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路径研究

2017-11-15 13:58刘杨
商场现代化 2017年20期
关键词:产品创新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刘杨

摘 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我们亟需发展绿色金融使经济由资源消耗型转为环境友好型,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绿色金融在我国经济中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然后论述了绿色金融的内涵和特性,通过综述前人的文献,总结绿色金融的研究现状。最后通过论述国内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绿色金融在国内的发展路径,从而高效的促进经济金融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发展路径;产品创新

一、引言

1.绿色金融在我国经济中的发展背景

我国经济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已跻身世界经济舞台主角的行列,但是我们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环境承载能力已达上限。近年来,环境污染成本占GDP的比重维持在3%的水平,到了2020年这一比例预计将达到13%左右,发展绿色经济刻不容缓。

2015年被称作我国“绿色金融元年”,“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的重大课题在这一年正式启动。2016年年初我国推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依照我国国情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大力部署绿色金融重大战略。2016年9月绿色金融作为重要议题在杭州G20峰会上被提出。

2.研究意义

绿色金融扩宽了环保类产品的融资途径,增加私营部门的环保投入,减轻环境保护类投资对财政资金的依赖。传统金融业存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发展绿色金融使资源配置更加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求,企业通过创新性绿色金融产品获得行业差异化的竞争力,以此促进整个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绿色金融机构和培育绿色金融投资者以加快构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同时建立绿色金融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绿色认证制度,加强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构建绿色金融的法律制度,是未来国内发展绿色金融的必由之路。绿色金融是当今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如何高效的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基础概念和文献综述

1.绿色金融的内涵和特性

根据IDFC(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lub)发布的报告:绿色金融是指囊括流向可持续发展项目、环保产品和政策的能够促进循环经济的金融投资的宽泛概念,包括了促进绿色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气候金融”以及其他环境目标的融资活动。

绿色金融具有促进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功能,其特性有:资源配置模式有双向性,包括面向绿色环保的产品、项目、企业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涉及的业务类型有多元性,如银行信贷,股权投资,债券发行和绿色保险等;支持的领域有广泛性,有气候问题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项目。

2.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研究现状及评价

K Berensmann等学者(2016)认为绿色金融是通过公共和私人融资支持绿色投资和公共政策。绿色金融的两个主要任务是内部化环境外部性和降低风险感知,以鼓励提供环境效益的投资。

P Soundarrajan等学者(2016)认为绿色金融连接着金融业、环境改善和经济增长,是低碳经济增长的核心。绿色金融是一种基于市场的投资或贷款计划,将环境影响纳入风险评估,或利用环境奖励来推动业务决策,提高生态完整性。

国外学者对绿色金融的概念与内涵、作用效果、规范政策、金融工具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赤道原则(商业银行遵循一套非强制性的准则)以决定、衡量和管理社会环境风险。

(2)国内文献研究现状及评价

董梦云(2017)认为绿色金融能够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反作用,降低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作者深入研究了绿色金融的研究现状、存在的局限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政策性建议。

李佳(2017)基于国内外绿色金融的实践原理和理论基础,提出了针对绿色金融理论体系框架的构想,并对绿色金融的概念和未来发展以及研究的本质、目标、主要内容、方法进行了阐述。

国内学者研究了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的情况、绿色金融的理论框架、我国绿色金融实践情况,发现国内绿色金融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和金融发展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

三、绿色金融在国内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仍处在绿色金融發展的初级阶段。2016年4月,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布了市值规模较大的中国绿色债券指数,涵盖了759只债券。截止2016年6月末,中国银监会披露国内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为9%。其中服务贷款和节能环保项目余额有5.57万亿元,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有1.69万亿元。

国内绿色金融产品涵盖领域宽广,包括污染治理、清洁能源等环保产业,大致归纳为三类:环保产业指数产品,主要以股权指数为主,与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相关,督促企业提高绿色资产配置的比例,显示企业在环境影响、环境表现等方面的综合信息,为环保类项目的投资者提供了投资信号和风险预评;环保节能融资产品,根据抵押授信方式的不同分为环境污染治理融资产品、绿色信贷中间业务产品、清洁能源融资产品、能效与节能减排融资产品、排污权抵押授信产品和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产品六类,前四类产品,企业的贷款额度取决于其实物资产、担保能力等,后两类产品,抵押标的物为“排污权”和“未来收益权”;碳金融产品,企业通过把碳排放权配额作为质押物获得银行贷款以盘活企业的碳配额资产,企业将碳排放权托管给排放权交易所以提高碳资产管理能力和市场交易的流动性,企业把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核证自愿减排量)作为质押物获得银行贷款或企业间进行CCER购买权的交易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实现碳资产短期变现。endprint

