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唐润华 文 建 张 宸 申 琰 陈 怡
“不死的上帝”在哪里?
——从美国大选看西方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虚伪性
□ 文/唐润华 文 建 张 宸 申 琰 陈 怡
客观性原则在西方被推崇为新闻领域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谕”,是所谓“不死的上帝”。然而,2016年美国大选,这个“上帝”并不存在,美国媒体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在关键时刻选边站队,并把大选报道视为生意,再一次揭示了其自我标榜的客观公正和“社会公器”的虚伪性;同时也暴露出,持有“选择性偏见”的主流媒体在网络传播时代陷入了引导力下降的尴尬困局。
美国大选 西方新闻观 客观性 选择性偏见
从党派媒体到大众媒体、从宣传工具到“社会公器”的转变一直是西方新闻界引以为傲的里程碑式的进步。然而,透过美国大选的实践不难发现,在“社会公器”的外衣之下,美国主流媒体具有很强的偏见和政治倾向性,是为一定利益集团服务的工具。
第一,媒体为两党候选人的背书率高、背书媒体数量对比悬殊是2016年大选报道最鲜明的特点。2016年大选中,美国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为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背书,只有极少媒体支持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据统计,在大选前,在全美发行量排行前100的报纸中,有80家公开表明了对某一候选人的支持倾向,其中为希拉里背书的高达57家,支持特朗普的只有《拉斯维加斯评论报》和《佛罗里达联合时报》——这一数字甚至还不如支持自由党候选人约翰逊的4家。各种地方性或是其他影响力较小的报刊情况也是如此。19世纪以来,媒体背书就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出现在了美国政治议程中,但以往的媒体背书相对平衡,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为候选人背书的媒体越来越少。2016年大选期间如此多媒体公开站队,可以说是逆势而行。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发表评论文章《美媒标榜中立客观不复存在?》认为,主流媒体几乎一面倒地“挺希拉里,反特朗普”,这在美国选举史上可说前所未见,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第二,美国媒体虽然有一套为候选人背书的决策程序,并宣称背书不会影响其大选报道的专业性和中立性,但在实践中,这些程序并未起到“防火墙”作用。美国媒体为候选人背书的程序一般由编委会拍板,记者编辑不得参与决策,目的是保证其报道立场不受影响;同时,媒体的评论部和新闻部必须分开,记者不得干涉社论的观点,社论编辑也不得影响记者的报道。但在实践中这套制度并未发挥防火墙的作用。同在一个屋檐下,报社评论和新闻报道之间相互影响在所难免,编委会对记者编辑团队有形无形的影响更是剪不断。事实上,媒体评论立场与其新闻报道立场之间“相悖而行”的情况极为罕见,美国受众也没有感觉到二者间有显著差异。2012年,《密尔沃基新闻哨兵报》宣布不再背书总统候选人,其社论编辑给出的理由是:“读者无法区分我们的评论内容和新闻报道,这让我们丧失了一部分公信力。”乔治城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拉德认为,因为2016年大选媒体纷纷选边站队,民众很难相信媒体的报道会是客观公正的。
第三,近年来美国主流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倾向明显,记者个人经历、经验和理念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产生了重要影响。2014年印第安那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自称为“民主党人”的记者和自称为“共和党人”的记者比例是4:1,而在华盛顿,给民主党投票的新闻记者占90%。美国的主流媒体主要集中在美国东西海岸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新闻工作者多数明显偏向自由派。当然,美国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都宣称新闻报道与自己的党派倾向性无关,在事实面前,这样的宣称是苍白无力的。
