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及其开放程度的现状调查

2017-11-26 11:15陈豪
运动精品 2017年5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场馆

陈豪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关于成都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及其开放程度的现状调查

陈豪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市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现状进行调查,旨在找出成都市各级各类学校在体育设施的管理、体育设施的开放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管理与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可行的建议。

成都市;学校体育;设施管理;对外开放

在我国从体育大国进军体育强国的背景下,通过对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及其开放现状的分析,找出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校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对全民健身的开展提供的推动力,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使学校体育设施在我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并使学校体育设施为全民健身提供更多的途径。通过解决学校体育所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体育事业朝更加蓬勃的方向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成都市六城区包括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高新区、金牛区、青羊区共计45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中学和小学。其中包括:成都体育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高校;成都十八中、石室联中、青羊实验中学等15所中学以及龙江路小学、川音附小等15所小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电子期刊阅览室,中国期刊网等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及与该论文相关的体育法规文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详实的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实地走访成都市各片区中小学与高校,对部分学校管理人员、部分社区运动爱好者进行访问面谈,了解各校的管理情况以及开放现状,并为本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采用现场填写与问卷星网络调查为主的方式发放问卷,其中针对学校管理人员的问卷45份,回收42份,回收率93.3%,有效率90.5%。问卷星收回问卷174份,有效率92%。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5 逻辑分析法

通过调查成都市部分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和开放现状,从小范围到大范围,从特殊到普通,以此来了解我国学校体育设施管理与开放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都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现状

2.1.1 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目标

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努力争取达到的理想状态或期望获得的成果,它包括体育器材管理的目的、任务、具体的目标项目和指标体系以及完成指标的时限。成都市各个学校的体育器材管理目标并不明确,大多没有可供参考的纸质性文件。在进行访谈时,管理人员只能回答一个大概,对更加细化、更加具体化的目标没有具体的了解和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学校主管部门在制定学校体育器材管理目标时,是没有制定具体可实施的目标计划,因此到管理人员层面,管理目标便成了保证器材的完整以及器材数量的完好等表面行为。

2.1.2 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形式

2.1.2.1 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模式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与专门性的体育场馆有很大不同。由于成都市中小学校舍面积的制约,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难以进行招募开展大中型活动以进行创收。在调查中,成都市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的运行管理模式停留在“行政管理模式”中的“全额预算管理”,所有的运行和维护费用来源于政府,但是政府不是其直接管理者,直接管理者为学校行政部门。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政府作为体育设施的直接拥有者,中小学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但是在实际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却不尽人意。实施过程中所调查的结果将在论文后半部分进行阐述和分析。

高校的管理模式又与中小学不同。成都市高校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与“行政管理模式”中的“差额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模式,高校自主经营体育设施场馆,采用不同形式对外开放。场馆的管理和维护由政府拨款与自己承担部分费用的形式进行。高校有面积大、场馆设施较为丰富的优势,成为对外开放事务主要实施者。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实施过程中所调查的结果将在论文后半部分进行阐述和分析。

2.1.2.2 体育器材管理的规章制度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第21条规定:“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在调查中,我主要从:体育场馆的维护制度、借(租)用制度、体育场馆的开放制度、安全制度、体育场馆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体育场馆的卫生制度、体育器材的保管制度、体育器材的借还登记制度、损坏赔偿制度、报损制度等10方面着手。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几乎没有一类学校建立完整的体育器材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制度的建立与具体的落实不相符合,相当数量的学校制度形同虚设,仅仅是挂在墙上的一张纸,布满灰尘。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学校的体育教师或其他与器材管理熟悉的人,与管理人员说一声即将器材拿走,没有任何的登记,完全不按照制度进行借还手续;此类现象不是个例,在各所学校均常见。

2.1.2.3 体育器材基础资料的管理

体育器材的基础资料包括发票、质量合格证书、使用安装说明书、附件和保修卡,维修记录及有关手续。在体育器材管理中体育器材基础资料十分重要。当器材使用发生安全事故需要明确责任时,必然会看器材的质量合格证书以及使用说明书等,同时也是上级部门检查验收、损坏维修时的必要凭证;因此,体育器材基础资料的管理是必然的。但在实际管理中,却是很不理想的,基础资料的管理不被重视,随处乱放,随手乱扔,甚至很多资料都遗失无法找到,给器材的维修也带来了困难,以至于很多器材损坏后,不进行维修,直接报废淘汰,产生严重的浪费并且降低了利用率。

2.1.3 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流程

2.1.3.1 学校体育器材的采购

通过实地走访和学校官方网站查询等方式,调查中的所有学校均采用公开招标、竞标进行采购,支付费用详实,并在学校网站进行公示,体现了学校作为事业单位的采购公开透明原则。由此可见,在器材采购方面,各级各类学校是很公开透明的,政府对学校采购器材的资金是落到实处的。