2.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与区域发展不平衡

过去我国一直以工业和投资为经济的增长点,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此外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西部地区比较落后,大多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呈现扩大化、持久化、多层次、集中爆发的特点。

(2)金融形式本身的缺陷

目前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色投资的扩张,未来大量的信贷资金将被投入到收益周期较长的绿色产业领域中。相关企业需要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相关设备的投资会直接增加成本。此外短期内难以充分实现节能减排的经济收益,产生的短期成本会动摇相关企业和政府坚定发展绿色金融的决心,同时既得利益者也会阻碍相关政策的实施。

(3)产品缺乏创新

绿色金融产品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效果不确定,所以绿色金融产品的类型缺乏创新。目前国内绿色金融产品主要是面向大型节能减排项目和大型环保类企业,且设计融资产品时过分重视融资渠道而忽视了融资对象的特征。此外,我国的绿色信贷中间业务、环保金融产品发展滞后,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仍然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相关的基础产品设计仍在初步阶段,加上相关的专业人士对于这种新型的金融产品的了解不是很清楚,所以创新方面止步不前。

四、绿色金融在国内发展的路径

1.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推动绿色金融立法

绿色金融的顺利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制保障和周密的制度方案。各项法规制度需要根据现实变化及时补充和完善。国家应该向环保类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信贷优惠等政策,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金融投资领域。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绿色债券的监管。以法律形式确立绿色金融制度,加强企业在绿色金融资领域的社会责任感。

2.建立完善的环保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各方沟通

为了有利于环保部门、企业单位、金融体系等各方及时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需要建立完善的環保信息沟通机制。环保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时披露企业环保评估信息,确保这些信息能够准确储存(收录到企业征信系统中)、及时获取、有效传递;征信部门,比如央行征信中心和民营征信机构,提供企业信息完善企业征信系统;各类金融机构,应及时向环保部门反馈绿色金融的实施情况。

3.不断创新,促进产品多样化和服务多渠道

金融机构应针对中小企业、家庭和个人设计出针对性强、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使绿色金融产品的辐射范围更宽广。金融业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和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开展各种形式的绿色金融创新:重点支持节能环保产业;支持“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行业的绿色转型;允许具备良好条件的金融机构尝试绿色金融直接融资业务。

4.政策性金融机构引导绿色金融发展

一是建立国家级“绿色金融专项基金”:资本金来自政府资本(环境税、污染罚款等)和社会资本(包括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有长期投资意愿的市场机构)。

二是要求政策性银行信贷绿化:在政策性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绿色金融部门,基于绿色金融标准对信贷对象和信贷组合进行评估。

5.学习借鉴国外的金融产品

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比较成熟,拥有从个人、零售银行到碳市场的庞大绿色金融业务,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有针对性和多样性。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在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市场发展过程中,市场的主导性要远高于政府部门。因此国内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与国际金融公司(IFC)、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交流,学习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的成熟经验,引进国外相关先进技术。

五、结论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各方应该合力不断进行行业创新改造,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法制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设计出适合我国经济的绿色金融产品,探索切实可行之路,加快绿色金融发展,高效的促进经济金融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锡泉.绿色金融在中国:现实困境及应对之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7,(03):86-89.

[2]袁康.绿色金融发展及其法律制度保障[J].证券市场导报,2017,(01):4-11.

[3]K Berensmann,N Lindenberg.Green Finance: Actors, Challenge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6.

[4]P Soundarrajan,N Vivek.Green finance for sustainable green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6.

[5]易金平,江春.新常态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路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7,(02):1-4+28+161.

[6]董梦云.绿色金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J].知识经济,2017,(01):44-45.

[7]李佳.绿色金融的理论体系框架研究[J].中国商论,2017,(05):33-3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品创新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供应链协同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现状、效应与策略
民营企业融资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