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网络协同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自我组织方式,适应了网络时代的需要,对思想、观念、知识等领域的创新活动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更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
2011年,创新思想家查尔斯·李德彼特和257位作者合著出版了《网络协同》一书。在书中,作者重点说明了网络在形成新思想、新观念过程中的重要性,指出网络的重要在于让更多的人以多种方式与他人共享观念,共享的过程则是创新、创造和福祉的源泉;而协同可以为这个社会提供一种不同的组织基础,从而鼓励更多地共享、协作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扩大自由、民主和平等。同时,作者还指出协同的组织秘诀在于参与、认同和协作三者的平衡。全书中,查尔斯·李德彼特虽然没有对网络协同进行直接的定义,但其核心思想却是非常鲜明的,那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集合大众的力量产生创造力。
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就是:教育主体基于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通过网络协同实现社区共享、参与和协作以集合大众力量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组织方式,它对于改进和加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网络协同强调共享、参与和协作,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教育各主体通过网络社区聚集在一起,有利于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在最大范围内形成共识。同时,教育者通过在网络社区中共享自己的想法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尊重,职业认同感得到不断强化;被教育者则通过参与网络社区的互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从而实现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平等对话。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影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大变量”。意识形态的热点在网上,舆论引导的难点在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网上。能否掌握网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事关国家的政治安全和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因此,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网络阵地建设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但由于网络的开放、匿名、即时、交互等特征,个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上的偶尔发言,在整个网络舆论的大潮中会被迅速湮没,迫切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而网络协同将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各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发挥协同效应,为应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剂良药。在网络协同社区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界限逐步淡化。大家共同作业,自我管理,更有利于建立深厚的感情,创建和谐的社区文化,打造青年大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并自觉运用这些理念指导我们的实践。网络协同本身便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创新,蕴含着丰富的发展思想,对激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网络平台来协调现实与虚拟、社会与学校、课堂与课外,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增强教育主体协同,形成教育合力,突显了协调发展与开放发展的理念。同时,它通过思想、观念、知识的共享创造价值,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又是对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回应。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要发挥好作用,有效地转化成创造行为,必须遵循以下关键原则:
只有好的内核才能吸引有能力的参与者和开发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应具有一个优秀的核心团队。团队成员需要具备以下素养:第一,乐于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愿意承担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第二,人品、学识和能力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提出的项目富有吸引力,能够引来一批跟随者;第三,乐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占有的资料及时公布于众,从而引发更多的人参与到项目的讨论,对项目进行补充和重新定义;第四,具备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能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综合以上要素,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网络协同的核心团队应至少包括党委主要领导、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只有如此的核心团队才能引发建设性交流,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为协同创造贡献智慧。
创造型社区除了有人数不同、忠心耿耿的核心团队作为中坚力量,还必须对外开放,吸引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参与进来,保持社区的活力。要大力鼓励家庭、社会和学生参与到社区中来。这些人尽管参与不够频繁,但可以保证协同项目的启动。而当他们能够提出各种观点,并充满自信和独立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时,他们就可以增加社区的知识,挑战社区的惯性思维,为核心成员提供积极的灵感。事实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复杂问题,参与解决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人越多,解决问题的角度也越多,提出创意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时,协同创造可以让某些观点经受更多的、更广泛的不同视角的检验,在提出观点的核心团队成员和检验观点的参与者之间,这些观点会得到充分交流。这也有利于激发更多的创造行为,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密切沟通使创意得以繁殖和成长,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循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社区而言,密切沟通首先应该在核心团队成员,如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之间,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工作者和专业课教师之间进行。他们通过持续的、激烈的思想交流,从而互相借鉴彼此分析问题的方法,展开积极的合作。同时,在其他参与者之间,密切沟通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家长、社会成员、学生被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组参与项目并保持同步。所有人共享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最后向核心团队提交研究的成果,由核心团队成员对各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联结汇总,确保革新与联系有机结合在一起。
合作是创造力产生的关键。不同思维方式对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但不同思维方式也会导致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影响组织的工作效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社区是一个包含了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家长、社会工作者和学生的多主体成员社区。各主体成员立场不同,对事物重要性的看法自然也会有所差异。而协同的成功在于,它创造了自我管理社区,充分利用了成员知识的多样性,同时又没有让这种差异化占据主导,这就需要各个主体能够树立较强的规则意识,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同时教育主体之间能够就合作方式在最大范围内形成共识,从而把众多的个人观点转化成知识的结构化描述。
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社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成员通过参与小组作业和共享观点进一步凝聚共同目标,产生创造力。社区则为各成员提供论坛、网站、公报或杂志等场所来发布观点和交流思想,使个体从协同活动中获得内在的快乐和同行对他们所做工作的赏识提供机会。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骨干组成的核心团队以及对协同社区具有较大贡献、成果质量显著的一批人负责决策。他们有权决定谁能加入到这个社区中来,有权对网站发表的内容进行筛选,把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容予以保留,有权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建设网站。不遵守社区规则的参与者将被剔除。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并非所有的网络协同都能取得成功。高校要自觉遵循网络协同的关键原则,并从组织建设、平台建设和网络生态建设入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提供组织保障、技术保证和舆论支持。
网络协同要发挥作用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内核,也需要不同技能和知识的参与者。目前,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或专业课教师,在网络空间的作用都未能充分发挥。从主观上说,大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并不完全认可思想政治教育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而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工作性质的差异也使他们在协同的路上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当前的评价体系中,是否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未作为评价指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老师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因此,高校要从组织建设上入手,建立由党委主要领导负责、学工部、思政部等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致力于内核专家智库的建立,并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以及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量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着力培育一批政治坚定、导向正确、影响广泛的网络名师,不断提高参与成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协同社区的认可度,激发他们的工作成就感。
信息化平台建设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在协同创造中,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之间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成员之间都迫切需要一个适宜思想自由流动的、中立的场所来增强交流、凝聚共识、分享创意、促进协作。这个场所可以是辅导员自愿设立的论坛,也可以是思政课教师自愿创办的某个网站。各成员因为共同的目标、爱好和兴趣聚集在一起,形成共识,产生“1+1>2”甚至更高倍数效果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协同的途径将提供一种全方位的、全天候的、各种环境下的面向更广泛人群的学习,更加适合小群体和个体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时间以及地点将拥有更多发言权。学生既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向其他成人和同伴学习;既可以在网上学习,也可以在网下互动。要实现这个目标,也必须建立一个能够实现信息互通的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平台,促进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包括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以及教学经验的网络分享传播等,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提供技术保证。
网络协同需要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积极参与贡献,但网络极端的开放性也为开展协同带来了挑战和风险。毫无限制条件地自由进出社区、专家权威知识的侵蚀、参与成员个性的丧失以及成员差异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潜在风险都会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的成效,迫切需要创新完善网络监管协作机制确保协同的有序进行。首先,要坚持自上而下的控制紧抓不放。协同社区的内核们要争取保持对网络社区意识形态导向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杜绝影响和谐网络生态环境的舆论和行为。其次,要坚持有序地多种形式的同等层次控制。妥善运用同行评议来净化网络环境,增强协同社区的吸引力,构建文明的网络环境。再次,要鼓励自我管理和控制,引导各成员负责任地使用手中的技术权力做文明网民,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最后,要努力把学生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通过学生自行设计教育内容开展自我教育,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习惯性思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行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路协同作为一种新事物,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但新生事物的发展也必定是曲折的,高校要积极探索实施网络协同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协同有效地转化成创造行为。
[1]冯刚:《新形势下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第8期。
[2][美]查尔斯·李德彼特等:《网络协同》,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