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思维:从文本认知到问题解决

2017-11-18 15:40田贺书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发展思维问题解决阅读教学

田贺书

摘 要:培养学生优良思维习惯,不能仅仅在理论上承认,还需从教学中践行。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路径有:从已知引向未知、使认知由感性到理性、从文本认知到问题解决。发展思维要界定学生的已知和未知,要给学生做出理性思考的示范,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

关键词:阅读教学;发展思维;文本认知;问题解决;皇帝的新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32-0048-04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育的最令人欢欣的地方。” [1]因此,阅读教学落实“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这一课程目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能不面对的共同课题。

虽然在理论上没有人怀疑学校教育培养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上这个看法远不如理论上那么为人们所承认。而秦晓静老师不仅在理论上认同思维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路径,《皇帝的新装》一课就是她在这方面一次有意地探索。

一、将学生由已知引向未知

我们知道,只有教学生不会的才能给学生带来可学的。《皇帝的新装》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又是学生课上已经学习过的文章,秦老师如果还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思考“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探究“一个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这些内容有的是学生早已知道的,有的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重复学生会的虽然可以带来顺畅的教学流程、默契的师生配合,但这种“虚假的繁荣”,并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維品质的提升,仅仅是消耗时间、浪费生命。

秦老师基于对学情的把握,以学生“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不敢说,都夸色彩和花纹很美丽”这个破绽为起点开始了她的教学。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所有的成年人都在说假话”“体会成年人说假话时的纠结”“探寻所有成年人说假话的原因”完成“为什么所有的成年人都说假话”的探究,得来“人性的弱点——自私、虚伪、虚荣使人说假话;皇帝使用的错误考核规则,让所有人不敢讲真话”的结论。这样的阅读结论突破了学生对文本原有的认知(其实也突破了语文教师对文本原有的认知),把学生从他们的已知领域引向未知领域,并使学生从无所知变得有所知。

不仅如此,秦老师将一个更大的难题抛给了学生:“怎样让长大后的小孩说真话?”但是,秦老师不是简单地将这样一个问题交给学生去解答,因为“就思维而言认为它起于现成的问题,起于凭空捏造的问题或起因于真空之中,这种看法是虚假的。实际上,这种所谓的‘问题只不过是一种指定的作业。本来就没有一种情境在起初同问题一齐出现”[2]。也就是说,将教师发现的问题交由学生解答,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为题目中有关于阅读结论的暗示,这样的阅读结论本来应该由学生通过探究文本得来,现在却由教师提供给了学生,然后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证据去证明。可见,这样的阅读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是在培养学生答阅读题的能力,是“用嘴”考试,是“隐身的”应试教育。

秦老师引领学生“分析小孩敢讲真话的原因”“想象小孩长大后的状况”“寻找让长大后的小孩讲真话的办法”,使学生面对“小孩子终究会长大。现在的成年人就是小孩子的未来。他终将从‘无知到‘有知,从‘无私到‘有私,从‘无畏到‘有畏。长大后的小孩必将不再讲真话”这样残酷的现实,使学生因为置身于严峻的困境之中而不得不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诚然,不是所有困难都能引起思维,但是,“困难是引起思维的不可或缺的刺激物”[3]。因为置之死地而能后生。如果学生始终在已知的熟悉的领域闲庭信步,而不将学生置于未知的困难的领域,不能使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就不能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直面挑战的斗志和勇气,就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就更是一句空话。因为“思维开始于困惑的、困难的或混乱的情境……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反省思维要回答的问题。”[4]

发展思维,要界定学生的已知和未知。

二、使认知由感性到理性

在“发现所有的成年人都在说假话”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经历了一个严密的论证过程:

师:文中只是大臣和诚实的官员说了假话,夸“色彩和花纹都很美丽”吗?

