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视角的大学生慕课学习意愿研究

2017-11-17 01:09卉,杨
关键词:意愿效能学习者

翟 宇 卉,杨 明 辉

(安徽建筑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基于结构方程视角的大学生慕课学习意愿研究

翟 宇 卉,杨 明 辉

(安徽建筑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慕课的蓬勃发展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慕课热,各种慕课平台相继出现,慕课学习人数呈爆炸式的增长,但学习者学习意愿不高、课程完成率低等现象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通过对4所本科高校的实证研究,构建了大学生慕课学习意愿模型。基于技术整合模型(UTAUT)、计划行为理论(TPB)以及D&M模型的若干关键要素,并结合自我效能理论,把慕课学习意愿作为因变量,绩效期望和态度作为中介变量,慕课的信息质量、感知娱乐性、慕课声誉和学习者自我效能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慕课的信息质量是影响学习意愿的重要因素,绩效期望和态度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感知娱乐性对绩效期望和态度的影响最大,从而间接地影响学习意愿;学习者自我效能正向直接影响学习意愿;慕课的声誉正向影响学习意愿,绩效期望起中介作用。

慕课信息质量;感知娱乐性; 慕课声誉; 自我效能; 学习意愿

一、引 言

在线课程的迅速发展,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得以分享,给网络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其中尤以慕课为代表。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慕课一经提出,发展势头迅猛。慕课在美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Coursera、edX和Udacity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慕课在国内的发展可谓百花齐放。2013年由清华大学打造的首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的推出,标志着中国与世界慕课发展的接轨。继“学堂在线”后,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深圳大学推动的“优课”联盟等中文慕课网站也相继上线。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也开始制作自己的慕课课程。此外,一些商业机构也纷纷加入,如网易公开课等都提供了大量的在线课程。慕课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碎片化的课程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以及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吸引了大量学习者。慕课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境。慕课的高注册率低完成率一直为业界所诟病。根据果壳网“2014年慕课学习者大调查”显示,慕课的用户由13万增加至65万。但“辍学率”仍占比较高,注册学生中,至少有一半不会上线学习,上线的学生中约有一半最终完成慕课[1]。根据美国2013年《“慕课”和开放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意义》白皮书中显示,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3所大学的“慕课”的辍学率高达85%~90%,Udacity平台注册的学生中只有10%的上线率[2]。高流失率成为了慕课发展的一大瓶颈。

细细观察,慕课的发展呈现出两个极端,一边是政府和高校的大力推动,各种慕课平台和课程百花齐放;而另一边则是慕课的接受度不高,学习者学习意愿较低,学习效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慕课的接受效果不理想极大地影响了慕课的发展。国家和各高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慕课建设,大量的用户流失无疑是极大的浪费。究竟是哪些因素左右着用户的学习意愿,能不能通过影响因素分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保证慕课的完成率?本文通过前期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调查了一些大学生的慕课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力图基于实证数据,找到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发掘慕课学习意愿的影响机制,从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慕课价值的最大化。

二、文献综述

目前,学者对于慕课的研究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而在宏观上又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在充分介绍和引进慕课这一新鲜事物,并关注慕课自身发展的新特点。慕课虽然兴起时间短,但发展迅速,众多学者对慕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撰文分析这一现象以及带给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王丽华通过分析慕课的意义和价值、美国慕课的发展规模、质量效果以及发展障碍等,指出应充分认识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战略意义并制定战略规划[3];魏英玲通过分析欧盟高校慕课发展现状,认为欧盟高校对慕课的态度、慕课的学分认定以及对慕课的发展战略对中国高校有一定借鉴意义[4];汪琼在回顾美国慕课的发展中指出,慕课平台供应商的多样化盈利模式以及探索与学历结合的道路是慕课发展的新特点[5]。随着慕课的蓬勃发展,慕课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众多学者开始理性思考和研究慕课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慕课研究进入了第二阶段。高地认为慕课根本没有宣传中的那么大规模,指出慕课在教学模式、用户体验以及学习效果评估等方面存在着天然的缺陷[6];吴万伟认为慕课不太可能彻底取代传统大学[7];祁涛分析了对慕课革命论、慕课能实现教育公平以及慕课能提升教育质量等的认识误区,指出慕课是教育模式的重大创新,但并不是解决传统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应及时更新对慕课的认识[8]。在微观层面上,学者们一方面结合高等教学改革,围绕慕课的多种衍生形式进行教学实验和研究。赵磊指出后慕课时期研究的重点在于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理论与实践[9];王守宏通过慕课开展大学英语ESP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水平[10];另一方面,学者们从学习者的的学习体验如接受程度、学习绩效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张长海认为态度对地方高校大学生慕课接受意向影响最大,知觉控制、主观规范与意愿正相关[11];张千帆通过对武汉市8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便利条件与大学生的慕课学习意向正相关,感知成本与学习意向负相关[12]。

