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张欣,肖金壮
摘要:针对国内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立足于地方大学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以获批河北省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为契机,加快探索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道路。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进行了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践平台、培养机制及教育理念等多方位的改革,让每一个大学生能在4年之后充满自信地走出校园,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保持良好综合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竞争力;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203-02
一、引言
针对国内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引导地方高校转向应用型发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12〕4号)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明确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1-3]。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是创建于2001年的独立学院,在16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协同育人”教育理念,优化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彰显办学特色,多次获得教育部和河北省教学系统的多项先进称号及奖励。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中,2015年获批河北省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以此为契机,加快了探索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道路。
自动化专业隶属于工商学院理工学部,该专业的生源质量和就业形势都比较好,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一直存在定位不明晰、畢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就业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因此,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研究,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践行,提升了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二、自动化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革需求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需求,自动化专业建设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但仍然存在若干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4]:
1.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多年不变,没有及时调整以适应地方经济的需求。
2.培养模式、目标、教学内容和手段等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3.培养手段仍然存在重理论教学和课堂讲授,而轻实践,也缺乏企业实践。
4.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储备,缺乏深厚的基础,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5.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覆盖面不足。
紧密结合河北省经济建设的新兴领域,围绕学院转型发展、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及培养模式主要进行以下改革:
1.提高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在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实用案例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2.校企联合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平台和基地,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对于学生社团和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的管理和成绩评定更加规范化。
4.基于综合大学的特点,加强通识教育和跨学科知识积累,鼓励交叉学科的师生联合创新。
三、全方位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明确自动化专业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地处河北省保定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谋划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现代物流等产业。保定市拥有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在构建可再生能源产业战略发展平台中逐步确立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先优势,诞生了一批国内同行业领军企业,如:英利、天威、长城、联合动力等。这些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为自动化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结合学院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依据地方经济发展、行业与企业需求、专业特点,以及学生成长需要,重新审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准确地进行相关领域的职业定位,进行培养模式和教学环节的规划,能有效落实校企联动、企业全程参与教学培养的机制,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5-6]。
2.规范毕业要求的达成度标准,优化课程体系。按照“重基础、强能力、多样性、个性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思路,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现有课程设置进行修订:(1)以毕业要求的达成度为标准,科学修订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前后承接关系,更加合理地构成学生的知识体系。(2)基于综合大学的特点,重视影响人才持续发展的人文、道德、法律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通识教育和跨学科知识积累,提升工科学生的社会竞争力。(3)建立较为完善的创新活动学分机制,对于学生社团和课外科技活动的管理和成绩评定更加规范化,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普及度;积极探索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科技活动和创造发明等,提升应用能力。
3.加强工程实训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的能力。(1)提高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达到总学分的35%以上。(2)在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工程应用案例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案例的综合性和非技术因素的影响。(3)针对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在案例教学、课后练习以及课程设计等环节中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比例。(4)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设置多种形式的科研训练、创新型实验、实习实训等。
4.校企联动,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1)建设校内专业实训基地,依托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加大实验建设和管理的力度,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依托学院优势教学资源,把各种协会、社团、中心等打造成学院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利用该平台,开展学科竞赛;利用该平台,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利用该平台,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等。(2)“走出去,请进来”,校企联合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平台和基地,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大力加强校企、校校、校所、校政等之间的密切合作,实现与知名企业、兄弟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培训基地、行政部门等多途径、多模式、全方位的紧密结合,共建开放式、多功能、多元化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四、结论
在重视地方经济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供需关系调整了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导向完善了课程体系,大力建设实践实训平台和实习基地作为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不断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应用型的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教发[2015]7号.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高教[2012]4号.
[3]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9-153.
[4]秦红.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91-94.
[5]冯东.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12,(2):33-35.
[6]孔苏.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