2016年美国大选中,主流媒体对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报道完全是两个标准、两个套路。对希拉里的报道大多是严肃叙事、正面为主,对特朗普的报道则以娱乐化和爆料为主。如此露骨并且不加掩饰的政治倾向性,让美国媒体一贯宣称的客观、公正、平衡的新闻理念形同虚设,也引发美国民众的不满。
第一,出于各种考虑,大多数主流媒体将希拉里当作“宠儿”,希望她能入主白宫,通过各种方式为其保驾护航。进入希拉里与特朗普对决阶段后,一些主流媒体用各种方式为希拉里站台。在大多数主流媒体的报道中,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大选,希拉里必赢。《纽约时报》预测希拉里当选的概率为84%,《赫芬顿邮报》预测希拉里当选概率为98%,《时代》周刊的这一数据是85%。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都预测,希拉里将获得过半数(270张以上)选举人票并取得胜利。[1]这些预测新闻为希拉里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极大地损害了主流媒体客观性公正性。
还有的媒体与希拉里竞选团队紧密合作,甚至丧失底线。“维基解密”网站曝光的邮件显示,《纽约时报》记者马克·列伊博维奇曾将其对希拉里的人物专访稿给希拉里团队“审”,该稿经希拉里本人同意并删改后才刊登。《波士顿环球报》还涉嫌与希拉里团队相互勾结,其社论版编辑玛乔丽·普里查德在给希拉里竞选团队主席约翰·波德斯塔的电邮中写道:“如果文章周二能发表会很不错,那时她正好在新罕布什尔州,结合周三发表的新闻稿,会给她很大的存在感。”[2]
第二,与极力支持希拉里相反,美国大多数主流媒体对特朗普则是坚决反对,将特朗普阻止在白宫之外成为众多主流媒体设置的隐形议程。调查显示,在美国三大广播公司(ABC、NBC和CBS)对特朗普的报道中,91%充满“敌意”。例如,在特朗普顺利锁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后,《华盛顿邮报》接连发表12篇社论痛批特朗普,称其政策愚蠢,是“暴力的煽动家”,动摇了言论自由的精神。对于这样明显的倾向性,主流媒体毫不避讳。《纽约时报》评论版编辑维卡斯·巴贾吉在公开发言中说,“我们在支持候选人方面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表态。我们没有羞于表达这一观点。唯一的问题有时是批评特朗普越多,这批评对他来说似乎越没有效果。读者都会有点视觉疲劳了……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都像是在自说自话。这方面的报道中包含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新闻报道的客观和平衡,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新闻客观性要求媒体必须平等对待双方。但在这场大选中不适用……因此我们并没有‘平等’地对待两位候选人。”
第三,主流媒体大选报道露骨的倾向性引起了美国民众的普遍关注和不满。2016年7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所做的“现代新闻消费者”的调查表明,只有18%的大众非常信任全国性的新闻机构,而且74%的成年人认为新闻机构在报道政治和社会问题时有偏见。盖洛普公司10月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52%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媒体偏颇并进行有利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的报道。据全球最大市场研究公司TNS UK在大选投票前的一项调查,绝大多数(80%)美国人认为,媒体在本届总统大选中对一位候选人的报道存在偏颇。同时,超过一半(59%)美国人表示,地方和全国性媒体的报道不客观。
迫于激烈竞争,竞选广告、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等商业因素成为媒体大选报道的指挥棒,市场因素干扰甚至左右了媒体决策,影响了报道的客观公正性。这一现象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显得尤为突出。