慕课在国内的研究虽然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但主要落脚点仍集中于本土的应用型研究,以宏观层面的探讨为主,比较缺乏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由于慕课本身的大规模特性,使得微观层面的研究存在着一些天然的瓶颈,主要体现在数据获取和研究方法创新上。前人的研究基于现有理论模型,进行了有益的验证研究,但缺少对现有理论的突破以及结合慕课和学习者两方面主体特征的研究。慕课研究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放在慕课学习者身上。只有使用者才是最好的评价者,也只有使用者能传达实际有效的声音。本文以慕课的学习意愿为切入点,以慕课的主要接受群体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慕课课程视角和学习者个体视角来构建模型。通过创新性地加入慕课信息质量、慕课声誉、感知娱乐性和学习者自我效能4个观测变量,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索大学生慕课学习意愿的影响机制,思考如何加强慕课建设,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者学习意愿,让慕课平台和慕课课程服务于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理论基础和模型构建

1.技术整合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

在接受度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应当是技术接受模型TAM,它包含最基本的两要素即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但其自身的缺陷导致解释力有限。Venketech、Morris等在针对提供“影响使用者认知因素”的问题,在总结了历年TAM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所谓的技术接受和使用整合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实证结果显示,UTAUT比先前任何一个技术模型都更加有效,它解释了使用行为70%的变异[13]。技术整合模型从4个核心维度“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便利条件”分析用户的行为意向。绩效期望即感知有用性的延伸和发展,它强调学习者对于预期结果的期待,以及学习是否能带来直接的学习效果。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由Ajzen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TPB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计划行为理论的三要素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14]。其中,态度描述的是一种主观倾向;主观规范指个人感受到的社会压力,类似于社会影响;感知行为控制指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三者共同影响了行为人的行为意愿。

2.自我效能理论

Bandura从社会学习的角度,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用以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自我效能是个人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评估,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控制行为。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影响人对行为的选择、影响面对困难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以及影响人的情绪状态[15]。根据Bandura的理论,自我效能感能在各种场合促进人们的认知过程和成就,包括学业成就等。自我效能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3.慕课学习意愿模型构建

本文在综合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以整合理论的视角,提取各模型中的关键变量,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式来研究学习意愿的影响机制。绩效期望是指给用户的学习、生活带来绩效提高的一种期望值。人们对慕课的学习效果期望越大,就越愿意接受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决定着学习者的行为意愿和行为选择。 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把态度作为行为意愿的关键要素。学习意愿受到学习者的绩效期望和态度的影响,已被广泛接受和研究。但哪些潜在因素对绩效期望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引入新的变量来发现和分析其中的因果机制,厘清阻碍慕课学习的障碍。

(1)信息质量

美国学者Delone和Mclean提出了关于信息系统评价的6个主要指标:系统质量、信息质量、系统使用、用户满意、个人影响和组织影响,即D&M模型,解释了指标之间的联系[16]。此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在线学习系统的评价,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慕课作为比较成熟的在线学习和评价系统,其信息质量也可视为内容质量,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维度。慕课的信息质量包括慕课的内容制作与知识输出,是慕课的核心竞争力;系统质量即慕课平台或课程操作是否简单以及反应是否及时。慕课传授知识的方式依然是主讲者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将内容输出给学习者,慕课的内容生产仍然是其核心要素。慕课的信息质量必然会影响学习者的预期和态度,进而影响学习意愿。大数据时代的学习者有着较强的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慕课简单明了的系统操作并不会对其学习意愿产生直接的影响,系统质量并没有纳入到模型框架中。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慕课的信息质量与绩效期望显著相关。

