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 张鼎 王志泰
摘要:城市山体公园是山地城市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山体公园社会评价指标决定了城市山体绿地资源的科学利用与有效开发可行性。通过对贵阳市、安顺市不同规模的山体公园进行游客问卷调查,分析了游客对山体公园的需求倾向、舒适度感受、满意度以及游玩山体公园的目的等数据,探讨了山体公园社会评价指标的各项比重,旨在为山体公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山体公园;问卷调查;游客体验;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0-3880-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0.022
Abstract: Urban mountain park is an important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using natural resources in mountain cities. The social evaluation index of urban mountain park determines the utilization value of urban mountain green land resource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tourists in different scale of mountain park in Guiyang and Anshun city,the data including demand tendency,comfort feel,satisfaction,and visiting purpose of visitors in mountain park was analyzed;and the proportion of each index was discuss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ountain park.
Key words: mountain park; questionnaire; evaluation index; urban
城市山体公园是基于山体之上、位于城市中心或者城郊、城市居民易于到达、具有丰富的自然植被景观、可供人们享受自然、开展一定户外活动、放松身心的三维立体空间[1],是山地城市中对山体自然遗存进行公园化利用的有效形式。近年来,一些山地城市或城市中存在自然山体遗存资源的城市在保护自然属性的绿地资源基础上,探索性地开发山体公园,在满足城市快速化发展过程中市民对户外绿色活动空间需求的同时,又营造出山地城市的山水园林特色。2007年,贵州省建设厅发布了《城镇山体公园化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旨在为山体公园开发提供规范标准;2008年至今,山东省济南市大力打造山体公园,迄今已有30余座山体公园打造完成。这一切均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独特的娱乐健身场所,也为城市打造了山体园林这一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观特色。由于城市内的山体绿地资源园林化或公园化开发利用还处于发展阶段,资源的用地属性、各项建设指标不适合套用现行的《公园设计规范》,使得在自然山体遗存的基础上建设的山体公园其特征及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在功能方面的区分还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在山体公园的社会评价方面,公园的服务主体是游客(主要为城市居民),因而他们的旅游体验是山体公园的评价关键[2-4]。然而目前对山体公园游客体验性的研究调查鲜有报道,为此课题组就贵州省山地城市内的山体公园游客体验需求做了问卷调查研究,以此探索山体公园社会性的真正意义,旨在为今后的山体公园评价体系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评价对象概况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贵州省贵阳市城区的山体公园建设方兴未艾。针对贵阳市、安顺市等黔中城市多山合围、建设用地较少、城市人口密度大、中心城区绿地少且分配不匀的现状,近年来,山体公园已成为贵州省城市绿化建设的有益补充,科学合理开发山体资源是山体公园建设的宗旨,以人为本是建设山体公园的基本方针,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是山体公园建设的关键[5]。
1.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也称为“书面调查法”,或称之“填表法”,是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内容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游客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调查表),请之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从而间接获得研究对象相关信息[6-8]。本次调查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问卷调查方式,线下调查将纸质问卷发放于贵阳市、安顺市的黔灵山公园(大型公园)、狮子山公园(中型公园)和王家小坡游园(小型公园)附近供游客填写,线上调查在微信公众号“乐调查”上开展,游客只需掃描二维码便可填写并反馈[9]。
