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盗墓笔记》看国产大片的商业艺术性

2017-11-16 06:25修智英
电影文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盗墓网络文学笔记

修智英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根据天下霸唱的盗墓小说《鬼吹灯》改编的电影《寻龙诀》最终收获16.82亿元票房,一时间激活了观众对国产奇幻电影的热情。在《寻龙诀》的高票房面前,同样作为大IP的《盗墓笔记》同名电影在期待中于2016年上映,然而最终只分到了10亿元票房,线上线下一片声讨贬斥。从国产商业大片的制作角度而言,电影《盗墓笔记》是一部大手笔、大制作的偶像明星阵容的作品,成功地将这部风靡网络的盗墓小说影像化;而从观众的欣赏角度而言,该片在美学架构上与观众的审美想象存在一定的落差,但仍然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国产大片。动作探险片《盗墓笔记》是如今国产大片的杰出代表,该片的艺术美学特征折射出当今国产大片的大方向与主要内容,如今的国产大片正在按照中国特有的文化结构构建自己的商业艺术。

一、IP热与消费文化下的国产大片

IP热潮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商业电影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在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被改编成电影,也标志着观众对通俗文化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受众欣赏趣味的变化直接导致新类型电影对市场的补充。以网络文学为首的IP资源为何会存在如此巨大的商业价值,归根究底是其代表的年轻的流行文化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这股通俗文化、流行文化正逐渐成为主流文化,掌控并引导着观众的审美方向。

近几年,多部知名的网络小说被开发成大IP资源,衍生为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和广播剧等多种文化消费品形式。如天下霸唱的盗墓小说《鬼吹灯》于2015年被改编成电影《寻龙诀》和《九层妖塔》,在2016年被改编成同名网络剧,此外还有广播剧和舞台剧等多种文化衍生品即将面世。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同样是知名盗墓系列网络小说,曾在2015年被率先改编成同名网络剧,但是除了片中几个当红的“小鲜肉”主演的粉丝效应拉动了收视率和点击率之外,该部网剧几乎被批得一塌糊涂。同时,大量的热门网络小说被改编成为影视剧,在2015年至2017年间呈增速发展的态势,即我国的IP热非但没有退潮,反而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而扩大了增速和影响力。

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是无数网络书迷心中的盗墓小说经典,与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在书迷群体中的影响力不分伯仲。正因如此,网络小说《盗墓笔记》才能成为大IP,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文化消费品形式,被广大观众期待它的电影版本。作为一部动作探险类电影,《盗墓笔记》是主打视觉特效的国产商业大片,小说中的盗墓细节的视觉化处理是观众最关心的部分。然而,电影《盗墓笔记》上映后其改编剧情和视觉均被观众大肆否定,纷纷表明这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电影《盗墓笔记》该有的模样,这也导致该片的票房收入并未达到预期,更别提超越《寻龙诀》的16.82亿元超高票房,仅入账10亿元草草收场。

电影版《盗墓笔记》正是当下IP热的产物,小说受到追捧,势必会衍生出电影版分国产电影市场一杯羹,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IP资源商业价值的考量。因此,《盗墓笔记》的改编和创作势必要从商业艺术的角度出发,满足多数观众的文化消费心理,将原小说的文本素材整理成为一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电影。电影《盗墓笔记》并不是第一个被批评的国产大片,针对影片的虎头蛇尾的特技效果也是争议声不断,该片代表着如今国产大片发展的新形态,一部商业化的大制作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如视觉特效、配乐音效、演员阵容、剧情内容、娱乐元素等,尤其在当下粉丝效应可以直接影响电影票房,主创需要考量的内容也就不能仅限于单方面了。

电影《盗墓笔记》最终呈现的商业艺术形态是融合的、多元化的,也符合当下IP改编电影的基本风格和制作水准。这也表明观众对于“国产大片”的认知和定义也需要随着文化环境的变化而更新,偶像新势力和粉丝效应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大片也难免会凸显某位明星的个人气质而做出剧情的取舍,这也会在以后的国产大片中变得常见。