H2:慕课的信息质量与态度显著相关。

H3:慕课的信息质量与慕课学习意愿显著相关。

(2)感知娱乐性

感知娱乐性一直被看做影响行为人接受意愿的内在动机。在线学习系统的趣味性和互动功能给学习者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慕课作为网络信息的载体,力图摆脱单调乏味的标签,其娱乐性也成为了受追捧的原因之一。网络作为慕课课程的载体,其信息量丰富、呈现方式别具一格,学习者期待通过趣味式的学习,改善课程体验和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意愿。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4:慕课娱乐性与绩效期望显著相关。

H5:慕课的娱乐性与态度显著相关。

(3)慕课声誉

慕课是否由名师授课或名校提供,成为影响学习意愿的重要因素。目前,慕课的提供方主要来自世界一流高校的教师和或合作方,他们的知名度给慕课带来了较高的声望。众多学习者慕名参加课程,慕课的声誉成为获得学习者认可和接纳的主要影响因素。慕课的声誉对学习者的绩效期产生望强烈的影响。学习者希望通过学习名校课程,参加名师授课,获取知识,提高成绩。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6:慕课声誉与绩效期望显著相关。

(4)自我效能

慕课其本质上属于在线课程,其网络化、自主化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慕课倡导个性化的学习导向,个人因素在慕课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化的课堂环境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个人自控能力。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与判断。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必然会对个体的学习行为产生极大的推动。自我效能感能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激发学习热情,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意愿。慕课作为开放课程,是没有任何门槛的。所有的优质资源对用户是免费开放,用户享有同等的学习机会,但这也为学习效果埋下了隐患。其实慕课的门槛是隐形的,学生的自律和专业基础是网络课程所必须的。随着课程的进行,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期待会受到个体自我效能感的调节。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习者,会表现出学习意愿的降低乃至放弃课程。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会有效增强绩效期望和学习意愿的关系。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7:学习者的自我效能与绩效期望显著相关。

H8:学习者的自我效能与态度显著相关。

H9:学习者的自我效能与学习意愿显著相关。

绩效期望包括感知的有用性、感知效率和结果期望等。学习者能够感知到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越强,学习意愿越强。慕课作为优质课程的代表,集合了诸多优势,能够较好地迎合学习者的预期。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应与绩效期望正向相关。 态度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对意愿起着直接而关键的作用。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0:绩效期望与学习意愿显著相关。

H11:态度与学习意愿显著相关。

基于以上分析,构建大学生慕课学习意愿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慕课学习意愿模型

四、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

1.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问卷的主要测量题项来自Venketech[13]基于技术整合模型设计的成熟量表和Bandura[15]等人相关研究和设计的量表。本文根据建立的理论模型,经过小幅修改,设计了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Likert 5级量表衡量,从1到5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完全同意”。为了对问卷进行优化和调整,本文采用前测的方式对问卷进行优化和调整。前测对象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法学和社会保障专业二三年级的学生,共计70人。前测完成后,通过筛选部分表达有异议的题项后,最终确定了正式问卷。正式调查选择了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和合肥学院四所普通高等院校的在读学生,共发放问卷220份,覆盖电气工程、电子科学、法学、管理学等15个专业。问卷对象大多完成了至少一门慕课的学习,并顺利拿到了学分。学生所选择的的慕课学习平台为中国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等。在剔除少填、漏填以及多数题项选择雷同等无效问卷后,得到209份有效样本,问卷有效率为95%。

2.描述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经过数据统计,调查对象中男生132人,占比63%,女生77人,占比37%。 在年级方面,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占比分别为30%、45%和25%。在慕课学习方面,已经学习过一门慕课的学生占26%,达到两门的占23%,已经学习过3门的占27%,4门及以上的占比24%。其中,每周慕课学习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占比26%,其他均在10小时以下。学生常用的慕课平台包括尔雅公开课、中国好大学等平台。

为保证问卷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必须获得良好的信效度检验。信度是指根据测量工具所测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Likert量表常用的检验方法为测量Cronbach’α系数,如果一个量表的信度越高,代表量表越稳定。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以上,如果在0.7和0.8之间,也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分量表(层面)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7以上,如果在0.6与0.7之间,也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如果总量表系数在0.7以下或分量表系数在0.6以下,则考虑重新修订量表或删除题项。本研究所涉及的观测变量为7个,所采用的的总量表信度系数为0.904,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692到0.818之间,具有较高的信度(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信效度统计表

