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着手,对江西省内政府主管部门、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专业学生进行了調查统计。在了解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训体系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院校、企业、学生”四个方面出发,探索重构基于技能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训内容模块,从健全法律法规、调整教学目标、重构教学模块、开发实践型教材,对接岗位、服务企业等方面提出了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体系的若干建议,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技能型;会计人才;实训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廖敏霞(1984-),女,江西吉安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会计学、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训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编号:JXJG-15-63-5),主持人:廖敏霞。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23-0058-05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1],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教学,提高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系统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改革和建设高职专业设置,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当前各类高职院校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2]。会计专业是典型的技能型专业,其操作性特征明显,因此,构建其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指导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
教育部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高等职业教育的明显特点是应用型、技能型,“高技术性、高技能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标志。对高职院校而言,“高等”意味着培养的毕业生应该具有相应专业理论知识、较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较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的服务者之一,为社会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创办以来,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历了摸索阶段、规模发展阶段、内涵建设三个阶段,实现了由数量到质量,由规模到实力的本质转变。实践证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设置的原则,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及学科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需要的技能型、操作型人才。比如,高职会计专业,主要培养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和主管人员、地方主要企业的基层会计人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了相应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能较快适应各基层会计岗位工作,上手快、适应性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较大的提升空间。
高等职业教育是“桥梁型”、“中间型”教育。如何将各专业、各门类高级研究成果,通过自己的具体劳动,落实下去,操作下去、实践下去,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操作型、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高等职业教育,除了具有“教育”、“高等”的属性,重要的是其“职业”属性。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高等和职业有机结合,其根本点还在于“职业”,“职业”是其本质属性。这一属性,客观上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是“技能型”、“应用型”,是将各类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效益的“中间型、桥梁型”教育。比如,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是能将高级会计人才的各类研究成果,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设计、投资方案、融资决策方案、税收筹划设计等,通过自己的技能知识,加以操作、加以应用,付诸于实践,最终给企业、给社会创造现实的经济效益的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体系现状与分析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体系研究的基础调研工作
笔者所在课题组成员,一直是从事高职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有较强的教学经验,知识结构合理。自2015年10月课题申报、立项以来,课题组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分组就高职会计实训体系基本现状,深入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院校、行业企业以及学生群体,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并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
通过四个途径,就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体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1。
(二)实训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政府政策支持需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不完善。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也给予了不少政策支持,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数量、质量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策支持、财力保障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矛盾日趋明显[4]。比如,政府虽然出台了《教育规划纲要》等系列宏观文件,但各省市、各地方相应的操作性文件、细则,尤其是关于技能训练、实训体系等方面的规定、做法未能及时跟上,有些地方,即使有,但是操作性不强,或未能很好贯彻落实,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在某些专项政策方面,扶持力度还不够,比如,对某些技能型很强的新兴产业、新兴行业、新兴专业,政府招生政策、经费投入政策仍显得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更为严重的是,在某些地方、某些行业、某些用人单位,仍然存在对高职教育、高职毕业生偏见的做法,对高职毕业生实践技能、实训水平存在怀疑,这些都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也不例外。endprint