二、视觉特效与叙事情节的取舍平衡

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被广泛认为是国产大片的开端,人们也由此对中国式大片做出了定义,即宏大的视觉特效场景、全明星阵容和国际化的制作团队。故事情节并不在“大片”的考量范围之内,在这个视觉为先的时代,大片更多的是关于视觉的艺术形式。我们看到张艺谋对《英雄》的创作是基于中国文化美学,此后的大部分国产商业大片都是在仿效张艺谋创造的中国式大片模式。在中国商业大片发展的十几年当中,经历了一系列文化环境的改变,其自身的商业艺术形态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商业大片是最能展现电影这门视觉艺术的,商业大片利用大屏幕给观众制造充满新奇和刺激的视觉体验,用动态的画面说话,甚至在很多时候已经用画面代替了叙事。在新世纪的国产大片发展的十几年中,视觉特效为主的创作方式始终没有改变过,但很多电影也在逐渐摸索视觉特效和叙事情节之间的平衡性。乌尔善导演的《寻龙诀》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么高的票房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平衡了视觉特效和叙事情节,既做到了视觉特效吸引观众的眼球,在叙事情节上也通过不断设置悬念,吊着观众的胃口不断推进。从根本上来说,《寻龙诀》的资金统筹制约着该片的视觉效果,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用悬疑性的叙事作为补充,假设资金上能够投入更多,该片也会增加相应的特效场景。由此可以看出,商业大片的视觉特效和叙事情节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南派三叔的盗墓小说《盗墓笔记》最令人着迷的是书中的盗墓细节和神奇的墓穴景观,读者在小说文本的阅读过程中需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构建虚拟的影像,小说衍生的电影很多时候会是一次想象与“现实”互为印证的过程,观众需要透过电影画面去完整小说内容的还原。在影片《盗墓笔记》的影像转化过程中,首先确立了商业大片的制作方向,也就是以高度还原小说中描绘的墓穴世界为主,在人物不断探险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观众的想象空间,给予观众巨大的视觉刺激和心理刺激。于是,对于剧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和取舍,将《盗墓笔记》中最容易改编为大制作的部分提取出来。

因此,电影《盗墓笔记》是视觉艺术为主,叙事内容为辅的国产大片,无法将小说《盗墓笔记》中的全部情节串联起来,一一呈现。而是从小说中的两个故事《蛇沼鬼城》和《藏海花》提炼出的主要场景,没有将《盗墓笔记》的多个故事捏在一起进行改编,这都是为了视觉特效场景的制作服务的。张起灵和吴邪之间的故事,在吴邪和落魄作家的对话中徐徐展开,为了表现张起灵的神秘感,除了影片的开始情节之外并没有过多的描述,张起灵突然走进了吴邪的生命当中,难免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影片几乎将叙事中心全部放在了张起灵和吴邪共同探寻蛇母陵的过程中,虽然叙事节奏在众人一点一滴的探索中被减慢,但是片中的视觉元素却显得更加丰富。无论是蛇母陵内部机关重重的迎宾厅,还是蛇母复活的终极墓穴,影片都表现出国产商业大片艺术效果的较高水准。

三、通俗文化下的商业美学

中国网络文学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同步发展起来,是特殊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的产物。网络文学出现之初,更多地被人们看作是一种边缘化的思想产物,是一些习惯隐藏在电脑背后的人透过互联网抒发情感和思想,甚至并不能够被看作是有思想价值的文学产物。可是,网络文学的创新性、自由性与潮流性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读者,甚至那些迷恋严肃文学、正统文学的群体也逐渐转向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通俗文化的产物,与大众有着先天的消费黏性,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反哺了通俗文化。于是,通俗文化逐渐成为主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商业文化。

