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史蒂文斯是石黑一雄塑造的典型角色,代表了在传统英国文化熏陶下成长并老去的英国管家形象。此角色是《长日留痕》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从史蒂文斯的个体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分析,探讨主人公是如何一点点从矛盾,尊严和他者自我中由迷失到重新定位自我转变的。在他看似死水一潭的人生当中实则已慢慢获得了自我的柳暗花明。
关键词:自我;尊严;他者;矛盾;《长日留痕》
作者简介:展国琰(1989.2-),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圖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1
石黑一雄(1954—)被誉为“英国移民作家三雄”之一,与拉什迪、奈保尔等移民作家一起跻身当代最著名的英国小说家之列。其鲜明的写作风格也被著名女作家欧茨评价为:“其突出的主题是‘残留”。自我,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及对其社会角色自我评价的结果。在《长日留痕》主人公史蒂文斯身上,可以看到历史文化留下的难以磨灭的“身影”,即“我应该是谁?”从而逐渐感知内心,不再活成一个“他者”。本文主要从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尊严心态和他者视角出发,走向史蒂文斯的内心,去窥探苍白悲情的人生中亦能瞥见“细嗅蔷薇”之景,在人性的阳刚与阴柔中遇见最真的自我。史蒂文斯就是这样一个活成了他者狂欢中的自我孤独者。
一、矛盾自我
不近人情似乎早已成为史蒂文斯的标签。对待友情严苛不仁,对待亲情冷若冰霜,而在爱情方面则是拒绝。然而史蒂文斯毕竟不是无生命的躯壳,言语表达能力欠缺导致情感交际失败造成了他的矛盾自我。
首先是父亲的失误和去世。父亲在庄园侍奉重要客人时摔倒,史蒂文斯看见后,急忙上前处理,细节暴露了他的内心“我的父亲没了意识,他的脸色非常灰暗”,因失误辞退父亲时内心也经历了挣扎,并且事后耐心听着父亲解释。父亲去世时,他内心也是矛盾的,比如,史蒂文斯和主人的对话进一步证明了他当时的心情:
“史蒂文斯,你没事吧?”
“没事,老爷, 真的没事”
“你看起来好像在哭泣。”
这些细微的心理变化都表明,史蒂文斯是矛盾的,所谓忠孝难两全,对父亲的愧疚之情表明他的孝心自我绝没有泯灭。
他拒绝肯顿小姐的关心和感情并非出自本心,而是管家身份的荼毒导致的情感“失语”和行动“失真”。肯顿小姐几次给斯蒂文斯房中摆花,他却说“花会转移我的注意力”,这种担忧表明他并非排斥美好,只是不适应。肯顿小姐的结婚消息使他懊恼,开除仆人时的愧疚。他笨拙的排斥和拒绝以及矛盾心理表明他在一点点审视自我。
二、“尊严”自我
史蒂文斯毕生所追求的便是成为一名拥有尊严的管家。他不想成为庄园里代表文明的社交生活的低俗之物,他想成为“绅士之绅士”,马歇尔先生、莱恩先生和亨德森都是拥有“自尊”气质的管家。然而,新主人鼓励他的一场旅行改变了他。
对主人的忠诚是史蒂文斯的本能。开除犹太仆人时的决然,父亲去世时的“坚守岗位”,他觉得这是管家的优秀之处。然而他的愚忠和对“尊严”的执迷并没有令他开心。随着物是人非,周围陌生而又新奇的事物都在撞击着他的神经,迷蒙蒙的清晨,简朴暗淡的旅店和面庞依稀可见的行人,登上山巅,才领略到人在高出时的清明,这种轻松明朗的心境正是他摆脱“尊严”和自我意识觉醒的证明。
在肯顿小姐面前的伪装亦是尊严使然,既害苦了肯顿小姐也害苦了自己。时过境迁,对肯顿小姐的情意浮出水面,例如,“我只是想知道你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曾遭虐待,倘若我这么老远地来了,又见到了你可不管怎样也没问你一下,那我将感到很愚蠢”他虽错过了爱情,但如此痛彻心扉的感觉足以让他清醒,他是有爱的。
三、“他者”自我
拉康指出欲望是欲望着他者的欲望。史蒂文斯是在“他者”欲望中沉沦的典型。管家身份,主人的目光,其他府邸的管家,父亲等使他形成了“他者”认知。史蒂文斯受父亲影响立志成为一个优秀的男管家,更是把“尊严,克制和敬业”当做优秀管家的标杆准则。他说,“英国风景独特之处在于她的有节制不张扬,正如一个杰出的男管家一样”,这种社会赋予管家的形象深深影响了他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他希望成为达灵顿勋爵眼里的优秀管家,为庄园争光;他谨记父亲的教导,不让他失望;他要成为其他仆人的榜样,克己奉公。然而这样的史蒂文斯早已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此旅程便是打破“他者”虚妄,迎接新生之旅。观察行人,勇敢爬上山顶;承认感情,心系肯顿;愧疚父亲,深刻反思。最后他终于开始想“我”该成为什么样子。史蒂文斯已经意识到自我与他者的区别,他在那片旧庄园的废墟里和新环境的刺激下走向破灭亦是新生。
结语:
透过史蒂文斯的矛盾自我,尊严自我及“他者”自我,本文剥离出在他管家面目下真实,性情的一面,从而找到他早已迷失的自我灵魂。他是矛盾的,在亲情友情爱情里挣扎,而毕生追求尊严的管家身份令他无奈束手,同时在“他者”这面无形镜子映射下终将身不由己。而一次旅程让他打开了心灵枷锁,结局虽未言明,然种种迹象表露史蒂文斯找到自我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Ishiguro, Kazuo. The Remains of the Day[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3.
[2]拉康.《拉康选集》[M]. 褚孝全. 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1.
[3]刘琼. 失落与追寻—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回忆机制[D].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4]苗萌. 被浪费的人生—《长日留痕》中史蒂文斯先生的情感真空[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2015 (2).
[5]吴起. 伤感的旅程 自我的回归—试析石黑一雄小说《长日留痕》的后殖民性[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
[6]石黑一雄. 《长日留痕》[M].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