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元素在电影中的发展及演变

2017-11-16 06:25
电影文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阿宝升华哲理

王 丹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中国功夫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在早期的功夫电影中,虽然它作为一个主要的元素贯穿整部电影的始终,但其所展现出来的内容却十分单一,只是功夫外在的一招一式。当时的功夫演员也是凭借自己的真功夫获得了观众的赞赏。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夫元素的这种单一形式逐渐变得丰富起来,其中功夫元素的喜剧化和其在哲理上的升华这两个改变,可以说是功夫元素能够在电影中获得更大成功的两个重要原因。

一、功夫元素的真实化

在早期包含了中国功夫元素的电影中,中国功夫的一招一式是电影中所要着重展现的方面。电影的内容设计主要是为了功夫情景而展开的,主题比较单一,多是雪国耻、报家仇之类。人物的性格也比较简单,其中的主人公多是一些平民英雄,看似平凡却身体精悍且功夫高强,在遭遇到命运的不公时,先是隐忍,而后爆发觉醒,凭借一身高强的功夫赢得公正。

李小龙的功夫电影是这类电影的代表,如《猛龙过江》《精武门》《死亡游戏》(1972)、《龙争虎斗》(1973)。李小龙在电影中所展现的是他的真功夫,这与他自身丰富的武术修养有关。他7岁跟随父亲学习太极,13岁入咏春门拜叶问为师,后转学蔡李佛拳门拜陈为师,又转学节拳名家邵汉生,17岁获校际拳击比赛冠军;同时又与美国的“柔术之父”肯尼·拉贝尔、“美国跆拳道之父”李峻九等人进行了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截拳道”这一武术新门户。[1]在电影中的李小龙永远都会有那一声标志性的喊叫,加上他的招牌动作凌空三脚、双截棍,以及最有真实感的其身体肌肉线条的展现。

此类“真功夫”电影的另一个代表是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该片1982年在内地上映,以当时一毛钱的票价计算,累计票房高达1亿元人民币,并引发了继李小龙之后的第二次全球武术热。李连杰从小习武,后来加入什刹海体校,成为一名武术运动员,多次参加全国的武术比赛,获得了全能赛的五连冠。电影《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在央视《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的访谈中提到,拍摄这部电影的最初想法就是一定要好好地展现一下中国功夫,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功夫。于是在最初挑选演员的时候,他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是按照原有的常规去寻找会表演的“演员”,而是跑到了武术学校,去找真正会功夫的武术运动员。当时正在参加全国武术比赛的李连杰,就是在这个契机下被发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机会成就了李连杰,使他由一名武术运动员变成了“亚洲功夫皇帝”,这个机会同时也成就了一部成功的电影——《少林寺》。

《少林寺》这部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说是“真功夫”的一个展现,不仅所有的主要演员都是从武术运动员中挑选的,而且影片的情节设计也都是为“真功夫”安排的,即便是为了给受伤的觉远抓蛤蟆补身体这样的小场景,也被非常巧妙地设计成了对蛤蟆功的展示。整部影片共100分钟,几乎每个场景都是为少林功夫安排的,影片中分别出现了各种拳法、棍法、刀术、枪术、剑术以及各种对练套路的形式,可以说这部电影是功夫电影的一本教科书。

观众在观赏这类影片的时候,内心往往会提前预知电影的结局。换个角度来说,其实观众几乎很少去挑剔或是关注这类电影的内容,而原因正是因为观众所有的注意力都被精彩的武打设计场面所吸引了。电影的内容设计主要是为真实的功夫服务,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略显简单,所有的精彩片断都集中在真实的武打场景之中,这正是此类“功夫元素真实化”电影的特征。

二、功夫元素的喜剧化

李小龙的离世可以说是中国功夫电影的一个巨大损失,他的真功夫无人能够超越,这也就为功夫电影的继续发展提出了一个难题。而一直作为李小龙替身的成龙在这个时候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化解了这道难题。最初成龙的电影如《北派功夫》等,也是按照李小龙功夫电影的套路进行表演的,但票房惨淡。直到1978年他主演了《醉拳》,把喜剧成分加入到功夫之中,动态地表现出他活泼精灵的一面,才使得影片取得成功。可以说,成龙最大的成功就在于把喜剧元素引入到原本非常“老派”的功夫电影之中。

功夫元素的喜剧化,使得原本主题比较单一的功夫电影在内容上丰富了起来,电影中的主人公也不再是李小龙那种“愤世嫉俗、生来强大、为理想与信念而死”[2]的悲剧英雄,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充实起来,主人公更显得平凡、普通,他和我们一样也会胆小怕事,被打之后也会喊疼。但他总会在危险的时候急中生智,利用身边的各种“巧合”来化解自己的困境。

虽然此类电影在内容的设计上仍然是以展现功夫为主,但观众在观看时,却不再只是关注功夫的一招一式,更多的时候会被平民化主人公身上机智、幽默的“小聪明”而吸引。

此后,成龙又成功地在多部电影中饰演了警察角色,拍摄了一系列影片,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警察故事》系列电影以及进军国际电影市场的《红番区》《尖峰时刻》等,这类电影在进行影片分类时区别于传统的功夫电影而被命名为动作片。虽然影片中的成龙多数时间也是在展现他的功夫,但因影片中社会背景的变化以及西方枪战元素的引进,使得原本单一的功夫元素变得多样化,而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喜剧元素的加入,原本很紧张激烈的场景,会贯穿一些意料之外的各种喜剧化的动作表演,这种表演显得主人公更加亲民化,很受观众的喜爱。功夫电影的喜剧化成为成龙电影的独特风格,2016年8月30日,成龙成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的华人。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功夫电影要走向国际,就一定要融合西方元素,而成龙正是把传统的中国功夫与西方现代警匪枪战结合起来,并添加了喜剧元素,使得影片的内容、人物形象都生动活泼了起来,奖项的获得和观众的喜爱也证明了喜剧化的功夫电影的成功。