生:不是。

师: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梳理还有哪些人说了假话。

生:看布料时,皇帝和他特别圈定的随员说了假话;举行游行大典前,骑士说了假话;游行大典时,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说了假话。

师: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是普通的百姓。皇帝、老大臣、官员、随员、骑士、百姓,他们分别属于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随员、骑士、百姓是群体,群体的每个成员都说了假话吗?细读,从文中找出依据。

生:都说了假话。特别圈定的随员都说了假话,文中有“‘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所有的骑士都说了假话,“‘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涵盖所有百姓,他们也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师:由“都”字可以知道随员、骑士、百姓中的每一个人都说了假话。皇帝、老大臣、官员以及随员、骑士、百姓这些人代表了当时的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各个阶层以及各个阶层的所有成员,他们就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也就是说,面对这样一件虚无缥缈的衣服,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每一个成人都在说假话。endprint

通过严密地论证,不仅发现大臣和诚实的官員说了假话,皇帝和他特别圈定的随员说了假话,骑士说了假话,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说了假话,而且认识到这些人“分别属于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还由“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所有的骑士都说”“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的“都”字认识到随员、骑士、百姓中的每一个人都说了假话。而皇帝、老大臣、官员以及随员、骑士、百姓这些人代表了当时的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各个阶层以及各个阶层的所有成员。也就是说,面对这样一件虚无缥缈的衣服,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每一个成年人都在说假话。

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知道文本“写了什么”,还使学生知道了文本“写的是什么”。从“写了什么”到“写的是什么”是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由现象到本质,学生的认知由具体形象变为抽象综合,学生在这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中感受了归纳推理的魅力。

“发现所有的成年人都在说假话”只是教学的起点,其目的在于“探寻所有成年人说假话的原因”——自私、虚伪、虚荣使人说假话;皇帝使用的错误考核规则,让所有人不敢讲真话。这样解释文本,引导学生由果溯因,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全面地思考问题,区分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也为后面“寻找让长大后的小孩讲真话的办法”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这环环相扣、富有逻辑联系的教学环节设计,就是给学生做出的理性思考的示范。

三、从文本认知到问题解决

“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5]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呢?杜威指出:“持久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把注意集中在严格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条件上。”[6]

我们承认,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知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是“严格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条件”之一,通过语言文字认知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过程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就像本课例引导学生“发现所有的成年人都在说假话”的教学。

但是,“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认识世界,不能满足于知其然——世界是什么样的,还要知其所以然——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和这样的世界会变得怎样。所以,我们也得承认,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求文本的解释也是“严格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条件”之一,这个过程不能满足于使学生知道文本“是什么”,还要探寻文本“为什么”是这样的,譬如本课例关于“探寻所有成人说假话的原因”“分析小孩敢讲真话的原因”的教学。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发现现实世界的不足与欠缺,是为了使现实世界变得更完美,这是不言自明的。所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寻求文本本身之问题解决同样是“严格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条件”之一。“教育的未来应该把焦点放在有意义的学习上,放在让学生学会怎样推理、决策和解决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复杂问题上……换句话说,教育唯一合法的目标就是问题解决。”[7]这样的教育之所以有意义、之所以合法,就是因为将文本情境当做现实情境,将文本困境当做现实困境,能更加有效地促使我们“严格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就像本课例“想象小孩长大后的状况”“寻找让长大后的小孩讲真话的办法”的讨论一样,迫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学生不得不为获得能够使世界更美好的问题解决方案而绞尽脑汁,为未来生活准备预案,以便使他们有可能比较从容地面向未来陌生的世界的可能,在这样迫使每一个学生不断地超越“旧我”走向“新我”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展思维。

切莫以为语文课堂上的关于文本的问题解决的讨论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在“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8],使人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故事还具备一种功能,就是教我们认识世界,向我们展现世界是如何运转的,通过不同的视点调节方法,让我们从别的角度观察事情,并且了解其他人的动机,而我们通常是很难看清这些的……小说提供了充分了解他人的可能性,弥补了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对他人的无知。”[9]文学教育拘泥于获得快乐和满足,止步于审美教育,而不再由此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不仅是对文学性文本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对语文课程“发展思维能力”这一职责的漠视和亵渎。

最后,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在备课的时候,你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10]

参考文献:

[1]斯腾伯格,赵海燕译.思维教学·前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杜 威,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4~95.

[3]杜 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71.

[4]杜 威,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3.

[5]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84.

[6]杜 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67.

[7]乔纳森等,任友群等译.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

[8][9]乔纳森·卡勒,李 平译.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0]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思维问题解决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让孩子在情境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