本研究采用的是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检验。聚合效度又称为收敛效度,它的检验是通过计算各变量的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和平均抽取方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如果组合效度大于0.7,平均抽取方差大于0.5,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区分效度又称为判别效度,它的检验标准是计算各变量AVE(平均抽取方差) 的平方根必须大于各变量的相关系数[17]。 本文所测量表的组合信度在0.810与0.856之间,均大于0.7;AVE在0.517与0.731之间,均大于0.5,且AVE的平方根均大于各变量的相关系数,这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如表2所示)。

3.模型分析和假设检验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它具有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因子关系和估计模型拟合程度等优点,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我们可以同时估计和检验多组关系。SEM常用的分析软件有Lisrel、PLS、MPlus等。本文采用PLS作为结构方程分析软件,PLS在检验较小样本模型有着独特的优势。假设检验通过PLS路径估计,只要其路径t值大于1.96,即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也证明了假设检验得到了数据支持,否则假设检验不通过。如图2所示,模型中的大多数假设都得到了验证,但H3的路径负荷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说明慕课的信息质量无法直接影响慕课的学习意愿,绩效期望和态度对信息质量与慕课学习意愿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慕课的学习意愿R方值为0.44,表明模型的解释度较好。路径系数见表3。

表2 变量的相关系数及区分效度统计表

注:N=209,**代表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对角线数值为AVE的开方;*代表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图2 模型验证注:*代表p<0.05,**代表p<0.01,***代表p<0.001

表3 路径系数和t值

五、研究结论

基于实证结果,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慕课的信息质量是影响学习意愿的重要因素,绩效期望和态度起到完全中介两者关系的作用。从数据结果看,H1和H2的假设得到了支持,H3的假设没有通过数据验证。这说明慕课的信息质量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意愿,绩效期望和态度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就慕课质量是否对学习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学者的观点并不统一,实证结果也不相同。徐岚通过研究发现慕课课程的内容质量越高,学习者越有可能坚持完成学习[18];而张千帆通过数据验证,发现慕课的资源质量对学习者的绩效期望和学习意愿并无显著影响[12]。本研究指出了慕课信息质量对学习意愿的作用机制,发现了绩效期望和态度的中介作用。这对以往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观察视角,也深化了对慕课质量的认识。慕课虽然有别于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但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核心,即知识的生产与传输。在线教育的特性使得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中心,只有学习者预期慕课会带来学习效率的提高或知识的增长,学习者才会尝试和接受慕课的学习。学习者的态度在其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慕课的质量会促使学习者态度的转化,进而影响学习者学习意愿的提升。

(2)感知娱乐性对学习者的绩效期望和态度影响最大,从而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意愿。感知娱乐性与绩效期望的路径系数是0.268(p<0.001),与态度的路径系数是0.407(p<0.001),是对绩效期望和态度所有影响因素中比重最大的,超过了慕课的信息质量与慕课声誉。这说明学习者对慕课的认知与传统课程有较大的区别,因为内容生产是传统课程的核心。慕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传统课堂的网络化和公开化。其网络化的标签赋予了学习者期待,其趣味性成了其独特的标签。慕课课程的趣味性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者的绩效预期和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意愿。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更多关注学习者的认知体验,较少关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在慕课时代,关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更能促进学习意愿的提高。

(3)自我效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意愿有直接正向的影响。自我效能与慕课学习意愿的路径系数是0.143(p<0.5),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意愿。目前更多的研究将自我效能看作一个中介变量,认为外在因素导致了学习者内在的变化,进而影响学习意愿。本文将自我效能看做学习者的个体特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自我效能决定了个体对个人能力的判断,积极、适当的自我效能感能促进学习意愿的增加。增强自我效能需要通过不断发掘自我的潜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保持持续的动力来实现。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习者,更容易放弃慕课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在面对学习困难时能主动解决问题,坚持完成学习。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激励学习者更加主动学习。慕课与传统课堂相比,在时间、空间上都赋予了学习者以极大的自由。这种优势在迅速吸引学习者的同时,也对学习者自身的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深化了对自我效能感的认知以及对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理解。自我效能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个体特质,对学习意愿有着强烈而直接的影响。