2.1.3.2 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体育器材专业管理水平较为低下,从事管理的人员大多为体育教师,少部分学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相比于中小学体育器材的管理,高校体育器材专业管理水平相对较高,极少数学校管理人员为体育教师;高校均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但多以临时人员为主,管理人才匮乏。在学校的器材管理中,即使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在器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旧很多;管理人员所做的工作大都限于器材的借还登记及清点,并没有器材保养与维护以及器材性能的相关知识,直接影响了体育器材的管理质量与器材的使用寿命。同时管理手段与方式较为粗放,甚至有高校管理人员将起跑器等金属易被腐蚀的器材保管在游泳池旁,使得器械在使用和存储过程中损坏程度较大,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可见管理人员在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心与专业知识存在的严重问题。

2.1.3.3 学校体育器材实时报废

体育器材的使用均有一定的年限,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进行周期性的检查维修,当超过了使用年限或者无法维修时,就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实施报废的过程,由使用单位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报废流程[1]:器材使用单位鉴定:按台写专题使用效益报告及报废的原因、填写报废单、主管领导填写报废原因和鉴定意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主管领导签出意见、报主管校长审批、组织废品回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销账,财务处销账。)可以看出,学校体育设施的报废是学校体育设施管理必不可少的流程。在各级各类学校关于器材报废的处理中,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器材损坏后,堆放在器材保管室无人问津,一放就达数月,也不进行申报报废的处理程序,同时不进行新器材的购置。极少数存在有器材超过使用年限但未损坏,仍旧在使用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潜在安全问题。足以见大多数学校关于体育器材报废处理的问题并不重视,造成资源浪费并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教学效率。

2.2 成都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现状

体育强国指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处于一流或前列的国家。自从08年我国登上奥运金牌榜顶,声称我国已经进入体育强国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在所处的阶段,距体育强国还有很大一段路。在周爱光的《“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3]一文中得出,现阶段的体育强国要满足群众体育年满20岁的成年人中体育人口达到40%以上,竞技体育奥运奖牌数与成绩名次进入前8名,体育产业GDSP占GDP比重的1.5%以上等三个方面的条件。在群众体育方面,我国现阶段群众体育发展呈现趋于上升的态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群众体育设施的匮乏对于群众体育发展的限制,为了尽可能的缓解这个问题,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4]。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县级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支持,为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学校可以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公众收取必要的费用。学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因此,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是有法可依;同时学校体育设施也承担着群众体育事业的重要责任。

2.2.1 开放程度与形式

成都市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呈现三种情形,分别是完全开放,不完全开放和完全不开放。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高校中,有6.7%的学校不对外开放,93.3%的学校不同程度的对外进行开放。中小学中,不同程度对外开放的学校达90%,其中,完全开放的学校只有20%。由于中小学体育设施相对匮乏,对外开放的体育设施主要为室外场地,如篮球场,田径场,乒乓球台等,大多学校没有室内场地。高校无偿对外开放设施主要为室外场地,如田径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室内场地和部分室外场地为有偿提供,如室内篮球场,网球场,游泳馆等。

2.2.2 开放时间与开放后的管理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目的是缓解群众体育中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因此什么时间段对外开放就尤为重要,若选择在民众上班期间开放,下班后不进行开放,就闲置了场地,是不合理的。现代人有晨练与晚饭后散步、夜跑或其他运动的习惯,因此早上上课前的开放与下午放学后的开放是相对合理的。高校早晚均对外开放的学校占87%,中小学早上开放占26.7%,晚上开放占40%,周末开放的中小学占90%。高校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对外开放时间十分宽裕,早中晚以及周末整体均对外开放,设置有开放时间表,在教学时间外均可进行场地的使用,不仅不影响教学工作,同时充分利用了场地,大大减小了场地的闲置率,室外场地管理手段为不定时巡查,对场地不能入场的物品严格把关。室内场地为专人管理,外在人员凭缴费凭据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如游泳池还配备有救生员等。中小学以成都十八中为例,开放时段为晚上与周末以及寒暑假,场地设施较为匮乏,管理形式主要为社区卡登记的形式,交卡登记入校,出校退卡。

2.2.3 影响开放的因素

2.2.3.1 安全问题。这是中小学校考虑的首要问题,近年来,全国各地偶有发生中小学生在校园内被砍伤的事件,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因此越来越受关注,学校最怕的就是发生学生的意外事故。此类事件的发生,对学校体育器材对外开放有不小的影响。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无疑加大了学生受到侵害的风险,为了降低事件的发生概率,校方只好减少甚至不对外开放。并且在开放过程中,因为体育器材的危险使用,可能会使使用者的安全得不到保证,由此产生的安全问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是一个问题。

2.2.3.2 影响教学。如今社会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认识陷入一个误区,普遍认为孩子成绩好才会有前途。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也主要为智育培养,加上其他一些利益问题,学校更加着重学生的成绩提升,为此尽可能的避免影响学生成绩的行为发生。就部分管理人员表示,如果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外来锻炼人员必将影响学校的教学活动,从而导致学生的成绩受到影响;同时鱼龙混杂,加大了潜在的危险因素。

