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建设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2017-11-20 06:59陈礼婧
西部论丛 2017年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建筑工程技术岗位需求

陈礼婧

摘 要:面向区域建设要求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特色的具体体现,且传统的建筑业正在向现代建筑业转型,这要求高职院校建筑专业针对现代建筑施工过程特点,结合区域发展与企业人才需求,积极探索课程体系改革,注重针对生产一线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建筑人才,并拥有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的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区域建设;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体系改革;岗位需求

立足于区域建设要求,开展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是高职教育特色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和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目前我国建筑产业已进入升级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建筑业正由劳动力密集型竞争逐步向资金密集型、高技术型竞争过渡。高职院校必须意识到产业升级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正确认识产业转型的新形势与新变化,教学改革要与产业转型升级配套衔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建设的发展。

其中,建筑施工技术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将来就业中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熟悉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主要工程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了解建筑信息化技术,培养学生安排施工工期与组织施工管理能力,执行施工方案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支撑作用。为了保证高职建筑技术专业学生能适应现代建筑业要求必须对现有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一、社会需求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2017年自治区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广西区建筑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到企业进行调研,从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人才现状和需求情况,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以及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

调研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社会调研;第二阶段,跟踪调研毕业生工作现状,了解毕业生工作的主要岗位和岗位需求,听取毕业生的反馈和建议;第三阶段统计分析现阶段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调整以及课程体系的建立确立依据。

通过调研,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建筑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已基本形成,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实行了项目负责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其理论研究也逐步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目前我区建筑市场急需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化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队伍。然而,由于建筑类普通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过分专业化、学科化,现在社會上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又出现空档,中职教育层次偏低等原因,这样集专业、管理、经济、法律、税务、计算机等知识为一体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建筑人才变得紧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立足北部湾城市群和全广西城镇化建设,瞄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需要的工程应用型领域的高水平人才,推动装配式建筑在广西的发展,为北部湾城市群的建设和整个广西的城镇化建设服务。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于实际工程应用

当前建筑行业飞速发展,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也是日新月异,然而高职院校的大多教材依然以传统的教材为主,无法融合最新的施工技术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毕业后无法应用而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初衷。

(二)理论讲授与工程实践相脱节

传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开设往往知识面包含广泛,理论讲授占据大量教学时间,实践环节较弱,不能深入讲授施工的工艺及过程,针对此工艺的实践观摩更得不到保证,最终导致学生施工流程模糊不清、施工过程控制管理能力更待提高、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没有将专业课程建设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

学校与企业沟通不足,没有将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工作流程或业务办理流程对接转换为课程内容,没有做到“岗课一体、学做结合”,会导致校内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无法适应岗位的需求,必然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四)建筑信息化应用不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面积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设计计算机化,工业制造智能化等,我们传统的知识储备逐渐被淘汰,建筑行业也顺应潮流加强建筑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BIM技术应用正给建筑行业带来改造和提升,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这方面接触不多,需要我们更新知识,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建筑技术专业课程中来。

三、新常态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模式创新

(一)以服务区域建设发展为目标

立足北部湾城市群和全广西城镇化建设,瞄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需要,具备现代工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指导和现场施工管理工作,逐步把本专业建设成技术先进、校企深度融合、教学手段一流、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推动装配式建筑在广西的发展,为北部湾城市群的建设和整个广西的城镇化建设服务。

(二)通过调研建设以施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设计,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依据,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图1)为导向,根据岗位工作任务与要求,在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下完成,形成融理论、实践于一体的职业岗位课程体系,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提取出典型工作任务,并通过分析归并形成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分析,形成主要课程体系。

(三)以5项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主要从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技术员等岗位工作,职业岗位能力主要体现在工程识图绘图能力、工程测量能力、施工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工程计价能力,应根据5项职业核心能力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职业基础课程、职业岗位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组成。

(四)以赛促学,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

为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以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方向调整课程设置,将技能大赛列入教学计划,并与课程考核相结合。从训练模式、方法、手段、学生考核评价、奖励等方面完善大赛实施方案,学生竞赛成果转化为学风建设,推进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学习目的的创新,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目的。如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大赛,大赛内容可以是建筑模型绘制、建筑节水与节能的创意设计、建筑设备设施创新设计,三维建筑场地布置等。大赛要求学生全员参加,设计结果需要提交PPT展示文件、三维效果图、平面图、设计理念,最后上台汇报,专家和学生点评。

实践证明,学生因大赛产生的改变的是多方面的,通过大赛,强化学生生产一线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学生铺就宽广的“筑梦”之路。

四、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以技术技能为目的,根据区域建筑行业产业发展变化、岗位工作任务与要求,针对现代建筑施工过程的特点,积极探索改革研究。按照技术领域和区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针对不同的岗位要求设计课程标准和实践项目,注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建筑施工技术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问题的能力,成为“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终实现就业需求与专业教学的高度对接,大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力争为泛北部湾、广西的建筑业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了优良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季柴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解析[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周永.基于能力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2{Z3}:35-38.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建筑工程专业职业教育课题系统化建设研究》(编号:2011C0240)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改革建筑工程技术岗位需求
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2+X”培养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装备实践课程几种教学方法探析
“双师型”教学团队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青年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分析
基于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分析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