小说《盗墓笔记》是当代中国网络文学的佼佼者,在网络文学读者群中的巨大影响力使其成为炙手可热的大IP资源。可以说,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代表了当代中国网络文学能够达到的几乎是最大的衍生力和影响力。作为网络文学的《盗墓笔记》对于通俗文化与商业文化的表达也就变得顺理成章,电影改编也必然会表现出浓厚的商业美学特征。

通俗文化背景下的商业艺术具有明确的消费性,这种消费性体现在文学改编电影中,是具有话题性的故事情节和具有争议性的角色形象,在视觉效果上也需要符合奇观化的特征。电影《盗墓笔记》将创作重心放在了张起灵和吴邪两名男性角色的塑造上,一方面是为了塑造出有个性的故事灵魂人物,另一方面则是从商业化的粉丝经济角度做出的考量。饰演张起灵的井柏然、饰演吴邪的鹿晗都是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当红小生,两个人都分别拥有各自庞大的粉丝群体,该片启用两位主演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票房收入的稳定,即便是电影版《盗墓笔记》变成二人的个人秀,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也无功无过,本身电影拍摄也是一个造星的过程。电影改编的过程中强调了张起灵和吴邪之间的情感联系,将原著小说中的二人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的微妙关系放大,成为电影叙事过程中的主线,这在一些观众眼中甚至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耽美文化色彩”。在落魄作家的追问下,吴邪回忆了他与张起灵一同探险蛇母陵的过程,当故事结尾时,吴邪表现出的无限怅然更是令观众唏嘘不已。因此,从商业艺术的角度出发,该片对张起灵和吴邪的个人形象塑造和人物关系勾勒是十分成功的。

电影《盗墓笔记》的故事情节主要提取自《蛇沼鬼城》和《藏海花》,影片将盗墓的全过程处理为单线叙事的形式,几乎围绕着一条线索展开了叙事,影片开始的有关张起灵的片段也只是在为人物形象塑造服务,并没有将这条叙事线索展开。影片的单线叙事产生了类似于游戏闯关的艺术效果,张起灵、吴邪和三叔等人从走进墓穴开始,就处于危机四伏的状态,在众人遇到一个个关卡,并逐个破除后,最终迎来的是复活的蛇母——终极BOSS,这样的处理方式与网络游戏如出一辙。影片叙事的单线处理方式简化了故事情节,让观众不必为了情节而思考,只需要在期待蛇母陵不断出现的危险因素的过程中,满足猎奇心理和刺激心理。同时,单线叙事的改编方式也与日后上线的《盗墓笔记》同名网游遥相呼应,辅助了其他衍生品的传播。

由此看来,电影《盗墓笔记》的商业艺术特征与同类型电影相比更为成熟,这种处理方式是深层次挖掘电影商业价值的理性考量,即便是影片最终的票房没能超过《寻龙诀》,但是其潜在的商业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四、结 语

归根究底,观众对于《盗墓笔记》这样一部优秀的网路文学IP资源抱有非常高的审美期待,对小说文本的欣赏和理解在电影文本上无法实现相同的审美共鸣,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了电影改编的口碑不佳和票房失意。虽然电影《盗墓笔记》口碑和票房差强人意,但是该片无论是前期策划宣传还是整体表现的商业艺术特征,都十分符合时下观众的审美取向,也达到了目前国产商业大片普遍的商业艺术水准,是一部合格的作品。在挖掘电影《盗墓笔记》的商业艺术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此类大IP的衍生品改编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不能随便将故事内容做出剪切和处理,电影改编是一个多元化的全面统筹的有机处理过程,要想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鉴赏水平并非易事。这也对今后的网络文学或其他IP资源改编电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吸取《盗墓笔记》电影改编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国产大片的商业艺术美学解构,才能制作出符合观众审美期待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盗墓网络文学笔记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诞生
真实的盗墓,是这个样子的……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盗墓黑历史上最有名的摸金校尉们
OF TOMB S,TRAPS&THE INTREPID 盗墓口语大观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