2.2.3.3 场地设施的限制、损坏与经费。中小学校有一个特点(重点小学),校舍面积与场地设施面积狭小、场地设施匮乏,不足以为公众提供足够的场所;同时,对外开放将导致场地设施的损坏,而损坏所产生的维修费用将加大学校经费的支出。

2.2.3.4 安全问题。有6.7%的高校不对外开放,而此类高校不对外开放的原因就是安全。位于高新区与青羊区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不对外开放的,进出校园需要学生证,外来人员均被拒绝入校。该校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该校女生人数众多,男生人数少,不让外来人员入校是为了保证女生的安全。除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很多学校存在着学生车辆、手机、钱财丢失的情况,若体育器材设施对外开放将使校园内龙蛇混杂,不能保障学生的财产安全。

2.2.3.5 对外宣传与学校形象。高校体育设施经常处于闲置状态,出现闲置的一个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不少社会群众不清楚高校对外开放与否。部分高校表示,体育设施开放产生的损坏维修必将加大经费支出,为了减小学校经费支出,很多体育设施采取收费开放的形式。因此前来锻炼的人员就相对较少,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该校是不允许对外开放的。那么想要解决闲置的问题,就要对外进行宣传,由此又产生新的问题,部分人员会认为学校为了赚钱,违背高校的职责,利益至上。这可能会导致学校的声誉受到不良的影响,降低社会认可度。

2.3 成都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及开放现状的对策研究

2.3.1 成都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的对策研究

2.3.1.1 学校领导层的思想观念和重视程度对体育设施的管理以及开放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它决定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向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

2.3.1.2 制定器材管理的目标。目标的制定和开展是实施体育器材管理的重要阶段,体育器材管理的目的是最基本的出发点,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及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是为了使管理更具有目的性,并通过管理目标的实现,促使学校体育器材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3.1.3 制度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团体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它是组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制定的行为规范,亦即一种人为制定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在学校体育设施的管理和开放调查中,中小学几乎没有健全的制度。因此学校应该从上到下的各个管理层及实施者,建立完好的、可实施、可实现的管理流程体系,并建立完整的原始资料等档案。学校体育主管部门,要严格制定体育器材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器材开放的管理制度,做到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管理有据,实施有理。

2.3.1.4 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是开展体育工作的基本保证。针对器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体育器材的管理中,实时开展管理运行的培训,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专业水平,提高器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得管理系统化与精细化。

2.3.1.5 学校应该按时进行体育器材管理工作的检查,按时进行体育器材安全性能的检查,按时组织体育器材的修检,上下协同一致,不要松懈。

2.3.1.6 积极转变器材管理模式,结合各校的特色进行创新,积极开展体育器材的管理工作。

2.3.2 成都市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对策研究

2.3.2.1 上级部门组织检查学校开放工作,督促学校落实政策,积极进行对外开放工作。

2.3.2.2 上级部门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的经费支持。在调查中,大多学校存在着经费制约的问题。想要更快更好的进行开放工作,同时促进学校体育设施的发展,必将加大经费的支出,那么上级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建立奖惩制度,依据各学校实际开展工作进行拨款。

2.3.2.3 建立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体育运动具有不确定性,学校应该建立完好的开放管理制度,明确事故责任人,将管理工作细化,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2.3.2.4 制定合理的开放时间、降低器材闲置率。解决教学冲突,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开放时间,学校担心开放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因此,各校应根据自己的教学作息制定合理的开放时间表。同时,合理的开放时间是降低闲置率的保证,使体育设施在教学外得到合理的利用。

2.3.2.5 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职能功效。高校应该加强开放的宣传工作,高校具有场地设施丰富的特点,是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主力军,正确的宣传方式有利于学校正面形象的塑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人员不专业、规章制度不健全、器材管理粗放不合乎正常程序。

3.1.2 体育器材的更新报废不合乎正常流程,体育设施损坏、闲置严重。

3.1.3 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完全开放程度太低,场地设施闲置率高。

3.1.4 部分学校管理部门对体育设施开放工作不重视,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进行不积极。

3.1.5 在开放过程中,管理较为粗放,器械损坏修检不及时,开放时间不合理,安全责任不明确。

3.2 建议

3.2.1 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转变思想观念,落实国家政策。

3.2.2 建立完好的、可实施、可实现的管理目标、管理流程体系、管理规章制度。

3.2.3 开展管理运行的培训,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专业水平,提高器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按时进行器材的检查与维修。

3.2.4 加大对学校开放工作的经费支持,为开放学校购置保险,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

3.2.5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合理开放时间表,发挥职能功效,降低设施闲置率。

[1] 王德炜.体育场馆运行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75-77,175-176.

[2] 国家体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EB],1990—3—12.

[3] 周爱光.“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J].育学刊.第十六卷第十一期,2009,3-4.

[4] 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EB],2009.08.30.

Investigation on the Management and Opening Degree of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 in Chengdu

CHEN Hao
(Chengdu Sport college,Chengdu 610000,Sichuan,China)

陈豪(1995-),四川遂宁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计算机应用于体育器材管理的策略探究
比亚迪集团扶贫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体育器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器材的管理与维护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