(4) 慕课声誉与学习意愿关系显著,绩效期望起中介作用。慕课从一诞生,就打上了名校、名师和名课的标签。美国的三大慕课平台与哈佛、斯坦福密不可分,中国目前较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诸如“学堂在线”、“中国好大学”等也是由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名校推动发展的。名校课程似乎成了慕课的代名词。毫无疑问,来自名校的课程保证了慕课的高质量,学习者也希望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从数据上看,慕课的声誉与绩效期待的路径系数是0.118,t值大于1.96,达到了显著水平。就慕课的声誉对学习者学习意愿的研究,国内研究很少涉及。名校名课虽然具有诸多光环,但只有获得学习者的认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习者,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意愿。

六、启 示

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启示:

(1)注重慕课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加强慕课平台与学习者的互动与反馈,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随着国内诸多慕课平台的兴起,慕课课程的规模逐渐扩大。得益于高校的支撑,慕课的信息质量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根据研究发现,慕课的信息质量并不直接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学习者的绩效期望和态度起关键作用。因此,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包括认知和情感体验,是增进学习者学习意愿的重要途径。从4所高校的实地调研来看,大多数同学没有关注过课程论坛,也没有和主讲教师或助教交流过,只是简单地观看视频和练习测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慕课学习效果的发挥,减弱了学习者的学习意愿。注重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加强互动与反馈,了解学生的态度,才能有效增强学习意愿。平台应搭建更有效的沟通渠道,配备专职的助教,开展在线互评和线下互动,多方位、多渠道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预期。因自我效能对慕课学习意愿有着直接的影响,增加学习者的成功经验,对提高自我效能至关重要。关注学习者的反馈和实际需求,及时了解学习者为什么选择或放弃慕课课程。通过积极反馈,慕课平台可以改革课程设计,改良慕课呈现方式,鼓励学习者加强时间管理和策略管理,促进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最终增强其学习意愿。

(2)把趣味性课程建设摆在慕课建设的重要位置,强调知识的重新加工和生产,而不是简单的网络化课程。虽然慕课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国内慕课的课程建设却仍然在摸索之中。 如何制作和宣传慕课,仍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通过本研究发现,学习者所能感知的趣味性在慕课学习意愿模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慕课学习意愿模型中,感知娱乐性的作用甚至超过了慕课的信息质量,说明慕课网络化的标签使学习者有了更多的期待。慕课的产出如果没有达到学习者的期待,必然会遭到冷遇。慕课的制作和建设应充分考虑学习者对其趣味性的期待,努力在内容安排、画面呈现和测试形式,乃至教师的教授方法、语言组织等方面,把知识传播的趣味性充分体现出来。慕课课堂应成为知识重新生产和组织的载体,而非传统课堂的简单网络化重现。有着鲜明特色的慕课课程,必然会大大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因此,重新审视慕课内容生产的知识性、趣味性等要素是有必要的。

(3)鼓励普通高校产出各有特色的校本慕课,积极融入到慕课浪潮中。慕课的发展最早是由名校推动的。名校和名师课程让更多的学习者分享了优势资源,吸引了众多学习者参与到慕课的学习中。而众多普通高校不应沦为慕课发展浪潮中的看客。根据研究发现,学习者的绩效期望在慕课声誉和学习意愿中起中介作用。由于知识层次和专业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课程认知预期会有较大不同。不同层次的慕课课程会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普通高等学校在各自的特色领域有着较强的实力,拥有众多各具特色的品牌课程,对学习者有着较强的吸引力。积极鼓励各高校主动融入慕课浪潮,打造属于自己的慕课品牌,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慕课学习中,增强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热情。可喜的是,目前各高校纷纷开展行动,主动打造和制作具有学校优势和特色的慕课课程,供本校学生选修和课下观看,这也为慕课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但与此同时,课程重复建设的问题也时常被提起。因此,在慕课大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各高校和平台在勇于探索和开拓的同时,也要精诚合作,互通有无,各自发挥特色,打造学校优势慕课和特色慕课,重视合作,避免重复建设。

慕课的发展令人惊奇,短短几年时间便风靡全球,然而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小觑。本文从慕课课程和学习者这两个角度去分析如何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令我们惊讶的是,慕课课程的信息质量既不能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意愿,也不起关键的作用。这与传统的认知有较大区别。内容产出一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但在慕课背景下,内容生产的方式和学习者的感知显得更为重要。个体学习者的态度和学习预期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学习者的个体因素甚至超过了课程因素,成为了重要的决定要素。

