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教学原则及策略

2017-11-23 16:31罗珊珊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儿童诗阅读能力创作

罗珊珊

[摘 要] 儿童诗作为文学欣赏教学的基础性内容,对于儿童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与素养的形成有着积极性的作用。儿童诗在小学语文教材过程中有独特的特点,富于童趣,内容明快,对开启儿童的语文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思维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 儿童诗;创作;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教学原则

1.直觉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儿童对于外界信息的接纳和内化,更多依赖于其直观感受,也就是形象思维。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教学的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这种思维特点,儿童诗内容的讲解应更加具体形象,与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容相联系,结合思维情境教学的方法,联系小学生周围生活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通过接纳和引入内外部的文化,使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诗歌内意象的体验感觉。通过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走近儿童诗。从学生学习过程来看,感性与理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排斥性,立足于儿童的感性思维才能使学生对儿童诗产生兴趣,乐于投入儿童诗内容的学习过程,对于教师的讲解内容能够投入更高的关注度,了解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与诗意。

2.情感性原则

诗歌的内核是作者情感的表达与抒发,儿童诗则是儿童视角抒情的载体,其中蕴含的情感通常是包含着童趣的。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情感作为教学的纽带,引导学生融入儿童诗营造的情境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为诗歌的快乐而喜悦,为忧虑而伤心,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渐走入诗歌构建的情感世界,从文字表面进入深层情感,学会进一步欣赏儿童诗。为儿童选择的诗歌一般是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儿童是相对比较好理解,而且对于情感的把握也比较真实简单。情感教学体验是语文教师在进行公开课讲授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法之一。把握情感性原则的关键点,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情感联系起教师、学生以及儿童诗,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情感。

3.非功利性原则

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其作为语文教学素材的意义不是局限于语文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构建。教师应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到文字世界的美好,感受儿童诗的丰富内涵,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儿童的心灵是非常纯净的,文学的美感,尤其是诗歌的美好,本身也是一种非常纯正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这种情感体验过程中,人们希望通过讲述历史的故事、还原情感的真态,模拟多元化的情感体验,从而将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儿童诗教学应按照非功利性的原则开展授课活动。儿童诗教学的非功利性原则也体现在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方面,在儿童诗学习与相应作业或考试内容的设置通常更具开放性,不根据唯一的标准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分数的联系相对疏离,这也是非功利性原则的体现。

4.模糊性原则

模糊性原则,非常适用于中国诗歌的理解,由大脑的生理构造以及诗歌的具体源头因素决定的,对于中国诗歌的体验和理解可谓千人千面。让儿童理解诗歌,其实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诗歌的意境是多样化的,不同的读者欣赏的角度不同,感受到的情感也不尽相同。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开放性更强,往往对于儿童诗有着教师意想不到的理解。因此,在儿童诗教学环节,教师应把握模糊性原则,强调学生自发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不在教学内容与诗歌讲解方向进行过多的限制,为课堂赋予更多的可能性,为学生天性的释放提供更大的空间。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教学策略

1.诵读中感受音乐美

儿童诗本身寄托丰富的情感。儿童诗教学要与儿童一起重视情感体验的理解环节。诗歌朗读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人类通过阅读,感受声音,将情感的体验和诗人原创的初衷更好地理解,抑扬顿挫、平仄转环,给人以美的享受。朗读具有非常丰富的表演形式,诗歌的朗读不仅使朗读者本身能感受到非常舒适,而且听诵者也会觉得非常美好。儿童诗的意象明晰,内容清新,节奏明快自然,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音乐美。因此,在儿童诗教学的朗诵环节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音调和韵律进行朗读,做到声情并茂,入耳动人,以此在儿童诗的表观意象和内涵情感之间建立联系。教师应重点在顿歇、重音、速度、高低、语气、语调等方面加以指导。

2.精读中领悟意象美

儿童诗中选取的意象丰富生动,多为富于童趣的事物或者现象,儿童诗的教学以这些意象为切入点,逐步进入诗歌情感内涵。因此,对于意象的领悟是有效进行儿童诗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各意象的表达内容,同时应在各意象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揣摩、体味意象。对于意象美的领悟,应当重点抓住关键词语进行体会,领略其用词的细腻和微妙,这些细微之处蕴含的情感往往是诗歌的点睛之笔。领悟这些意象词句包含的美,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诗歌的精妙,进入诗歌的“情”“境”,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对主体对象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语感体验也进入更高境界。精读是语文阅读理解环节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理解过程,这一理解过程需要对于逐字逐句的精确联系,要有深厚的语文基础,要对字斟句酌的含义了解得非常到位。

3.品味中关注内涵美

诗歌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品味,对于诗歌内容的反复体会与感受是形成诗歌鉴赏能力的基础。儿童诗的内涵美体现在文字与情感的融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儿童诗营造的美妙世界,通过反复诵读由表及里地感应,进而走向儿童诗的内涵。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儿童诗学习过程的梳理,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方向,将诗歌视作一个可以自主发生的对象,使学生的心灵与诗歌进行对话,在这种对话交流中形成对于儿童诗内涵美的感知。诗歌都是为了传情达意所用,因此诗歌的内涵,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诗歌使用简单而精练的笔触,表达完整的内涵之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材中詩歌的具体走向,教导学生能够学习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情境,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够了解诗歌的内涵之美,明确诗歌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4.创作中体会表现美

在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诗歌的感受与体会进行简单的创作是儿童诗教学内容的重要拓展。小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相对有限,对于相应诗歌技巧与手法的运用相对较浅,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学生个人创作的诗歌表现力更加贴近自身的真实感受,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更加具有儿童天真、单纯的视角特点。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相对简单的儿童诗创作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儿童诗创作,将学生的诗歌作品在课堂或主题活动中进行朗诵,锻炼学生诗歌创作基本能力,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将朗诵与创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的表现美。

责任编辑 吴晶晶endprint

猜你喜欢
儿童诗阅读能力创作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墙之隔》创作谈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