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之思考

2017-11-17 04:10杨延村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0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慕课课堂教学

杨延村

【摘要】慕课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网络教育形式,目前正在迅速推广。目前的研究主要讨论了慕课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以及慕课的组织和建立方式等。本文提出慕课不是传统课堂的替代,而应与传统课堂教育相融合,在知识传授方面区分不同知识点特征,在能力培养方面区分不同的能力内容,考试考核方面区分过程控制和效果检验,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慕课 课堂教学 网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223-02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软件和网络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网络教学形式,如远程教育、公开课、微课、慕课等。慕课是一种新型的、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形式,目前受到了很多知名大学和教育机构的支持,对整个教育行业形成了很大的震动,也形成了一股研究热潮。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慕课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现实影响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探讨,如一些学者分析了慕课兴起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包括高校面临的机遇挑战、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素质教育方式的转变等,一些学者则从慕课实践角度分析了模式和架构、应对策略等问题,也有学者从特定学科的角度去讨论慕课带来的挑战。

当前研究主要倾向于慕课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及教学方式如何向慕课转化,但是本文认为,慕课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它充分利用了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使教学过程标准化,效率更高,课堂容纳量也更大,但各个学科的课程特点均不相同,慕课的教学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因此目前用其完全取代课堂教学也不可行,慕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各有优劣,分别利用它们各自不同的教学优势,将之合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慕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融合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主要包括知识讲授的融合、能力培养的融合与考核方式的融合。

一、知识讲授的融合

慕课将知识的讲授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知识点,通过许多短时间的视频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由于每次视频较短,学生的学习压力小,其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可在短时间内保持活跃,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效果更好,这种教学方式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时间较短,短期刺激效果较好,而长时间的记忆效果可能会打折扣。同时,需时较长的知识点讲解,会拉长视频长度,违反慕课的初衷。此外,慕课小知识点的讲解方式,也会使系统化的知识变得碎片化。传统课堂讲授方式,一节课一般在40-50分钟之间,时间较长,学生很难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保持注意力的持续集中和思维的一致活跃,只有在课堂的首部和尾部,接受和理解效果较好,与一般的心理认知規律存在差异,造成学生课业压力很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但是,由于时间比较宽松,可以讲解需时较长的知识点,充分介绍知识点背景,细致讲解案例和示例,帮学生对课堂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综合来说,难度较大,需时较长,需要结合背景知识和关联知识,需要结合复杂案例和示例的知识点,可以放到传统课堂上去讲授,注意在关键点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即可。而难度中等,需时适中,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可以采取慕课的形式讲授。难度较低的知识点,可以交给学生自行完成,辅以一定的测试或作业即可。三种方式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知识传授体系。

另一方面,对于设计关联资料较多的知识点,慕课存在很大的优势,可以将所有相关学习资料以层次链接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减少了学生资料检索的难度和时间,同时可以设计一定的阅读学习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学过程。但是,一次性将所有资料提供给学生,容易出现信息过载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出现单调、厌烦的心理,简化甚至略过某些资料的学习,影响学习效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受技术所限,教师很少能将关联资料同时提供给学生,需要学生按照引导说明自行检索资料学习并完成作业,较为耗时,并且在作业要求不严格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敷衍应付的现象。但是,学生接受相关资料的顺序是局部的、随机的,探索性能够维持一定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同时对于较为复杂的自学资料,可以事先在课堂讲授中进行一定的解释和引导。因此,比较来看,自学资料较为简单有趣,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自学资料,可以以慕课的网页形式来提供,而自学资料较复杂,需要一定引导和辅助的自学资料,还是适宜以传统课堂的性质布置和检查。

此外,慕课崇尚大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式和解释性的,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思维方式引导,需要学生自身进行相关的思考,对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有所帮助。同时,慕课也使用讨论式教学的形式,学生不仅仅向老师学习,而且向所有的同学学习,知识的传递是一个复杂网络的自组织模式,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都可能参与,这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有莫大益处。但是这种模式容易使学科理论变得松散化和失于严密,不利于学生建立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体系。因此,对于理论框架较为严密的知识,应该放到课堂教学中去讲授,而偏向于应用和跨学科结合的相关知识,可以采用慕课的讨论式教学方式来完成。

