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的运用探微

2017-11-19 10:52谭宏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思考建议概念教学初中数学

谭宏志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理解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概念教学,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相关的知识,提升学生对抽象思维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概念教学显得更加的重要,而是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如何将抽象的概念教学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强化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教学方法;思考建议

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概念教学显得特别的重要,通过高质量的概念教学,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将具体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整合在一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老师也应该积极地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这不断的调整和改进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才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突出“灵活”

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不是像学科课那样“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给他们选择的机会。活动的方式必须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

二、注重数学概念的课堂应用

数学概念是针对数学语言的一种认知和理解。所以针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学习,重要的一点是将数学语言与数学概念之间进行相互转化,以加強理解和应用。所以在日常的初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将数学概念中单纯的语言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学的符号信息。如在进行圆的有关概念教学时,很多学生对于这种图形非常熟悉,但是却对圆的概念不了解。这就需要老师对于这些概念给学生准确详细的讲解,如“定点、定长”这些概念的解释。从而加强对“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

三、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的形成,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直观、具体,建立在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特性。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的垂直”这一概念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植树时如何判断树与地面垂直?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何定义线面垂直、如何判定线面垂直等这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也就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之中完成了。

四、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例如负数概念的建立,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①让学生总结小学学过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用自然数1、2、3……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自然数0表示;测量和计算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用分数。②观察两个温度计,零上3度,记作+3°,零下3度,记作-3°,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③让学生说出所给问题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所给问题有何特征。④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正、负数的概念。

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思考,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

小学结束进入初中,初中结束进入高中,都是一个转折,知识的飞跃。在初中开始时,学生对于概念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学习。教学中发现此毛病时,我就给他们引导,要学好知识,用好知识,不能只死记硬背,而是要加强概念的分析与归纳,找出概念的相关联系。如,“方程”概念的教学,它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叫做方程,一是必须含有未知数,二是必须是等式,这两点都具备了的式子才是方程,它是缺一不可的;又如,学习“相反数”的概念,在数轴上分析,与原点距离是2的点有几个?显然是+2和-2两个,加强概念的直观教学,利用图示分析,这样对概念的教学不至于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也会从中学得津津有味。加强直观性教学,可以增强他们对概念形成的理解程度,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达到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六、理解概念的逻辑性

数学概念可分为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概念的“质”,也就是概念的内涵(概念的本质属性);二是概念的“量”,也就是概念的外延(概念的所有对象的和)。假如把一个概念当作一个集合,那么概念的内涵就是这个集合里的元素的所有的共同属性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则是这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全体。内涵和外延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就不能不涉及到概念的外延的问题。同時,概念的外延还有大小之分,外延大的叫做种概念,外延小的则叫做属概念。例如,在实数和有理数这两个概念中,实数是种概念,而有理数则是属概念。当然,种概念与属概念也并不是绝对的,有理数对实数来说是属概念,但它对整数来说又是种概念。

七、在应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数学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在概念的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想和新方法,把握创造的机会,提高创新能力。学生用学到的数学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总之,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自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进而获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从而理解并掌握概念。这样,学生在抽象概括的同时还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发展成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优化,使数学课堂如流水一般,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 骥.从初中数学教学中谈创新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0年16期

[2] 郑琳欣.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J].才智2010年24期

[3] 卢宗凯.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7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考建议概念教学初中数学
对山东高考改革的几点见解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