调查表中,前一部分问题主要是就山体公园所提供的便利性进行征询,例如交通、区位等可达性因素;后一部分问题主要就山体公园内所提供的游玩内容和服务项目进行调查,以便研究游客在山体公园内最需求的服务以及目前规划存在的不足;最后是对游客的意见征询,了解山体公园的开发利用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是否受游客关注或期待[10-12]。问卷调查围绕着游客需求性展开,通过分析山体公园各方面因素的重要性,从而更科学合理地开发设计城市山体绿地资源。
2 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回收概况
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1 290份,其中有效问卷有1 272份,纸质问卷收回893份,微信公众号问卷收回379份;在调查游客中,女性占52%,男性占48%;其年龄结构比例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调查人群里中老年人占有较大的比例。endprint
2.2 山体公园可达性方面调查结果
游客游玩公园频率的统计结果见图2。从图2可知,中大型公园的游玩频率较平均,这是由于中大型公园存在一定的知名度,会吸引相当一部分游客的缘故;而小型公园游客的游玩频率较高,人群较为固定。
游客去往公园的路程远近调查结果见图3。从图3可知,大型公园能吸引5 km甚至10 km以外的游客,中型公园的覆盖范围基本都能处于1~10 km;而小型公园则在吸引5 km以内的游客。可见公园的规模大小对其覆盖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游客前往公园的方式统计结果见图4。从图4可知,游客前往公园大多采用步行或乘坐公交车这种较为绿色的出行方式。根据实地调查情况,黔灵山公园由于地处市中心,覆盖范围广,很多的游客愿意乘公交车前往;而中型公园的覆盖范围小,选择步行的游人少;但小型公园的游客主要是步行前往。
游客前往公园所花时间的统计结果见图5。从图5可知,大部分游客都愿意花1 h内的交通时间前往公园,而去小规模公园的时间几乎都在0.5 h内。
通过对以上山体公园可达性数据分析,发现中型山体公园的覆盖面积可达方圆5 km,大型公园可视实际情况增加覆盖面积,而小型公园覆盖面积多在方圆1~3 km。小型公园由于覆盖面积小,所服务的人群也较为固定,几乎都为附近居住区的游客。值得一提的是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黔灵山公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固定人群,占总调查人数的25%。一周数次的游客几乎都是附近的居民,并且中老年人占大多数。在出行方式方面,人们前往公园游玩绝大多数愿意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距离公园1 km以内的游客选择步行方式前往的比例高达95%。公园覆盖面积内的用地种类对公园的可达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中型公园狮子山所覆盖的面积内居住区较少,从游客的出行方式和时间能看出它在可达性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
2.3 山体公园景观和体验感调查结果
游客在公园内停留的时间统计结果见图6。从图6可知,游客在大型公园停留的时间大多在1 h以上,在中型公园停留的时间在1 h左右,而小型公园由于规模较小、可玩性较低,游客一般停留时间小于1 h。由此可以看出游客的游玩时间与公园规模呈正比。
游客对公园评价的统计结果见图7。从图7可见,大多数游客对公园是比较满意的,70%以上的游客对公园的评价比较高,尤其是小型公园,由于规模较小,在设计开发时便能从多方面考虑,打造了比较完善的游玩环境,所以65%的游客对王家小坡游园感到非常满意。
在满意的同时也会有些建议,游客对公园的建议汇总情况见图8。从图8可知,在游客对公园的建议中,建议提升环境服务和管理服务的占有较大比例,这里的环境服务包括增加垃圾箱、直饮水、厕所等设施,管理服务包括安保人员责任范围、报警设备布局、医疗急救措施等人性化服务考虑。可见,群众在对景观服务比较满意的同时,对人性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游客对公园特色关注情况统计结果见图9。从图9可知,由于不同公园的特色存在较大差异,出现了80%的游客对黔灵山公园的特色感兴趣现状,然而80%的游客却对王家小坡游园不感兴趣。从统计数据来看,似乎游客对公园特色的关注度与公园规模大小呈正比。但通过实地问卷了解到,游客对公园特色的关注度与公园自身特色有很大关系,由于黔灵山公园规模大、范围广,所包含的服务项目也较为丰富,故游客对其特色的关注度较高;然而也有以特色取得游客关注的小型游园,如外地的南山小游园[1],其中游园内的寺庙是吸引游客前往的真实所在。
游客对于登山步道的感受汇总情况见图10。从图10可知,对不同的公园,游客反映有所不一,但值得肯定的是山体公园的登山步道攀登起来并不容易,只有极少数游客认为登山步道较缓,可见这是黔中城市山体公园的特色之一。
在游客登山目的方面的统计结果见图11。从图11可知,对大中型公园,大部分游客是以运动和欣赏城市风光为目的进园的,这主要是因为大中型公园的城市观赏功能比较受开发者重视,故公园的选址及观景平台的设计也是经过精心考量的;而小型公园主要是以服务片区居民为主要功能,开发者会把重心偏向公园的精致方面,从而方便游客欣赏沿途风景。
2.4 游客对山体公园开发的态度调查