三、功夫元素的哲理升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影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在以前的技术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任务现在却可以在电脑的帮助下得以现实。在现代的功夫电影中,这些高科技的使用逐渐淡化了动作演员原有的真功夫。对于现代的观众而言,只有你想象不到的惊险,而没有电影拍不出来的高难度,在高科技的背景下“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所以现代观众也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去关注电影中功夫演员的一招一式。如何让功夫元素在电影中的表现升华,成为功夫电影又一次要面对的难题。功夫电影的发展要走向一种全新的道路,这就需要功夫元素有更高一层的升华,即哲理上的升华。

由李安指导的《卧虎藏龙》,一举囊括了40个国际大奖,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剖析这部影片成功的原因,除了外在的功夫设计之外,更多的在于其对中国功夫在哲理阐释上的升华。

电影中的主人公李慕白从一开始就讲到学功夫要强调对“心诀的领略”。中国功夫历来十分注重“心法”,认为“心法”才是功夫诸种技法之中的根本。但《卧虎藏龙》这部电影中所要为观众展现的心学,并不是传统的蕴含于功夫一招一式之中的心法之学,它超出了功夫的层面,是蕴含于我们整个人生之中的生命之学,是“心法”在哲学意义上的一种升华。李慕白用一根木棍打得玉娇龙节节败退时讲出另一句展现中国功夫在哲理上有所升华的台词:“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此句出自《老子·道德经》,原句为:“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其意可释为“与其装得过满而溢出,不如及早停止灌注。器具捶打得过于尖利,便无法长久得以保持。”[3]《老子》这一章是侧重从反面提出问题,指出要戒骄、戒盈、戒满、戒锋芒毕露,作为其对比的正面品德,则是“功成身退”,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天之道”。这样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先秦多部著作中都有体现,如《管子·白心》:“持而满之,乃其殆也;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左传·哀公十一年》:“盈必毁,天之道也。”

虽然是一部功夫电影,但不像以往传统的功夫电影那样着重介绍功夫的一招一式,而是注重对功夫中所包含的哲理的阐释。影片中每到李慕白教授玉娇龙如何使用青冥剑的场景时,都会配合着这种对人的哲理说教,如:“李慕白就是虚名,宗派是虚名,剑法也是虚名,青冥剑也是虚名,一切都是人心的作用。”“勿助、勿长、不应、不辨,无知无欲,舍己从人,才能我顺人背。”“静中之动的境界。”

整部影片带给观众的除了视觉上的美感之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而这种享受正是来自于影片中已经脱离现实的、被哲学升华了的功夫,这是一种功夫内在哲理的表达和展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精神的传达,这也正是该片能够在国际上获得声誉的主要原因。

说到中国功夫电影,还有一部好莱坞出品的系列动画影片《功夫熊猫》值得一提。这是一部由西方人拍摄的中国功夫动画电影,却在中国本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主要是得益于影片中诸多的中国元素,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中国元素就是与电影主题相关的中国功夫。好莱坞在这部电影中所展现的中国功夫在很多方面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功夫电影对功夫的展现,并且很好地把功夫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儒家、道家和禅宗的思想进行了升华。

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体型圆滚、憨态可掬的熊猫与功夫是绝对联系不上的,但影片中的熊猫阿宝却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乌龟大师指认的神龙大侠。虽然从自身条件上来讲,阿宝并没有成为功夫大侠的天赋,但影片中讲到的功夫最重要的是对内心的修炼,当阿宝拿到神龙秘籍,充满希望地打开并等待着秘籍所将要赋予他的能量时,却发现原来秘籍不过是一张白纸,所有人都很失望。但在关键时刻阿宝却“参悟”到秘籍的深刻内涵,其实功夫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淡泊,“没有所谓的秘籍,关键只在于自己”。

《功夫熊猫3》中对功夫的哲理升华体现得更为明显,在第三部中,阿宝随着亲生父亲一起回到熊猫家族的故乡。这一次阿宝面对的敌人更为强大,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单凭一个人的功夫是做不到的。于是阿宝带动全村的熊猫练习功夫,这个时候影片展现出原来功夫可以无处不在,它并不是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一招一式,而是存在于无形之中的,是一种心的修炼,只要心中有念,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大侠。在这种修炼中,熊猫村里所有的熊猫都掌握了自己独特的功夫,最后在关键时刻所有的熊猫又通过集中他们的心灵力量帮助已在异界的阿宝学会了气功,战胜了强敌。

整部影片因为主角是一只熊猫,所以从一开始就打破了传统的功夫电影的套路,它更注重功夫中的“参悟”“心灵修炼”这些哲学因素,而这种从哲学方面对功夫的展现,使得功夫看起来更加流畅而具有美感,也让中国观众更有一种原汁原味的本土化的感觉。该片的受欢迎程度也反映出观众对功夫元素在哲学上的需求和认可。

四、结 语

综上,功夫元素在电影中大体经历了从真功夫,到喜剧化,再到哲理上的升华这样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它所包含的内容逐渐丰富了起来,这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多种外来文化的借鉴是分不开的。从观众的角度来讲,现代的观众对电影的欣赏水平也在逐渐提高,除了要感受视觉上的震撼之外,还要触及他们的内心,而功夫元素在哲理上的升华正可以满足这一点。

猜你喜欢
阿宝升华哲理
贪吃蛇升华记
开心堡垒
阿宝向前跳
English Clause Syntax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熊猫阿宝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