尽管本研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也有自身的不足。第一,在样本选择上,本文要求被试对象必须已经完成至少一门的慕课课程学习,而且取得了相应的学分。所以在样本规模上较为局限;第二,本文的测试对象来自4所普通高等院校,专业覆盖上不够全面,学校层面比较狭窄。慕课的发展需要共同的关注。本研究模型探讨了一些影响慕课学习意愿的因素,希望能为慕课的发展和推动提供一些启示。慕课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需要更多的学者投入其中,去探索、发掘。慕课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在线背景下学习者的学习绩效以及学习者自身。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的崛起,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幻想。但学习者的学习意愿是否增强,学习绩效是否显著提高,学习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是否得到提升等都没有一致的结论。在未来的混合教育体系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慕课课程,需要学者们继续关注和跟踪慕课的发展,促进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更好地融合。

[1] MOOC学院.2014慕课学习者调查报告[EB/OL].(2014-08-11)[2016-09-05].http://mooc.guokr.com/post/610674/.

[2] 姜朝晖.“慕课”高辍学率亦不妨理性看待[N].中国教育报,2014-9-23(02).

[3] 王丽华.美国“慕课”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对斯隆联盟系列调查评估报告的解读[J].高校教育管理,2014,(5):36-40.

[4] 魏英玲,何高大.欧盟高校“慕课”(MOOCs)的现状与发展及对我国高校“慕课”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5):30-37.

[5] 汪琼,张桐.2014年美国慕课发展回顾[J].教育信息化,2015,(4):35-43.

[6] 高地.MOOC 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研究,2014,(1):39-47.

[7] 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10-17.

[8] 祁涛,王应解.关于慕课若干认识误区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28-32.

[9] 赵磊,朱泓,张春博.我国MOOC研究热点及趋势的知识图谱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0-15.

[10] 王守宏,刘金玲,付文平.“慕课”背景下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97-120.

[11] 张长海,焦建利.地方高校大学生慕课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6):64-68.

[12] 张千帆,王程钰,张亚军.大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5,(8):66-70.

[13] VENKATECH V,MORRIS M G,DAVIS G B,etal.User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oward a unified view[J].MIS Quarterly,2003,(3):425-478.

[14] AJZEN I.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self-efficacy,locus of control,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2,32(4):165-183.

[15] 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Freeman,1997:122-134.

[16] DELONE W H.Determinants of success for computer usage in small business[J].Mis Quarterly,1988,12 (1):51-61.

[17] 罗胜强,姜嬿.管理学问卷调查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147-152.

[18] 徐岚.坚持还是退出——高职学生慕课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6,(10):61-68.

MOOCLearningIntentionofCollegeStudentsfromthePerspectiveof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

ZHAIYuhui,YANGMinghui

(SchoolofForeignStudies,AnhuiJianzhu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MOOC has aroused MOOC mania in the world.All kinds of MOOC platforms have merged and there is an explosive growth of MOOC learners.Meanwhile,high dropout rates and low learning motivation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concern of MOOC research.This paper has built a MOOC learning intention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undergraduates in 4 universities.The paper extracts some key factors form UTAUT,TPB and D&M model and Self-efficacy theory,and takes MOOC learning intention as a dependent variable,performance expectancy and attitude as two mediating variables,and MOOC’s information quality,perceived enjoyment,MOOC’s reputation and Learners’ self-efficacy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The results show that MOOC’s information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influences learners’ learning intention; performance expectation and attitude play a mediating role; perceived enjoyment has the strongest influence on learners’ performance expectation and attitude,thus influencing learners’ learning intention indirectly; learners’ self-efficacy has direct and positive influence on learners’ learning intention while MOOC’s reputation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which is mediated by learners’ performance expectation.

MOOC’s information quality; perceived enjoyment; MOOC’s reputation; self-efficacy; MOOC learning intention

10.19525/j.issn1008-407x.2017.04.020

G642.0

A

1008-407X(2017)04-0152-08

2016-10-17;

2017-04-10

201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大学生慕课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研究”(SK2016A0241);2016安徽省质量工程省级教研项目:“大学英语转型可行性路径研究”(2016jyxm0216)

翟宇卉(1981-),女,安徽繁昌人,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和跨文化研究,E-mail:wmhable@163.com;杨明辉(1982-),男,安徽桐城人,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学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意愿效能学习者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