二、能力培养的融合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和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目前的社会背景看,学校教育对于能力的培养可归结为四个方面: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工具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慕课教学属于小知识点、短时间、集中讨论式的教学,对于较为复杂的理论分析和证明,较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且需要教师的详细讲解、引导与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理解,从而培养其基础理论研究探索能力。因此,基础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更适合课堂教学的模式,而慕课教学虽然效率较高,但学生更倾向于从学习过程和讨论中寻找答案,降低了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慕课教学过程中,可以汇集多学科背景的学习者、丰富的网络资源案例,对于应用类知识的讲解和能力的培养具有先天的优势。教师可以随时通过视频或链接演示各种应用场景,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演示各种应用算法和案例,由于视频是可回放的,学生可以自由寻找自己理解不深入或感兴趣的内容。广泛的线上讨论也会给应用型问题的解决提出更完美的解决方案,广泛的互动也会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而课堂教学中,受限于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及学生间的互动远不充分,对于应用型问题的解决,学生往往只能遵循教师的单一思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学科都出现了辅助行业应用的各类软件工具,工具应用能力也成为一项重要的从业技能。慕课采取的录屏演示教学模式,结合在线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随时在电脑上跟随教师的操作熟悉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方法、调整操作速度并获得反馈,效果良好。而传统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中,受限于教学环境条件,学生或者只能观看教师的演示,或者能够跟随操作但不易调整进度和获取反馈。

AI的发展和社会自动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对常规人才的需求逐渐减少,而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创新能力是理论研究、知识运用与拓展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整个教学过程。慕课是一种非直接接触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压力小,思维活跃,易于发散思维,创新意识较强,但是,由于知识点持续时间短,学生思考不深入,对问题的理解有限,不利于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活动。传统课堂方式课业压力大,学生疲于应付课程考核,一般被动适应教师的思路,创新意识不强,但由于其讲述时间较长,学生可长时间思考同一问题,对问题的理解较为深入,易于出现探索性的新成果。

总体来看,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和慕课教学形式共同进行,课堂教学在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优势,慕课教学在知识运用能力、工具使用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优势,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于课堂教学和慕课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考核方式的融合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一般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表现为辅相结合的一种考核方式。由于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作业评判过程中教师的精力和技术手段所限,存在考核标准不明确、数据收集难度较大的问题,平时表现成绩水分较大,也很难成为一种过程控制工具,因此传统课堂教学更倾向于一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模式,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但是,期末考试组织一般正规规范,要求严格,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结果,可信度高。另外,课堂教学考试判卷一般采取主观判断形式,且学生数量有限,考试和评卷的组织工作相对容易。

慕课教学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软件技术,使测试和考核技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测试可以随时进行,包括授课进行中、授课间隔期甚至学生自选时间,并且可以同时针对所有学生进行。慕课系统不仅可以记录学生进行所有测试的结果,还可以记录学生的答题过程,使教学过程的控制系统化、标准化,便于随时监控学习效果和质量并及时对教学活动做出调整。通过严格的教学过程控制,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但是,受限于目前的技術水平,客观测试题的评判可由系统自动进行,但主观题的评判难度较大,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即使引入学生互评机制,教师的压力还是很大。此外,不可能组织正规的闭卷考核形式,考核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因此,只要条件允许,考核方式应该进行结合,既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期末考试形式,又加入慕课教学中的随时测试模式,慕课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学过程控制,而传统期末考试的优势在于学习结果检验。在慕课测试题中,大部分题目都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验证,因此可以降低主观题的比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形式,慕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差异。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习效果考核的角度出发分析,慕课教学方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各自存在自身的优点以及不足,只有将两种教学方式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实现理论教学、应用教学、自学等各种学习方式的有机融合,学生理论研究、知识应用、工具应用及其创新能力的综合发展,过程与结果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教学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08):15-18.

[2]任友群.“慕课”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6-30.

[3]潘燕桃,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21-27.

[4]唐菁,方东权,熊婵. 由慕课引发的关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0):42-45.

[5]伍大清,阳小华,刘志明,吴取劲.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实战化教学模式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5,(5):78-80.

[6]饶俊丽.慕课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对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4,(34):261-262.

[7]钟雪.慕课对普通高校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4,(11):191-193.

[8]李红叶.刍议基于慕课发展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6,(19):73-74.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慕课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云计算教学平台下课程协作教学设计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