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顶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涉税相关课程内容之间既有一定的关联性,又有各自的学科侧重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系统讲解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具体业务的处理方法,内容涉及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等税种的一般会计处理。税法课程则重点介绍各税种的纳税义务人、纳税范围、税目、税率、税额计算、纳税环节等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也是税务会计的理论基础。纳税筹划课程主要分税种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涉税业务的筹划方法进行讲解,同时兼顾企业整体组建、经营、投融资等活动纳税方法的分析、选择与应用,内容涉及各税种的税金核算及相关会计处理。而税务会计作为一门融税收法律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特种专业会计,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税务会计知识,还需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既要能对企业的涉税金额进行正确核算,又要熟悉纳税申报表的填列及纳税申报的基本流程。
税务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税务会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共同构成会计体系。与其他专业会计相比,具有其自身特点。
1.边缘性。税务会计是近代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其兼具财务会计和税法知识,有其独特性、边缘性。在日常业务活动中,企业会计人员依据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进行相关事项的处理,相关税金的核算也以会计处理为依据,但涉及到税款的实际缴纳、划退、补征等事项时则又必须以税法为依据进行调整。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不仅注重依法纳税义务的履行,更重视其纳税人基本权利的行使。在既定利润水平下如何将税负降至最低,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但企业要合理、合法、合规的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在风险最低的情况下实施纳税筹划,最终又要回到企业税务会计的日常核算中来。因此税务会计课程兼具会计学、税收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内容,具有边缘性。
2.实践性。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满足企事业单位及各级政府部门涉税事项处理需要的会计人才。脱离实践的学习,会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书本层面,无法适应实际岗位需要。只有紧密结合实践培养出的人才,才能被社会所接受。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模拟体验企业的业务活动与流程,提升实务适应能力。另外,税务会计需要运用专门方法对与企业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而这些专业技能又必须在实践学习中才能有效提升。因此,税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性是其学科有用性的保证。
3.时效性。税务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严格以现行税收法规和会计核算制度为准绳。尤其是涉及税款的实际缴纳、调整等事项,操作更为严谨。但是,我国的税收及会计制度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进程中(例如,正在进行的“营改增”、新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导致纳税范围、税款核算方法与基数也处于不断调整、变化的状态。因此,税务会计课程内容必须具有时效性。
税务会计课程内容在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加上其边缘性、实践性、时效性的特点,具有单独开设的必要性。
1.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健全的需要。税务会计是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与财务会计、税法等共同构成涉税相关知识的完整体系,其单独开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虽然税务会计课程内容在税法等课程中已有部分体现,但因其零散、不完整而无法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财务会计课程以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为重点,对于涉税处理的讲解并不全面。如果不开设税务会计课程,学生会漏掉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会缺失对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实践内容的掌握,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另一方面,目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会计理论课程,与税法、纳税筹划等税收法规课程并不完全融合,学生在初次学习过程中很难将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要达到良好的学习结果,就需找到两部分内容的衔接点,而税务会计课程则正是两部分内容的过渡、交融。
2.企业对税务会计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与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企业会计核算越来越规范化,其对税务会计课程开设的影响表现为:其一,大型企业的会计核算较为健全,但是为适应国家不断更新的税收法规,要对繁多、复杂的日常业务进行适时、正确的会计处理,在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分离已呈现出一种必然趋势。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基础,大型企业的涉税金额数额巨大,降低税负、延迟纳税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其二,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单元,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规范中小企业的税收工作,对我国税制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相对简单,其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处理相关涉税事务。因此,能够正确进行税款核算、缴纳及进行相关涉税处理的会计人才被广大企业所接受。由此可见,高校单独开设税务会计课程具有迫切性、必要性。
3.高校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在对会计人才迫切需求的市场环境下,依然出现就业难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许多企业反映,相当一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初次进入工作岗位时,对涉税相关工作的处理完全没有概念。不能正确划分税款种类,不能正确核算税款并进行会计处理,不知道哪些事项需要到税务部门进行处理,不清楚涉税事项的处理流程,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充分暴露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一定不足。由此可见,应届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校单独开设税务会计课程,培养能够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且能熟练运用税法进行税款核缴、纳税筹划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对于调整供需失衡、增加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目前各高校涉税课程的开设情况,本文在各高校公布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查找到较为详细的信息,并进行了整理,具体如表1、表2所示(注:表格中,打“√”表示该学校已开设该课程,未打“√”表示未开设)。
