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菊
摘 要: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就是提问。提问一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很有帮助的。如何利用课堂提问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何才能让提问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呢?这些也都是数学教师应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把课堂提问当做启发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中数学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无法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因此,如何加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高中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现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1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数学课由于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听来则索然寡味。若教师能有意识地适时的提出问题,创造愉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例如:在集合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提问“我们班级同学能不能构成集合?我们班的高个子同学能不能构成集合?”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思考、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如在教学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时,可先回顾椭圆的几何性质。可设置这样如下问题:①我们主要研究了椭圆的哪些性质?②椭圆的这些性质是如何研究的?用图象还是方程?③类比研究椭圆性质的方法,如何研究双曲线的性质?由此,不但回顾了椭圆的几何性质,同时也体现出了圆锥曲线内在的联系。
3课堂提问要有设疑性
教师若能在学生易混处及时提出疑问,然后与学生共同思考、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数学新内容、数学概念的学习,还应突出重点,围绕难点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以后,再通过几何画板,对学生进行启发、引申:①若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什么条件?②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其动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③将绝对值去掉,其结果又如何呢?④令常数为0,其余不變,其动点轨迹又是什么呢?⑤将括号中的小于去掉,应如何讨论点的轨迹?通过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中提出问题给学生讨论,学生对于双曲线定义中的“绝对值”“常数(小于)”以至整个概念都有了比较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深化了对性质的理解。
4课堂提问要有深度性
一个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的大合唱,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如果教师的提问过浅,提问所含的信息量过小,就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在“平面的基本性质”中,提问:“过两条相交直线可以作几个平面?”学生可以毫无困难地回答。这显然是一个信息量太小的提问,没有深度。但如果改为问:“过两条直线可以作几个平面?”学生一下子不好回答,他必须对两条直线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对相交、平行、重合、异面这4种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结论,这种有深度和广度,信息量也适当的提问,肯定比第一个提问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当然如果提问的深度和广度过大,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量过多,超过学生力所能及,那也不恰当。
5课堂提问要有差异性
高中学生之间对于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是自然现象,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时,要提前知晓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在上课时提问选择一定要公平,不要只选择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他们在有一定思考之后得出答案。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高自信心,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锻炼他们深度思考能力,避免他们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更用心、更专注的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课时,可以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问相对简单的不等式的答案,让其上台在黑板上解答,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让其自己列出一个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方程,并写出解题步骤验证方程是否成立。这样保证课堂提问能够面向所有同学,每一位学生都能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6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
一般教师在提问时,大多数都是记忆型问题,很少提出开放性问题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适当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独立思考或进行集体的探究活动。例如,讲解“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知识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提出这样的问题:某人经过考察发现一个项目共有三种投资方案,这三种方案分别为:每天可获得收益40元;投资的第一天收益10元,之后每天均比前一天多收益10元;第一天仅收益0.4元,此后每天是前一天收益的1倍。然后提供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哪种投资方式收益最大呢?”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后,为进一步突出该类题目的开放性,教师还可提问“假设某人想投资半年,那么三种投资方式,各收益多少呢?”。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更多的问题,以使学生充分把握开放性题目的精髓。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再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进行有效的问题教学策略,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冯伟娟.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5(7):139-139.
[2]陈武.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分析及其策略[J].文理导航,2015(26):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