政府本着利国利民的初衷而开发山体公园,民众的态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游客对山体公园开发的态度调查情况见图12。从图12可知,大多数游客对政府的这一举措是支持的,持反对态度的只有少数游客;尤其是小型公园的游客中更是没有反对的意见。可见山体公园的开发利用是一项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举措。
3 讨论
总体来看,城市居民对山体公园的需求主要还是娱乐与锻炼,为此居民们会选择较近的山体公园来满足需求,从这里可看出山体公园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附近居民,所以公园的区位影响显得尤其重要。即使游玩频率高达一周数次,人们也不介意同一公园的单调性,并且登山娱乐已经成为附近居民的一种日常生活习惯。而且人们一般把游玩时间控制在1~2 h,说明1~2 h是游玩山体公园的合适时间范围,这也为以后设计登山步道长度提供了参考。
山体公园是山体城市绿化发展的重要元素,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健身等诸多日常服务并兼具社会、生态、经济多重功效的城市绿地,更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和重要的生态保障系统[13]。山体公园的评价对今后山体绿地资源的开发起到了指导性作用,然而山体公园的建设要以人为本对山体绿地资源进行选择性利用,评价的关键在于游客(主要为城市居民)的体验。通过对本次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更详细地了解游客在山体公园内的需求,并从山体公园的可达性、景观性和实用性对其在城市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究,深化了山体公园评价体系中人性需求这一层面,优化了评价指标内涵。
这次调查选择的是不同类型的公园进行独立比较,旨在对不同规模的山体公园各自特征进行深化研究,以区分不同规模山体公园的长短之处,分析各自的特点可为今后的山体资源开发提供更科学的选择依据。为了能多年龄段的了解游客需求,本研究采用了网络问卷的形式,这一形式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调查中来,使得调查结果更为均衡、全面。当然,本次研究只对3个不同体量的公园进行了详细调查,在时间和地域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调查时间选在了工作日,不能对周末的游玩人群进行调查,导致调查人群并不全覆盖;再者是在对公园的选择上,不同规模的公园只从一个公园单方面调查比较,结果较为片面。因此,在今后的调查中,应综合考虑并尽量通过更多更全面的调查范围来提高问卷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由于游客的个人情况、社会角色、兴趣爱好等存在千差万别,游玩需求多种多样,如何选择更好的统计方法和调查方式,将游客复杂多样的需求与建议进行整合、归纳与提炼,值得进一步深究。
参考文献:
[1] 张 远,王志泰.岩溶地区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利用初探——以黔中城市为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6,35(4):30-35.
[2] 陈建华.城市开放空间及其环境使用后评价[J].建筑科学,2007, 23(9):27-29.
[3] 傅 哲.基于“使用后评价”方法的居住区户外环境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12-14.
[4] 梁思思.建筑策划中的预评价与使用后评估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7.24-27.
[5] 趙德海.风景林美学评价方法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4(4):50-55.
[6] 郑晶晶.问卷调查法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102-103.
[7] 张志华,章锦河,刘泽华,等.旅游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应用规范[J].地理科学进展,2016,36(3):368-375.
[8] 陶永明.问卷调查法应用中的注意事项[J].中国城市经济,2011(20):305-306.
[9] 朱天志,王洪海,刘淑荣.基于网络平台的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生态经济,2010,13(5):192-195.
[10] 冯 珍.业主参与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J].生态经济,2011, 14(6):140-142.
[11] 杨静怡,马履一,张 博,等.北京市宜居小区绿化评价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3):134-138.
[12] 杨静怡.宜居城市绿化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13] 孔繁花,尹海伟.城市绿地功能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2):119-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