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张 强
岂能虚度的“三百六十五里路”:我与王健
——同事眼中的王健
□ 文/张 强
上世纪80年代台湾歌手文章唱过一首歌:《三百六十五里路》,成为当年大学生励志的经典歌曲:
睡意朦胧的星辰/阻挡不了我行程/多年漂泊日夜餐风露宿/为了理想我宁愿/忍受寂寞/饮尽那份孤独/抖落异地的尘土/踏上遥远的路途/满怀痴情追求我的梦想/三百六十五日/年年地度过/过一日行一程/三百六十五里路哟/越过春夏秋冬/三百六十五里路哟/岂能让它虚度
我和同事王健都是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他大我一岁。在宁夏大学中文系上学时,他高我两级。由于学业优秀,在他三年级时学校选拔他到天津师范大学深造,毕业回宁夏后留宁大任教,王健成了我们最年轻的老师。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宁夏大学的生源是非常优质的。五六十年代,为支援新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一大批响应党的号召的有识之士,从祖国四面八方举家进入宁夏工作生活。他们的子女,在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纷纷以比土生土长的宁夏孩子更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大学。王健就是其中一位。校园里,我们羡慕那些说着普通话的同学,也喜欢跟随他们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王健就是有这样号召力的一位学兄。
那时候整个宁夏大学都吟唱着动听的校园歌曲、弥漫着人文的光亮。校园里有一排排白杨,白杨下站着的一对对师生、同学,谈理想谈人生,都站成了一道风景。王健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米八三的个头、强健的身板,显得“高富帅”,特别是他在排球场上的跳起扣杀身影,让许多女大学生都成为了忠实粉丝。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是80年代的新一辈!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你没有变,还是初心一片。走了这么久,梦想未曾丢,还是满心的承担与守护。写在我们脸上的,嵌在我们心底的,永远是精神的光亮。这样的光亮,与我们匹配着,抵抗着平庸抵抗着忧伤,抵抗着衰老抵抗着苍凉。
三百六十五里路。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王健以永不言倦的身影,融入新闻事业每一个事件的记录中,每一项公共事业的进步倡导与监督中,也因此享有了记者职业带来的触动、敏锐、应变、迎接、坚持与创造。
近七八年以来,我与王健是几乎零距离的同事关系,同在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大厦17楼办公,身影踪迹,风吹草动,都互相见证。
大体上我观察到并确定了王健每天的“行踪”:每一个工作日清早,王健都是迎着朝阳初日出发,满怀精气神上路,大脚健步赴岗,50分钟行程,风雨无阻。多年养成的这个好习惯,能从他的身姿上看到效果。
每一个星期一上午,楼道里总会传来王健领读文件和学习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所带领的报业发展研究部,在一座楼上总是散发着最亮的新闻创新之光。
在去洗手间时,在锁上门下班时,我路过王健的办公室门口,侧目而望,他总是伏案专注于电脑,日复一日,成为风景,成为我的榜样。
有时候我们会同时锁门下班,同乘电梯。王健几乎少有酒肉应酬。他是86岁老母亲的独子,与夫人王春翔(大学比我高一届的学姐)共同尽孝老人数十载。多年来,王健坚持给老母亲做饭,陪着遛弯,陪着看戏,从无间断。
山在远方,路在脚下。王健以他的热情与专注,书写着自己的新闻职业史话。
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王健的笔下,看得见他的责任和情怀,看得见他的职业本色。
2003年6月下旬,我在《宁夏日报》总编室值守夜班时,看到王健采写的《固原的羊只上“夜班”》一稿,一口气读完很兴奋,当天因有新华社等必发稿件,没有好的版面位置,我就给王健打电话说明情况,希望留存几天后以头条发出。当得知采访背后的细节,更坚定了我对这篇稿件的重视和判断。
2003年,王健四十出头,正值金色年华、大显身手之际,他在贫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担任《宁夏日报》驻站记者,采写、报道了大量反映西海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稿件,一年就有219篇稿件见报,9篇稿件上《宁夏日报》头版头条。为报道隆德县梁家湾山体滑坡事故,王健3次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已经警戒的山体采访,膝关节严重受伤,最后被固原市领导督促,由武警战士“押送下山”。这一年,王健把一个党报驻地记者的责任和能量发挥到极致。
王健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引以为傲的是那篇时政新闻创新报道《总书记一声对不起暖人心田》。党的十七大结束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媒体见面,因比预定时间晚了些,胡锦涛向在场的记者道歉,当时到场的中外媒体有200多家,只有王健抓住了这条新闻。在宁夏好新闻评选现场,有评委说,作者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独辟蹊径,抓住了一条“大鱼”,是在重大时政新闻上的大胆突破和创新。2008年8月,王健作为宁夏唯一的注册记者全程采访了北京奥运会,采写的《刘翔:快乐着你的快乐,忧伤着你的忧伤》被奥组委官方报纸转载;《天同覆、地同载》《我被梦八撞了一下腰》等获宁夏新闻奖。
“江湖”上总有王健美好的传说。当过老师的王健,总是以他善意的提携和学识的付出,推动着更多人的成长。
王健,当文字记者,他拿下了中国新闻奖;当摄影记者,他拍出了精品佳作,拿了首届中国报纸图片编辑金烛奖;做新闻研究,他是宁夏重点社科项目带头人,带出了精兵强将。
新世纪以后,在王健离开宁夏大学教学岗位十几年后,他又重返校园,一直是宁夏大学和北方民族大学的兼职教授。不管采访任务有多重,他都坚持精心备课,教出的学生可谓“桃李遍天下”。几年来,写作发表的论文为宁夏大学的教学改革和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的新闻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0年,王健被任命为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发展研究部主任。从“冲锋陷阵”的编采一线转到了“宏观务虚”的新闻策划和研究岗位。在没有经验可资借鉴、没有范本可以引用,甚至连原始的资料都难以找全的情况下,深入研究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报业发展战略,大胆提出了宁夏日报报业集团融合发展的要素和方向,尝试指出了新形势下的媒体生态和主流媒体的生存现状,引起自治区党委的高度重视,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2011年以来,连续六年,我供职的宁夏法治报社,每年举办“法治新闻研修班”,我都邀请王健给学员们授课。他备课之认真,讲课之精彩,让我敬慕,让学员们传扬。
新年,王健又在微信上给自己立下了“小目标”:每天微笑一两次,少吃三四口饭,写五六百字,读七八页书,走十公里路。看似简单枯燥的目标,需要很大的毅力和恒心。
王健之于健走,王健之于拍摄,王健之于采写,王健之于专注和热爱,他坚持不懈的努力,都给予我们这些年五十而知天命者更多感悟与遵从。
时光匆匆,岁月流逝,在迎面而来的年轻面孔中,在随身而伴的手机时代里,我们生活在更加纷繁而困惑的时代。选择了记者的生存状态,就意味着要失去安逸,也不会大富大贵。当直视弱小或生命的叹息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因为身陷纷杂世界而难以纯净,甚至会为欲望千锤百炼的考验而挣扎。可是即便这样,如果你内心还有一个声音对你说,我要这样的丰富,我要这样的不同寻常,那么就请遵循内心的呼唤。心会牵引我们珍惜一切,并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然后,不论未来以何种形式出现或结束,我们都会满意自己一路走来、眷顾一种生存状态。
三百六十五里路,岂能让它虚度!
(作者单位: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编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