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民族地区高校作为地方文化、知识、人才高度集聚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助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推进民族地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组织领导。我们党高度重视农村建设,不断增强领导力,实施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民族地区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参与农村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干部和科技人员的优势,帮助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和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农村党的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桂电”)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自2011年以来,每两年选派驻村5名“第一书记”服务八步区桂岭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桂岭镇位于广西、湖南、广东三省(区)交界处,该镇有2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近10万人,属于广西典型的少数民族乡镇。桂电派驻的“第一书记”紧紧围绕“以党建为引领助推精准脱贫”这个中心任务,放开拳脚施展才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作出了让组织放心、村民满意的显著实绩,赢得了当地领导与群众的信赖和称赞,引起了巨大反响。
桂电选派贫困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后,针对贫困村党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健全、完善了所驻村两委干部工作责任、群众评议党员、村务公开等规章制度,并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狠抓“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工作,使之常态化、制度化,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二是以“重大决策讲民主,重要事项必公开”为村委工作指导思想,制定村党务工作和村委会工作计划、年度达成目标,明确村委班子成员任务和责任,体现村委开展各项工作的组织性、纪律性、党员模范性;三是加强群众思想宣传工作,“第一书记”带着党的政策走访各村寨的族佬寨佬、从村里出去的经济能人、大学生等人员,认真利用各种阵地组织宣传国家惠农政策和党组织文化,切实到群众身边。“第一书记”一边维持村委较稳定的力量,一边亲自抓党建,把凸显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员意识、突出党员作用、增强党员归属感作为突破口,采取“内外兼修”的方式加强农村党组织制度建设、村委干部队伍建设、思想阵地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第一书记”坚持办好每位村民群众托付的事项,坚持“有事必办,有问必答”的工作原则,提高村两委服务村民群众的工作效率,彻底扭转村民往日对村两委办事存在疑虑的局面。如2015年10月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广西精准扶贫识别工作,桂电响应号召增派28名骨干教师力量服务好挂点村贫困群众建档立卡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对桂岭镇平安村、金山村、草寺村、莲花村、桂开村约1.7万村民的精确识别工作,这项任务的规模、方式和力度前所未有,而“第一书记”和村委干部严格走访每位村户调查,快速高效解决好每位困难群众的“心头”事,树立了村委干部服务群众的新形象,同时也激发了全村党员干群发奋图强、比学赶超先进的热情和动力,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我们的访问过程中发现,多数的群众和村镇干部非常熟悉桂电派驻的“第一书记”工作,对村委办事满意度有所提高(见图1)。
图1:满意度调查
围绕党中央提出2020年全国整体脱贫的总目标,桂电作为“外来力量”是嵌入扶贫攻坚任务的重要环节,桂电通过派驻“第一书记”组织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不断加强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党建促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书记”所派驻村在精确扶贫脱帽核心工作上,2016年共脱贫530户,合计2502人。取得的成绩充分展示了“第一书记”带领下的村两委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体现桂电作为后盾单位的重要作用。
表1:部分挂点村2016年开展的重点工作
广西是西部少数民族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目前拥有贫困人口相对较多,中央和自治区长期实施关于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而重中之重的扶贫脱帽工作不可能短期完成并且一劳永逸。桂电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区党委、区政府扶贫攻坚的号召,并以彭清华书记“全区上下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的指示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看作是高校服务地方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派驻“第一书记”服务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做好选派干部到校外挂职锻炼和推进精准扶贫建设作为年度重要党建工作内容,制定出详细工作规划,分解任务并督促落实,全校党委行政教职工上下联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等主要领导多次到“第一书记”所在村关心指导开展工作,同时在校内宣传发动全体党员积极参与这项工作,一方面以此助推学校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作风建设、后备干部培养等工作,另一方面为农村消除贫困,实现广西“两个建成”目标贡献力量。
自2012年4月广西选派第一批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以来,桂电在选派和管理干部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是根据被派驻村在组织建设、干群关系、经济基础、村容村貌、农业设施、执政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从破解最难问题、突破最大瓶颈的原则出发,按照“宣传发动、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部门审核、校党委审批”的程序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报名,再遴选具有相关优势与特长的候选人到相关村任职,这不仅使选派的目的更加明确和富有针对性,而且使派驻书记的潜能和作用发挥得更为充分,其效果和影响更加突出。二是根据学校党委工作安排,组织部门将选派干部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建立选派干部管理机制,派专人负责“第一书记”入乡住村对接、工作情况汇报、后勤保障、定期考核等工作,同时加强与地方组织部门沟通联系,学校实现精准管控派出干部工作各方面情况,确保派出的干部经得起农村实践与组织群众的检验。
