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馥华
【摘 要】 教无定法,贵在有效。本文作者理论联系实际,畅谈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渗透“尝误原理”的有效途径,值得同仁共同商榷。
【关键词】 尝误;基础;质疑;兴趣;耐挫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假如教师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坎坷与磨难”,那也许能收到“意外”的收获。此现象犹如工程师在设计高速公路时,为了避免驾驶员长时间奔波于平直的道路上产生麻痹大意的心理,连结甲乙两地的公路本该可以设计成直线段的,但设计者故意设计出几个弯道。其实,这个设计完全符合人的心理变化规律的,通过合理化的弯道设计,能集中驾驶员的注意力,有效地预防或者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故意设置一些“陷阱”,当部分学生出现某些失误或者错误时,就以此为契机,逐步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达到提高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目的,这就是现代心理学称为“尝误原理”。 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渗透“尝误原理”,教学效果显著,现借此交流空间,浅谈不太成熟的体会,以达抛砖引玉之愿景。
一、巧妙利用尝误,巩固基础知识
学生在探究新知识时,虽然经历由浅入深的过程,但由于受到自身认知能力的约束,往往这样或那样的“盲点”。为了尽量避免此类现象,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尝误手段,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教学案例1】 我在执教“分数意义”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数量和分率的不同概念时,就如此利用“陷阱性”题目诱使他们出错。例题:李大爷家有一块3/4公顷的耕地,他准备利用这块地的1/5种辣椒,西红柿,2/5种茄子,剩下的种西红柿。问:西红柿占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很多学生的错解:3/4-1/5-2/5 =3/20
当这些学生沾沾自喜时,我如此评价:“错了”。他们立即重新审视自己的解题过程,发现原来不能用3/4去减。因为1/5和2/5这两个分数是把这块地看做单位“1”得来的,表示具体的分率。而3/4公顷,是这块地的大小,表示具体的数量,不能直接相减。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自然唤起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可见,教师在尝试“尝误”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才能使学生错得“恰到好处”,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解题能力,才能以今日之错避免明日之错。
二、通过尝误措施,培养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大胆质疑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一般而言,许多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都是在与“失误”的斗争中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尝误措施是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案例2】 我曾经布置学生完成课堂练习:让学生判断3/7和5/7之间是否只有分数4/7 ?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除了4/7,3/7和5/7之间没有其他分数了。殊不知,他们仅仅考虑了分母是7的情况。若把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2倍、3倍、4倍……则可以发现任何两个分数之间,都存在无数个分数。
类似的教学案例比比皆是,但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学生的出错是一件坏事,但笔者认为坏事可以转变为好事,只有让学生充分尝到失误的“苦头”,才能使自身创新思维逐步趋于完善与成熟。
三、合理利用尝误,激发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只要让学生越少感觉到教师的意图,其教学效果也就越显著。”
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深刻感知这句名言的精髓,并在实践中大胆尝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就能异口同声的说出其答案,那往往讓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就是在小伙伴之间玩“躲猫猫”小游戏——太简单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不仅要隐藏好自己的教学意图,而且要精心选择典型题目,让学生在“尝误”后增强继续参与师生互动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案例3】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应用题解题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道试题:李伟家住6楼,他每上一层大约要用12秒,问:李伟在1分钟时间内能走到家吗?我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后解答,不满2分钟,大部分学生完成了解题,其中一位学生回答道:“ 12×6=72(秒),72秒>1分,李伟在1分钟内不能从1楼走到家里。”话音刚落,几乎全体学生齐声评价说:“对!”
“学生全都被题目蒙骗了!”我在脑海中忐忑不安的思索着,但是,为了不伤害大家的积极性,没有做出否定的回答,于是笑着说道:“凡是认为李伟的答案错的请举手。”结果只有三位学生举起了小手。面对如此的现状,就要求学生再仔细阅读题目后做出回答。稍过片刻,我继续提问:“你们的家住在几楼?,你们从一楼走到自己家,要走几层楼梯?”
生1:我家是四层楼,我的小书房在3楼,从1楼到3楼要走两层楼梯。
生2:我的房间在5楼,我从1楼走到5楼,要走四层楼梯。
生3:老师我知道了,李伟家住6楼,他从1楼走到6楼,只要走五层楼梯就可以了。
顿时,同学们恍然大悟,李伟到家只要走5层就可以了。
生4:如果李伟走6层的话,就走到7楼去了。(学生捧腹大笑)
一分钟以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能,能,12×5=60(秒),李伟刚好到家。耶!”全体学生兴奋极了。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恰似表演一个数学小品,既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知识。
四、借助尝误手段,提升耐挫能力
学生解题时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产生焦躁颓丧的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加强尝误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耐挫力。当然,受挫和尝误并不是目的,其宗旨是教育学生在受挫之后不是萎靡不振,而是冷静分析受挫的原因,在困境中奋起,调整解题策略,努力将“山重水复”转化为“柳暗花明”。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作为教师不要“讳疾忌医”,一定巧妙地运用尝误原理,学会换位思考,巧妙地瞄准学生的“错误”之处予以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觉纠正错误,拓宽创新视野,让“尝误原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闪闪发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