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易
摘要:新高考改革后的高考时间改为每年的4月和10月,与过去的高考相比第一次高考的时间在高三上10月份,时间整整提早了一年,这促使教师要针对新高考,提前对课程进度作好安排,对如何复习进行计划。本文主要阐述在10月份考试后如何针对第二次高考进行复习为最后的高考取得最后的胜利。
关键词:新高考;课程标准;二轮复策略
浙江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化学已经开展了2015年10月、2016年4月、2016年10月三次考试。在第一次考试结束后,如何开展第二轮的复习工作成为化学备课组的一个重要工作。在制定复习计划前备课组针对第一次选考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工作[1]。
一、分析学生
在第一次结束后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详细的成绩报告单,根据学生的报告单,可以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成绩可以发现学生在学考部分的选择17有关电化学的内容,21题化学反应速率、22阿伏加德罗常数、23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大小关系、24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25溶液中的物质的检验、27填空题物质的性质有关,29综合计算这些题的掌握情况不是是很理想。选考部分30题的热化学方程式、32题有机推断这部分内容掌握的较好其他的不理想。针对学生的情况在接下来二轮复习工作中做好友针对性的复习计划。
二、分析试题
备课组对这三次选考试题进行分析,明确相同知识点在三次试题中出现的情况,以及三次考试题型、难度的变化。可看出试卷的难度在逐年加大。如13题的离子方程式的判断D选项考查配比型的离子反应与量的相关系,21多种量下速率的比较的图像分析能力,25题的离子推断有一定思维难度,26题考到烯烃加成拓展内容,乙烯与乙酸、 乙醚的加成反应,乙醇钠的水解反应,27题依据框图信息,数据和现象等推断元素和陌生的化合物;需要定量分析,有一定学科思维能力,计算量大;难度偏大,30题考查到多步反应中慢反应决定整个反应的速率,有效碰撞理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电解氯酸钠的总方程式题给信息有限。整卷大27题、29题、31(5)运算繁琐,耗时多[4]。
通过分析学生以及试题的情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备课组老师经过讨论、研究分组合作,制定二轮复习内容。这阶段的复习策略和战术调整很关键,既不能是第一次考试前的重复,也不能过于脱离基础知识。针对我校学生的情况,化学备课组对于这一阶段的复习工作,采取了以下的策略:
1、知识集成化、系统化。经过上一轮的复习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很零散,这时候就需要将零散的知识集中化、系统化,将教材变薄。具体做法将具有某属性的分散物质集中归类,如有漂白性物质的:次氯酸及其盐、Na2O2、H2O2、SO2、O3等物质。可以根据学考选择题23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展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把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的体积、微粒数、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贯穿起来,让这些知识形成整体观。再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结构的内容对23题进行突破。在有机物中知识的系统性更强,烯—醇—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课各类有机物间的盐边及其相互转化,有机物系统化的建立就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拿下26和32题。
2、结合微专题复习,让知识从点到线到面覆盖。在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后,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这时候的微专题复习就必不可少。结合学生的第一次答题情况,备课组设立了以下的微专题复习:电化学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强酸(强碱)滴定弱碱(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有关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图像、限制條件下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信息型有机合成路线等,利用这些微专题将学生曾经做过的一些错题进行整理,或者进行改编,让学生能够在“错”中得到突破[5]。
三、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教材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教材。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必须重视教材的阅读。化学学科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反应多,物质多,实验多,现象多。针对教材存在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读好教材。其一是:泛读、细读、深读;其二是:精读、反复读,带着问题读[2]。两种读书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少量多次的原则。我们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教材中相关的细节知识,引导学生看书、会看书。对教材上的重点知识我们可以边读,边批,边记,边思考,这样你就会觉得每读一次都与前一次的效果不一样,坚持的时间长了,重点知识基本上都掌握了。也可以利用选考真题改编或者直接来至课本的题目进行汇总如28题的实验题大多来自于课本,或者改编自课本,针对这一知识点。备课组老师有关于书上出现的基础实验精编专题练习,强化实验操作步骤,仪器的使用。或者将教材中的相关概念,如化学平衡常数、标准燃烧热、热值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系物等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填空让基础不扎实学生更加重视教材的作用[3]。
很多时候学生答题不得分的原因,一般有几种情况:①不按要求答题如:将元素名称写成了元素符号,结构式学成了分子式等。②书写不规范或者出现错别字,如将容量瓶写成了“溶量瓶”,无机方程式用“→”,而有机方程式则写“═”等。③语言表达不规范如在31题中的实验题要求描述具体的实验操作时,很多学生不按课本规范答题,不得分。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非知识性十分,我们要严格要求,紧扣课本知识,注重“双基”的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避免在高考中失太多的分。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
在经过了第一次考试后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有赋分成绩了,对接下来的学习不上心,而有的学生感觉到达了一个瓶颈,难以突破,产生了挫败感,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兴趣。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从著名的皮格马列翁效应中可以知道老师的满腔的爱心,关心每一位学生,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期望,使学生受到鼓舞。这样学生可以看见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为取得好成绩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屠凌云.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10.
[2] 陈育德.从阅卷数据和主观题错因谈高考复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5):18-21.
[3] 林明勇.高考化学复习中科学回归教材的策略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22):69-71.
[4] 冯玉.高中化学新课程总复习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5] 葛云龙.试析应对新高考形势下的高中化学实验复习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166-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