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明霏
【摘要】我国作为唯一一个在文化长河中没有断裂的国家,将璀璨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各个阶段的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高中阶段是全方位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准备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长成的阶段特别需要积淀很久的传统文化涤荡心灵,以便在进入大学时有一个良好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本文就是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优势将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64-02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障碍
(1)传统文化的晦涩、艰深导致学生害怕、回避
我国目前的语文教学是遵循“结果导向式”教学的模板,也就是说先学习结果,再探究问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古诗文教学为主,而教师为了减轻工作量只是依靠语文工具书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意义,不仅缺少鉴赏的过程,而且还会造成断章取义的结果。比如教师在讲解2013年新课标卷古诗《鹊桥仙》(陆游)时,学生由于受到教师平时对陆游诗的讲解的影响,在欣赏陆游诗的时候容易形成既定的模式,只知道陆游思人的情感却不了解他还有为国报效、建功立业的抱负。
(2)传统文化的熏陶来自于背诵、默写
古诗文的精髓在于“字以传情,文以达意”。但是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为了见效快、成绩突出并不重视学生对古诗文中所囊括的思想感情的解读,也不注重利用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来熏陶、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而是强行要求学生以背诵、默写的方式来“解讀”古诗文。比如《诗经》的教习,教师在讲解完赋比兴、风雅颂等知识外就是背诵、背诵、再背诵。因为对于一些原生态的诗歌,高中语文教师也无法讲解清楚其出处、源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对古诗文内涵的鉴赏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实践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于作品的感受和得到的启发,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鉴赏古诗文的内涵。比如儒释道文化的讲解,教师要注重三种文化间的区别和联系,要讲清楚儒学、道学和佛学的根源和传承。比如教师可以结合电影、名著、课外阅读来讲解关于《唐三藏》的故事,让学生在声色的指引下了解唐朝的历史和佛教的文化。
(2)对传统文化中传统礼仪的学习意义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家,从上古尧舜禹到现在的法制社会,人们都在遵从基本的礼仪规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高中生知礼仪、懂进退、识大体,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格提供知识养分。比如我国每年举办的祭孔大典,教师可以将大典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以表演的形式搬到课堂,采取教师讲学生表演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里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更加深刻的理解“礼仪之邦”的真正涵义。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1)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思维能力渗透
比如《辞源》、《古汉语词典》等对于古汉语的解释对高中生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很有帮助。再比如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修辞手法所强调的前后照应反映了汉语思维里整体思考方式。
(2)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意义渗透
教师应借助必修教材中精选的古诗文将所传达的传统文化内涵作为教学重点,对古诗文中涵盖的伦理道德、文化价值、风俗习惯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比如《勾践灭吴》一文中,教师要逻辑清晰的讲解吴国与越国之间的和平与战争,并在历史关系中教会学生文言文中传达出来的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热爱祖国的个人品质。
(3)注重课外时间对传统文化的延展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能只靠课堂教育的几十分钟,还要积极寻找课外延展的时间和空间,将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比如某校高中部为了更好的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切实的做到了一下几点:1.发动了家长的作用,在课下生活中监督学生对经典古诗文的欣赏和背诵,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淀较强的传统文化应用能力;2.高中教师硬性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扩大对古代典籍阅读的范围,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解读。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仅使学生能够在应用传统文化理解古诗文上得心应手,而且使学生能够单独的运用传统文化创作出自己的文学作品。这样学生就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完善自己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吴碧芬.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
[2]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文学教育(中),2011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