农村党组织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靠一个“第一书记”,一所高校不能把工作做得全面和到位。因此,桂电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农村党组织建设中的平台和中介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助推农村党组织建设快速发展。在调研中发现,一方面,桂电派驻八步区桂岭镇贫困村“第一书记”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想方设法多方面为农村党建和扶贫系列工作作贡献,帮助解决群众心中积压多年的难题,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形象。另一方面,后盾单位桂电给予多方面的支持,近两年桂电校领导带队、二级单位自行组织到八步区桂岭镇开展扶贫相关活动10余次,带去全校筹集的扶贫款项物资多达几十万元,此外学校将“第一书记”产业融资、农产品销售、物资捐赠需求等项目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给全国校友,影响一批有意向的校友援助相关项目,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北京校友积极响应捐赠小学净水设备,南京校友为桂岭镇二中捐献一座图书馆,等等。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问题,如“第一书记”仍需加强在党建方面的工作,群众现阶段最需要的是脱贫致富,高校选派“第一书记”在短时间内集中力量提升农村经济水平,还要兼顾党建发展已非常不易。高校一边肩负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等其他重担,同时要考虑怎样进一步整合资源持续服务农村党组织事业发展等问题。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这对高校来说不仅是政治压力,更是难得的机遇,应紧跟时代步伐着力以下几方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各行各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地方党委政府对主管下的高校参与农村党的事业建设有了明确的要求,对此高校必须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一要强化服务意识,化被动为主动做好服务农村党组织等事业建设的长期规划,加强新时期下服务农村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体系建设。二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完善“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培训、晋升、目标考核、工作责任制度,探索建立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党组织建设的联动机制、“第一书记”召回后的农村党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健全高校筹集资源机制。三要建立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制度,明确高校服务农村党组织建设对扶贫脱帽的意义,充分研究并利用好有关政策,从政策上争取政府更多的资源支持。
高校服务农村党组织建设相比企业和其他单位具有独特的优势。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各类人才输送,高校要充分运用人才资源优势,不仅要选派教师人员,而且还要选派优秀的学生干部;高校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政策宣传工作,重视对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选调生等项目人才的输送。二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如师范类、医学类、地理水利类等高等院校,不仅可以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召开技能培训班,还应组织党的理论培训课程,以此帮助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三要强调文化引领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在精神引领、制度规范、风气培养、打造品牌和环境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水平,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有道德感、凝聚力、归属感的精神家园,依托文化引领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高校要打消可支配服务农村党的事业发展资源有限的疑虑,在新形势下做相关的尝试与调整。一是高校要与农村实现党建发展“共赢”,党建有力,党的事业建设才有根基,应深入贯彻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关于加强农村、高校等党的建设讲话精神,坚持以高校和农村党组织干部存在廉洁自律等问题导向,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十九大代表选举和地方领导班子换届等工作作为载体,努力尝试高校各级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共建发展,推动基层党组织强大起来。二是高校要与农村实现党的事业发展“共赢”,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是党建有力的体现,高校必须充分利用强大的智慧力量、广阔的社交渠道、成功的校友优势来盘活农村地区丰富的资源,尝试智能化、“互联网+农业”等学科交叉研究,找准切入点交叉融合出新的理论和项目,合作开办校—村企业,加大当地群众就业、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建设的有机结合,搭建高校服务农村党的事业发展和自我升级的“共赢”模式。
[1]冯晓宁:《地方高校服新农村建设问题与路径探析》,河南大学2010年学位论文。
[2]王钟誉,唐步洲,刘铁园:《地方高校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品牌》2015年第3期。
[3]张锐,张宝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政策分析》,《前沿》2011年第7期。
[4]汪银海,朱玉中:《以党建为引领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新农村》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