第一,竞选广告被指成为隐形“指挥棒”。2016年,电视等主流媒体依然是竞选广告投放的重要渠道。根据广告咨询公司Borrell Associates在大选前预测,2016年美国大选季的政治广告总支出将达到114亿美元,其中电视广告仍然占大多数。从大选期间的统计来看,美国电视媒体确实从大选中获得了丰厚广告收益,在大选辩论期间,CNN每30秒的广告单价即达20万美元,相当于平日黄金档节目广告单价的40倍。如此丰厚巨大的利益诱惑,对内外交困的传统媒体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一家“成熟”的市场化媒体,都会千方百计地想获得最大的份额。而整个传媒行业则弥漫着把大选蛋糕“共同做大”的潜在共识。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主流媒体集体为在竞选广告投入上财大气粗的希拉里背书,而对“吝啬”的亿万富翁特朗普大加讨伐,或许就不是一种偶然或者简单的巧合了。当然,如果要进一步研究竞选广告究竟以哪些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对媒体报道产生了影响,还需要更加直接的证据,尤其是更多事件当事人的“爆料”。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有评论人士指出,这支指挥棒(竞选广告)可能会是永远“隐形”的。
第二,过度追求收视率导致报道“失衡”。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和新闻媒体的关系虽然紧张,但他却成了电视媒体的宠儿,比任何人有更多机会上电视,这是因为特朗普集所有“政治不正确”于一身,常常语出惊人,其“异类”形象和“胡说八道”可以吸引更多电视观众。特朗普越是张狂,越是成为电视媒体的焦点人物。总是行事出格、充满争议的特朗普,正好是受收视率驱动的电视新闻最喜欢追逐的对象。对于这种相互利用、各取所需的相互依赖关系,CBS电视网首席执行官莱斯利·莫文维斯的一席话说得明白无误:“这(特朗普参选)或许对美国不好,但对本公司却特别好……抱歉,这样说很糟糕,但接着干,唐纳德,加油!”事实上,从2015年特朗普宣布参选开始,到2016年7月获得共和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最后到11月8号的投票日,特朗普的一言一行,都获得三大电视网、福克斯新闻台和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大量报道。有统计表明,从2016年1月1日至6月7日,CNN、ABC和NBC新闻投入了432分钟报道特朗普的丑闻,但只用105分钟报道了希拉里的丑闻。《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指出,特朗普在选举期间获得的电视免费曝光,若换算成广告费用,相当于20亿美元。
第三,大选报道变成媒体的热门“生意”。在美国媒体生意经中,大选是最重要的题材之一。每逢大选年,媒体都能赚得盆满钵满,2016年也不例外。2016年,美国CNN、MSNBC、FOX等电视网络在大选期间收视率暴涨。在大选夜当晚,共有7140万人收看了电视直播,这一数据是美国电视史上第二高,在电视媒体收视率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实属罕见。大选期间,特别是CNN,2016年是其获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从总统竞选的开始到结束,它的网站每月独立访客增长了34%,美国本土的每月独立访问者数量达到了1.17亿。《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也实现了令人惊叹的成功:网站独立访客访问量均达到一个亿,《纽约时报》同比增长55%,而《华盛顿邮报》则为同比增长50%。它们在今年的突出表现超越了表现平平的《赫芬顿邮报》和Buzzfeed。同样,Fox网站访问量也实现明显增长,在大选期间增长达33%。
美国媒体向来是美国国家利益和传统价值观的坚定捍卫者,尤其是主流媒体,一直有一种浓厚的“精英意识”,自以为代表和引领着公共舆论。在这次大选中,主流媒体的“精英意识”空前高昂,体现在报道中就是过度放大知识精英阶层的声音,忽视草根阶层的声音,未能全面完整地反映社会各阶层意见,有失客观和平衡。
第一,偏执于“政治正确”理念。作为候选人,特朗普的言行可谓惊世骇俗,屡屡践踏“政治正确”红线,这让大多数主流媒体不能接受、无法容忍,因此特朗普被大多数媒体抛弃。在这些媒体看来,这样一个异端是绝对没有可能当选的,也不应该当选,由此完全投注在希拉里身上。《纽约时报》的选后社论反思,“唐纳德·特朗普异乎寻常的不依惯例的行为致使我们及其他新闻媒体低估了他在美国选民中的支持吗?”[3]
