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卫群
摘要:江河入海,顺,则平流直进,阻,则改道折行。阻力重重,方见千回百转,惊涛拍案,荡气回肠。行文亦是如此——故事情节发展,若顺风顺水,则一切皆在常态之下,变化俱在意料之中,见其头而知其尾,复述读者不读亦早已知晓之事,焉能不令人生厌。
关键词:巧用;外来环境;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峦横崖断,枝节叠生,才能步步出新,曲径通幽,波澜起伏,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一、“外来人”阻断,平生波澜
所谓“外来人”阻碍,就是故事情节正常展开以后,主要人物的行为因为受到“外来人”干扰或影响,而改变了原来的发展方向,衍生出超人意料的新情节。比如,记述某人到饭店就餐的过程。事件的常态发展过程应该是:进饭店——点菜——吃菜——酒足饭饱——结账回家。如果照此叙事,写出来的故事必然令人倒胃口,名家名著是怎样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的呢?采用“外来人”阻断形式,便是一个妙招儿。
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开头:
三人来到潘家酒楼上,拣个齐楚阁儿坐下。提辖坐了主位,李忠对席,史进下首坐了。酒保唱了个喏,认得鲁提辖,便道:“提辖官人,打多少酒?”鲁达道:“先打四角酒来。”一面铺下菜蔬果品按酒,又问道:“官人,吃甚下饭?”鲁达道:“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这厮,只顾来聒噪!”酒保下去,随即烫酒上来,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
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泣。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鲁提辖气愤愤地。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东西,分付卖来。”鲁达道:“洒家要甚么!你也须认得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洒家须不曾少了你酒钱!”......
故事开始,情节完全按常态发展:鲁提辖三人来到酒楼——点菜——等待上菜说闲话,这时“外来人”——金老儿妇女的啼哭突然介入,使故事情节立刻改变发展方向:鲁提辖摔碗碟——质问酒保——召见金家父女......整个故事顿时焕然一新。
二、“外来环境”阻断,平生波澜
所谓外部环境阻断,就是故事情节展开以后,按常态发展,突然介入特殊环境描绘,主要人物的行为受到环境的阻碍或影响,而改变了原来的发展方向,衍生出超人意料的新情节。比如记述早晨上学的过程,故事情节的常规发展脉络是:到车站等车——几分钟后,车来登车——乘车途中——到站下车。如果照此叙事,写出来的故事必然平俗乏味,如何解决呢?采用外部环境阻断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
天刚蒙蒙亮,王淑倩便背着书包急匆匆来到十五路公共汽车站。
铅灰色的天空四角低垂,宛如一个密不透风的幔帐,笼罩着大地。硕大的雪花,连天扯地地飞扬,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挤着一朵。地上的雪足有十几厘米深,脚踏在上面,松软地就像厚厚的棉被。站台上等车的人抻长了脖子,不停地向远处张望,可期待已久的公交车,却像个娇羞的新娘,任凭人们在心底千呼万唤,仍迟迟不见踪影。
“趁早打个车吧,否则今天非迟到不可!”她望着地上的雪,看着拥挤的人群,稍一思考,便凭着经验做出了决定。
......
故事开始,情节完全按常态发展:来到车站——等车,这时外部环境介入——大雪飞扬、交通阻断,使故事情节立刻改变发展方向:打车去学校。
三、“外来物”阻断,平生波澜
所谓“外来物”阻碍,就是故事情节正常展开以后,主要人物的行为因为受到“外物”干扰或影响,而改变了原来的发展方向,衍生出超人意料的新情节。比如,某人逛街的过程。事件的常态发展过程应该是:乘车去商场——购物——离开商场——乘车回家。如果照此叙事,写出来的故事必然枯燥单调,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呢?采用“外物”阻断形式,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
星期天,小娟和母亲像往常一样,打扮得花枝招展乘车去逛街。
“哗——”就在二人急匆匆地下了车,沿着步行街准备进商场的时候,冷不防,一盆脏水从楼上泼下来,将二人变成了落汤鸡。
“谁那么缺德,没看见楼下有人?”母亲冲着楼上大喊。
“素质怎么连头猪都不如,你下来,把我们衣服弄干净!”女儿冲着楼上骂。
......
故事开始,情节正常发展:乘车去逛街,这时外物介入——一盆脏水凌空泼下,使故事情节立刻改变发展方向:购物变为骂街。
我们常听老师说:选材务必求新。其实就原始生活素材而言,绝大多数如市场所摆蔬菜,除极个别新品种之外,今日与昨日,这月与前月,此年与彼年,并无二致,何谓新?不过厨师手中变旧为新而已:一法——变换使用角度,旧物新用。昔日以猪皮做皮冻,今日以淀粉代之,昔日以土豆做炖菜,今日煮熟均拌烹炸做面食。二法——变换组合方式,旧物呈新态。昔日凉拌蛰皮、凉拌菜丝、凉拌虾干各成一菜,如今合三為一,美其名曰:蛰皮虾干菜丝,名字全新味道亦变,让人耳目一新。
所谓各种阻断之法,不过是将老旧的原始材料通过阻断形式,改变其原始的衔接、发展规律,使一个个旧情节与原本不相联系的其他旧情节巧妙衔接起来, 组合而成新素材,这种方法和厨师做菜的第二种方法,异曲同工。如此一来,我们既学习了平直情节变跌宕起伏之法,又学习了朽旧素材变焕然一新之法,可谓一石二鸟,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之新解[J]. 曹小丰.安康学院学报. 2012(03)
[2]论文学作品中情节的巧合[J]. 项慧,张蓓.文学教育. 2011(04)
[3]评《小世界》和《换位》中的巧合[J]. 夏肖肖.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