表1 重点高校
表2 普通高校
表1、表2直观反映出部分高校涉税课程的开设情况。其中少数几个开设该课程的高校,具体安排情况如下:东北财经大学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均以“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形式进行开设,且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期末考核方式为考查;东北财经大学课时数为36学时,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仅18学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税法和税务会计”课程形式安排在第5学期,共设32学时,期末考核方式为考试。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第4学期单独开设了“税务会计”课程,共设64学时,期末考核方式为考试。
纵观各高校涉税课程开设现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各高校对于税务会计课程开设与做法尚不统一,且多数高校并未单独开设该课程。另外开设该课程的高校,在教学活动中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税务会计课程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有些高校安排在税法课程学习之前开设,导致相关课程学习之间缺乏过渡性和体系化。教材方面,市面上税务会计教材在时效性及框架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别,部分高校存在教材选取与学生需要匹配不足的现象。在教学内容上,课时分配不合理。由于课时有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前期教学时间安排较为松散,在后期教学中课程进度加快,使得教学重难点不明晰。
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已经单独开设税务会计课程的高校,多数在教学活动中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税务会计课程内容涉及大量政策法规,以教师单向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照本宣科”的感觉,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涣散,教学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在税务会计教学中效果显著,但因案例的收集、整理难度较大,许多高校在教学活动中很少采用此种方法。另外,当代大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好奇感较强,更倾向于接受新鲜事物。但高校在教学中对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应用尚不充分。有些高校虽然使用了慕课、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但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没有充分体现新教学手段的功效。
3.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多数高校在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以理论学习为主,少数高校理论与实践并行,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例如,对实践教学安排的课时较少,且缺乏配套的实训资料;有些高校安排的校内实训没有突出税务会计教学重点,直接与财务会计实训课程合并进行,这样的实训安排无法达到实训的目的与效果。另外,许多高校仅把实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并未将实训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成绩,或者仅占期末成绩的一小部分,这导致许多学生对实训持应付的态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4.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僵化。开设该课程的高校在期末考核中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且最终的期末成绩以卷面成绩为主,考试内容则以书本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采取考前突击备考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扎实掌握。
5.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许多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对知识的学习限于课堂讲授内容。对最新的政策信息缺乏敏感性,对有争议的热点缺乏钻研性,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缺乏自主交流、解决的能力,在学习中十分被动,依赖性太强。
税务会计课程具有单独开设的必要性,因此建议高校会计学专业单独开设该课程。但要真正达到教学效果,则需统筹计划和安排,以下就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给出几点建议。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详略得当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保证。
1.课程安排。根据各高校的课程安排情况,建议将税务会计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总48学时,每周3学时。对于课时具体分配,建议理论内容与实训内容各占50%,且实训内容最好随理论讲解进度穿插进行。在教学计划上,税务会计课程应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和税法课程之后,且课程衔接要紧凑,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脱节。
2.教材选取。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教材应突出课程特点与教学重点。在理论知识模块,应兼具税法与会计知识。但对税法的设计最好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更深一步,而对会计知识的设计最好维持在中级财务会计水平,突出企业经济行为中的涉税处理。在实训模块,教材最好设计供学生进行模拟计算、操作的案例练习,且教材应增加对几个重要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写说明。另外,由于该课程的时效性,还应注意选取更新速度较快的教材(如:注册会计师教材等)。
3.教学内容。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税务会计概述,分税种介绍其课税范围、税目、税基、税率等内容;其次,介绍该税种具体的法律规定,尤其是相关的税收优惠、特殊纳税调整事项等。第二部分是具体介绍各税种的会计处理,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以下步骤:判断所发生业务的税务类别、以税法为依据计算税款金额、对税款进行会计处理、练习该税种的纳税申报相关事项。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将企业涉税业务处理流程及技能要求嵌入课程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与税务会计岗位职能培训的零对接。同时,在分税种教学过程中应详略得当,重点讲解增值税会计、企业所得税会计;对于消费税会计、资源税会计等进行适当讲解;对于契税、车辆购置税等其他小税种会计则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此外,实训教学中还应重点训练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纳税申报表的编制。
