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楠
【摘要】 目的 探究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介入溶栓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5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均行超早期介入溶栓术治疗,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療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9%, 高于对照组的7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 高于对照组的7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中实施介入溶栓术, 治疗效果明显, 并在手术前后实施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荐使用。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术;观察;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089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缺血患者发病后的6 h内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且病情加重, 常发生于脑缺血患者发病后的48 h~7 d之内, 治愈难度较大, 因此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
高[1]。随着进展性脑梗死发病率逐渐升高, 对于超早期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式是纤溶药物介入溶栓术治疗, 该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明显, 能保护患者脑部正常组织, 缩短脑缺血时间[2-4]。本文对介入溶栓术对超早期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58例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男30例, 女28例, 年龄56~73岁, 平均年龄(51.3±7.3)岁, 39例发病至治疗时间在3~4 h以内, 12例发病至治疗时间在4~6 h以内, 7例发病至治疗时间在7~12 h以内;58例患者溶栓时间和病情发展时间相距
3~12 h。意识障碍27例, 肢体瘫痪18例, 失语伴偏瘫10例。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29例。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年龄均在74岁以下;③经CT检查没有显示出低密度灶患者。排除标准:①脑出血患者;②近期发生过心肌梗死患者;③14 d内接受过大手术治疗。
1. 3 方法
1. 3. 1 介入溶栓术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都需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确定血栓闭塞的位置, 然后根据造影检查的影像, 将Tracker微导管一端插入血栓闭塞的部位, 在局部动脉首次注入尿激酶30~50万U, 与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 并且必须在1 h内将尿激酶微量泵输完。完成操作后, 观察患者的效果, 并根据患者对药物的效果注入尿激酶。介入溶栓术5 d内检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指标, 为患者注入肝素对症处理。
1. 3.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其中包括:观察患者、病房护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 具体内容有:①术前护理: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患者出现失语、偏瘫等情况, 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患者会出现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 患者对后期干预效果的期望值较高, 如果期望值过高而治疗效果没达到患者的预想, 患者就会出现极度悲观的情绪[5-7]。针对这一情况, 护理人员要及时做好患者的交流工作, 告知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及相关知识, 并向患者讲解一些成功事例,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树立正确面对该病的心态和意识, 患者放平心态才能消除不良情绪, 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进行手术之前, 首先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以患者的左侧肢体为最佳静脉通道, 为了能提高抢救质量, 对患者血压和肝肾功能的检查十分有必要。准备手术要用的仪器和医疗用具、手术备皮等, 告知患者在手术前8 h禁食禁水[8-10]。②术中护理:护理人员提前准备好肾上腺素、阿托品及多巴胺等常用抢救药品, 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 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的变化, 观察患者在手术中是否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和意识的改变, 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 多次确认用药剂量及药物输入方法, 确保操作过程中准确无误。观察患者的血小板监测指标、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患者的语言、肢体及理解能力的变化, 在手术过程中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通过交流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减轻患者的不适及紧张情绪, 患者如果在手术过程中血压升高可服用降压药物, 通过颅内CT检查确定患者梗死面积有所缩小及脑水肿消退等情况。③术后护理:在手术完成后患者要保证足够充分的睡眠休息, 对患者穿刺肢体进行肢体制动24 h, 并且要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渗血等情况, 以及患者下肢及足背颜色是否异常,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压。患者24 h后一切正常患者可拆除绷带敷料, 告知患者在手术后保证饮水充足, 促进新陈代谢 [11]。④并发症护理: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脑出血、再灌注损伤及皮肤黏膜口腔有无出血现象, 并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 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⑤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患者在出院后, 护理人员向患者告知注意保证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向患者讲解语言、肢体等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 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在进行介入溶栓术后, 病情好转无不良反应;有效:病情有所好转且无不良反应;无效:病情无变化且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通过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定护理满意度, 满分为100分, >90分为满意, <90分为不满意。endprint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9%, 高于对照组的7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 高于对照组的7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溶栓术的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6 h内, 发病间隔时间越少, 治疗效果越好, 安全性也越高。介入溶栓术是目前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 该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控制患者的血压, 还能保护患者脑内的正常组织, 疗效好[3, 4]。本次研究无并发症的发生例数, 在手术过程护理的重点是对患者各项指标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做到早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降低病情的恶化, 手术结合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还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向患者讲解术后的康复训练, 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5]。
综上所述, 溶栓术治疗方法会使患者出现脑出血及再灌注损伤, 所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除了实施有效的介入溶栓术治疗之外, 还需结合优质的护理措施, 本次研究护理措施贯穿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
参考文献
[1] 梁佩云, 陈建娥, 王丽, 等.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介入溶栓术的观察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7):613-615.
[2] 杨腊云.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介入溶栓术的观察及护理.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6, 10(7):246.
[3] 王云.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介入治疗100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13):3166-3167.
[4] 史壮宏, 信宏, 李浩, 等.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介入治疗22例临床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4):358.
[5] 杨咏梅.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患者中的应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z1):209-210.
[6] 潘健宇, 王瑶, 马莉沙, 等. 超早期腦梗塞病人介入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7):282.
[7] 易伟, 罗娟. 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 2014, 24(5):2745-2746.
[8] 杜红妍, 仵荣会, 王静, 等. 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护理方式探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24):138-139.
[9] 陈德鹏.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探讨.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4):159-160.
[10] 吴小林, 廖士妃.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研究.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22):5168-5169.
[11] 周新耀.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探讨. 延边医学, 2015(9):43-44.
[收稿日期:2017-08-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