适合孩子的健身计划。
近年来,国家对体育发展高度重视,体育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行业,政府不断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出体育产业具体的发展目标。体育产业成为拉动消费增长、促进消费升级的先导性产业,体育消费行业将迎来发展的新起点,运动健身也会成为一种时尚。第一,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健身+旅游”“健身+娱乐”“健身+旅游”的发展模式。登山、攀岩、水上运动、射击剑术等因地制宜的体育活动成为群众新的旅游热点和消费热点,家长在假期带孩子参加这些体育项目,不仅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还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第二,我国健身俱乐部蓬勃发展,为青少年学习体育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避免了青少年比较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因为学校没有相应的场地器材而无法进行。美国政府鼓励各届企业、公司支持社会福利事业,每年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免当年的税收或一部分税收。我国也可以借鉴这一做饭,鼓励企事业单位建造体育场馆。
随着“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国社会经济和健康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能够起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丰富生活的积极作用。青少年是我国的未来,是未来我国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健康中国”的理念引导下,中小学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创造条件,提高体育教学的师资水平,体育教师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与家庭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源,使体育运动更好的开展,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为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型国家奠定身体素质和健康保障。
[1] 钟秉枢.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提出与体育休闲健身产业的发展[J].体育科学,2015,35(11):19-23.
[2] 马新东,刘波,程杰.美国青少年体质研究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31(1):81-83.
[3] 屈忆霞.体育传媒对青少年体育意识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5).
[4] 周丽君,larryD,Hensley.中美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
[5] 卢元镇.将体育运动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当中,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有力支撑[J].中国人报,2016(3).
[6] 马焱,丁斌,李霞,等.“健康中国”战略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启示[J].体育前沿,2015,29(5).
[7] 刘亚辉,孙超,马继政,等.关于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7(2).
[8] 周丽君,于可红,larryD.Hensley.影响中、美两国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4).
[9] 王斌,郑旗.谈青少年体育发展与其社会资本积累[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