税务会计课程边缘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需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多样。
1.教学方法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听讲、记笔记,缺乏独立思考、发现、总结。税务会计课堂,应避免采用这种“满堂灌”的方法,实现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入学生参与程度高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启发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现代化的教学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潜力。例如,在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企业会计、财务经理、税务专员等角色,然后以情景剧的形式生动呈现该项业务的完整流程。在观看结束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发现表演中的问题、漏洞。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梳理业务处理的完整流程,并对其中的易错点形成深刻印象。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更理想教学效果。
2.积极开展案例教学。税务会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贯以实际案例,能够达到较好效果。案例教学能更真实、生动地反映问题,呈现理论学习中的易错、易混淆点。尤其对一些拗口难懂的法律条文,通过分析经典案例的方式,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融入课程讲授,学生可以将枯燥理论与鲜活实例结合起来,从而轻松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案例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梳理、归纳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思路。例如,在出口退税章节的学习中,由于出口退税金额的计算较为繁琐、复杂,引入案例教学,学生则能更容易掌握其计算方法。
3.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板书教学在体现教师逻辑思路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则具有教学内容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等优越性,二者互为补充。例如,在土地增值税的讲解中,税法部分的规定及累进税率的列示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但是关于土地增值额计算的五步通过板书则更为明晰;在企业所得税的讲解中,在案例教学中,板书一方面方便学生进行答案的核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理清纳税调增(调减)的事项,但对纳税申报表(包括一张主表和十一张附表)的填写以及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等的讲解中,多媒体则能更清晰地展示各表之间的联系。总之,二者各有特点,相辅相成。为达到较好课程效果,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4.开展网络课堂。当今是网络时代,庞大的网络资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拓宽师生交流渠道,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例如,组织建立班级公共邮箱、班级QQ群、微信群等方式。这些新型方式也更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些网络平台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也能实现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邮箱传递课余作业、分享教辅资料等。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关注、分享最新的财会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更新知识、学习知识的理念,这一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大帮助。
税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过程必须注重实践环节。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技能,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让学生能快速适应会计工作岗位。为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可以将校内外实践结合起来。
1.校内实训。通过手工实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独立单据的填写,还应让学生熟悉企业税务会计核算的完整流程,具备系统处理工作的能力。随着信息化的推行,熟悉电子报税系统的操作已成为税务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对此学校应引进税务会计软件,让学生通过模拟软件操作熟悉网上报税的流程与方法。此外,实训环境和资料的仿真性、实训过程的岗位划分和角色分工都会对实训效果产生影响。以笔者所在的学校首次开设的VBSE(虚拟商业社会经济)集训课程为例,在实训中使用与真实业务相一致的合同、增值税专用发票、支票、银行进账单、入库单、出库单等原始单据,由教师提供手工环节到信息化阶段的实训资料,从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到纳税申报表及税收缴款书的填写全部由学生自主分工完成,教师则仅起到督促、辅导的作用。在模拟实训中,学生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时请教学习。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升。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真正融入企业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理想的实训效果。因此,根据整体课程情况,如果能在课程学习结束时安排2周的集中实训,将对该课程的教学提供极大帮助。
2.校外实训。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安排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税务机关、企业等进行见习,让学生真正进入社会,零距离接触真实的经济活动,切身体会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有针对性、有所侧重。
对于不同的考核方式,学生会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为保证学习质量,税务会计课程可以采用如下的考核方式:期末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出勤情况占20%,平时实训情况(主要包括:相关凭证、单据的填制,纳税申报表的填写,电子报税系统的操作情况)占40%,期末试卷成绩占40%(期末考试主要以案例的形式进行)。采用这种考核方式目的是在思想上引起学生重视,避免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寄希望于考前突击。也希望这种考核机制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让学生能够从这门课程中真正有所收益。
鼓励学生自主形成学习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相互督促、学习,及时分享最新的政策、规定,形成敏锐视角。有条件的可以与兄弟院校、其他高校的学生交流、学习;积极参加举办的各种比赛、竞赛,也能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是对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学生应在课余时间尝试小组讨论、自主查资料等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