第二,过度放大知识精英阶层的声音。大多数知识精英不接受特朗普,并确信希拉里必赢。美国主流媒体对这种声音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2016年11月2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包括8位诺奖得主在内的370位经济学家的公开信,呼吁“不要选特朗普”。这封公开信典型地反映了众多知识精英的反特朗普立场,他们企图通过媒体阻止特朗普。作为权威消息来源,这一报道产生了深刻影响。跟踪报道美国大选两年的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丹·罗伯茨说,在华盛顿和纽约,我遇到的人中很少认为希拉里有败选的可能。华盛顿的专家学者论调千篇一律,从一开始他们就跟我说,质疑希拉里不能当选是幼稚的,不断被告知这一点让人难堪。
第三,忽视底层民众的意见。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媒体和传播学教授格哈德·沃维指出,此次美国大选结果显示,美国大多数媒体失去了与国人的联系,“记者们生活在象牙塔里”。他强调,记者们在工作地点上就已经被屏蔽在民众之外,打交道的尽是同类,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声,没有倾听和反映那些感到被误解或被抛弃了的底层人民的心声。主流媒体在更广泛地接触选民、准确反映舆论和民意方面存在严重疏漏。《新闻周刊》的一篇报道《蓝领白人的美国梦》称,“在刚刚过去的美国大选中,特朗普获得蓝领白人选票比希拉里高出40%……那些工人阶级白人选民可能并不值得希拉里注意,但是特朗普却重点关注他们。”而主流媒体却像希拉里一样忽视了这个群体,同时忽视了很多民众对政治精英和现状的不满。《纽约时报》执行主编迪恩·巴奎特在大选结束后这样反思该报的报道:“如果要我说记者和新闻界的错误的话,那就是我们必须走出去,去到全国各地去,和那些与我们平素的采访对象不一样的人交流,并在这些方面作出大幅改善。如果你恰好是设在纽约的新闻机构的话,则尤其如此,要去提醒自己,纽约不是真实的世界。”[4]
2016年的美国大选是在传媒生态和舆论环境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进行的。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传媒生态,也改变了舆论环境。民意的形成和传播机制、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等都出现了以往无法想象的变化,社交媒体甚至还出现了明显的“反智”“反权威”趋势,这在客观上为准确判断选民态度、科学反映选情增加了技术难度。美国主流媒体虽然对此予以了足够重视,但在判断民意方面,仍然主要沿用传统思路和方法,未能敏锐而准确地觉察和把握住新媒体对选情的微妙影响,因而不但失去了对其过于明显的倾向性纠偏的机会,反而加剧了其主观成见。
其一,对舆论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随着“沉默的大多数”越来越多发声,网络舆情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社交媒体成为2016年选民讨论各参选人的重要平台,但主流媒体对这一变化认识不足。
其二,对社交媒体对选情的影响作用认识不足。虽然主流媒体排斥和抨击特朗普,但社交媒体却有很多预示大选走向的迹象,不过傲慢的主流媒体对社交媒体的影响认识不足,这些预示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其三,对民调数据的报道陷入“选择性”偏见。尽管有不少分析认为,是“不靠谱”的民调误导了主流媒体,但从最终结果看,希拉里的直接选票总数超过特朗普23万张,特朗普的胜选得益于美国选举人团竞选制度,因此并不能说此前各类民调都不靠谱。反而值得反思的是,媒体对民调结果的报道为何如此惊人的一致?有分析人士指出,主流媒体深受先入为主政治倾向的影响,忽略了对自己的假设不利的证据。结果,本应辅助媒体了解民意民情的民调和数据模式,在美国主流媒体这里却变成了大选叙事的一部分,变成了印证自己主观立场的工具。
(作者单位: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传播战略研究中心)
【注释】
[1] 符祝慧.《联合早报》:预测调查对象有误造成民调结果出现偏差[N],2016-11-12.
[2] 海洋.“维基揭秘”再曝希拉里竞选黑料.新华社专特稿[OL],2016-10-12.
[3] 马特·佩顿.特朗普获胜后,《纽约时报》承诺要“更准确地报道世界新闻”[N].参考消息,2016-11-15.
[4] 同上
编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