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敏
摘 要:天籁自鸣天趣足,好文不离千遍读。诗歌要崇尚自然,真实地写出自然的情趣,同理好文章的标准建立在千遍阅读的基础之上。写作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慢慢积累而成的一种表达方式,是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方式。根据教学经验浅谈“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以读促写
新课标中提倡多角度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表达只是写作的语言形式,真正的写作教学也是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开始的。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该换一种角度看待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是一种内在与外在的交流,阅读是从外到内吸收先人的精华,写作是从内到外把自己的知识思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良好的阅读会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提倡多遍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教学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不仅包括课堂阅读,还包括课外阅读。小学生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让学生写日记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可以看出,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进行词组和语句的积累,进而应用到写作中,使文章更加优美和丰富。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多阅读课文,对于一篇文章的阅读不应仅停留在会读的程度,而应指导学生进行多遍的阅读,画出文章中的精美语句,详细解读文章的构架。所谓熟能生巧,学生只有在多遍阅读文章之后,才能对文章有深刻的记忆,才能把描述性的语句与文章的事物联系到一起,进而在写作中才能做到下筆如有神。
二、读写时间不分离
以读促写是指在一定的阅读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读与写在时间内容上不能有所分离,要及时跟进,趁热打铁。例如“7~9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以单元为单位将写作渗透到阅读教学中,使阅读教学的目标建立在写作教学基础之上,阅读的过程中时刻想到写作,充分地把阅读中的知识应用到写作中,然后慢慢地积累写作素材。
《刷子李》一文中,主要简述了曹小三跟着刷子李学徒的一天,通过事件的叙述来进行人物刻画。文中通过黑衣服与白墙的鲜明对比,突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通过曹小三的行为来刻画刷子李的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作者用一贯尖刻的冷幽默,嘲讽着资产阶级社会人们的拜金主义,其中的语言犀利直接、直击现象、充满讽刺。在进行以上的两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指出此类文章积累素材的方向是积累写景语言,体会写景语言怎样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在写作人物故事和人物描写的文章时,如何应用写景语言表达情感。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学,对阅读文章进行分类汇总,详细地讲解相似文章中共同的写作手法,然后布置与之相关的写作任务,及时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作用。
三、仿写语句,形成多角度思维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文中有精彩的语句,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背诵,然后应用到写作中。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积累语句的最好手段,但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会让文章显得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所以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教师应该尝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仿写精彩语句,而不再是频繁地使用同一个语句。仿写语句是教学生在固有的写作模式下,更改语句的内容,同时达到同一种效果的写作。仿写语句不单单是语句的修改,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对于同一种模式,可以运用到千万遍的写作中,将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的词组、句子,运用学生的思维,借鉴原有的固定模式,重新组成新的句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谈生命》一文中,通篇都在围绕“生命是一棵小树”来展开,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句,但学生对它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教师以“生命是一棵小树”为主题,让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把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写出来,这就会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学生写道:“生命是一朵花,花开花落,只有花香一直残留于世。生命是一波海水,潮来潮去,沙滩上却从未留下它的影子。”从学生的写作中,看出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了它的深意,衍生出了很多的精彩语句,这就是阅读理解的魅力,这就是仿写的意义所在,这就是以读促写的最佳策略。
以上是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整理分类的几点“以读促写”的策略,中心思想是教师要把握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微妙关系,正所谓天籁自鸣天趣足,好文不离千遍读。
写作本身是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其中有自身的阅历经验、语言词组的积累、手法的变相应用等因素。其中读与写是互相牵绊的关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精彩的文章,贫瘠的语言是阅读知识面太窄的直接表现。所以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式,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以读促写,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华;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作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周从和;以读促写作文教学策略谈[J].新课程(小学),20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