2.岗位要求方面,职业判断力空白,岗位关联度不够。在实际经济业务中,企业的成本高低、利润多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会计核算人員的职业判断力以及各岗位之间的配合。如何通过合理合法的选择进行业务处理,是会计专业人员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在当前高职院校校内的模拟实训中,由于受到环境虚拟的限制,学生很难做出正确的、具体的职业判断,个别做出了判断,也缺乏合理的依据。同时,在“一个人、一个桌子、一套账”的实训环境中,因会计资料无法在各岗位人员之间传递,导致大量违反基本规定的会计错误发生[5]。比如,在填列记账凭证的专项实训中,即使反复强调出纳岗位、制单岗位、审核岗位、记账岗位的区别与联系,仍有不少同学缺乏认识,填写记账凭证时,审核岗位、记账岗位的签名也“顺便”完成了,缺乏对各岗位之间职业关联的应有认知。对于各项会计资料、会计数据在企业各部门之间,本企业与外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主管部门之间的传递,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就更难体会。
3.课程设计方面,结构整体性不足,体系不够完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62%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没有考虑实训课程设计的结构整体性问题,没有认真分析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审计、税法等课程的逻辑关系。目前,大多数院校仅针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按层次系统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而成本会计等后续课程,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独立安排,有些在内容模块、资料素材方面存在较大的交叉,结构整体性不够。针对于会计报表分析、财务分析决策、会计报表审核监督方面的实训项目,在课程设计方面,考虑得十分有限。在教学形式、课时安排、实验室配置等多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这显然不符合高职会计“从入门到提高、从概括到细化”的教学规律,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4.学生方面,认识不够,考核要求偏低,实训效果不明显。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缺乏对会计实训,尤其是综合实训的正确认识。经调查数据统计,62%的学生认为实训是走形式,实际操作是毕业后的事情,这个统计结果说明学生对实训的真正目的、真正意义缺乏系统的认识。当然,也有部分院校,受实训设施条件、实训师资限制以及相关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会计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宣传不到位、组织实施不严谨,这也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原因。同时,从高职院校的实训考核标准来看,考核形式有限、要求也较低。实训成果,是学生提交的实训结果资料,是教师评判实训环节过程、衡量实训质量的重要依据。据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实践结果资料”加“平时表现”来评判,这种评判方式,存在很多不足。第一,会计实训,尤其是综合实训,实训内容复杂,大部分功夫、付出都在课外的资料收集、整理、操练,光看实训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一个学生的真正水平。第二,无差异化的会计原始业务资料,导致学生对实训过程不够重视,存在抄袭实训成果的现象,这种情况,指导老师也无法很好区别。第三,会计实训的周期比较长,先后时间跨度大,限于各种因素,学生的到课率难以持续保证。当然,有时也有指导老师布置的实训任务过于简单、单一,比如点钞技术,规定单指单张要求75秒100张,这显然和银行的考核要求相比,差距太大。这些,都不利于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三、基于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训体系构建
(一)政府方面
1.要切实履职,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学科发展、专业定位、技能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务必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协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训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投入大、影响环节多、效果显现比较慢。这迫切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以长远的战略眼光进行决策,加大对高职教育、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实训条件、实训体系的专项资金投入。
2.强化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定实施细则。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明显特点就是技能型教育,技能型教育要通过完善的实训体系来实现。国家、地方要制定相应政策、引导职业教育发展,对某些技能型强的行业、领域,在财政、金融、税收、招生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建议各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出台职业教育实训体系方面的法律法规、管理规定,量化操作办法,完善实施细则,营造良好的技能人才培养、成长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实训体系。
(二)高职院校方面
1.及时调整教学目标,重构教学模块。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是高职教育与其他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及动手操作水平。在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就业岗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技能培养要贯彻人才培养始终。校内的实践教学、技能体系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水平及质量。必须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安排好理论课、实践课的比例,以会计岗位核心技能为原则,认真筛选开设课程;要进一步细化课程标准,尤其是实践课程标准,明确开设时间、课时数量、内容要求、考试考核办法等。以技能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构教学模板。通过对相关院校目前教学模块的调查,结合企业用人单位的岗位能力需求,认真分析调查结果,重新进行教学构思、模板设计,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删除重复的、过时的教学内容,补充新的知识点,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具体如表2。
2.加强实训室建设,建立一体化高仿真实训室。实训室的建设与投入,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保证。建立一体化高仿真的实训室,赋予学生良好的实训环境,实现高职会计专业会计核算、审计、财务管理、报表分析、电算化、纳税申报、银行业务等内容模板于一体,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根据学院招生规模、专业人数、班级大小,配置足够的实训器具;采购最新版本的全真会计凭证,一式多联的原始凭证、收据、票据等,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实训资料。同时,将实训室按学生的会计岗位,进行区域划分,形成会计、出纳、成本管理、资金核算、总账报表等部门,细化学生的实训岗位,强化技能训练。同时,设立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工商、税务、金融等区域,形成功能齐全的外部模拟环境,提高学生毕业后适应经济环境的能力。灵活进行岗位分工。按照企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业务的特点,进行不同岗位的设置。学生在实训室进行不同岗位的操作、训练,体现会计工作的“一人多岗”、“一岗多人”以及“一人一岗”的工作模式[6]。endprint
3.更新、开发技能型校本实训教材。以就业为导向,真正实现技能培养、实习实训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是实现学生参与激烈竞争,稳定、可持续就业目标的重要保证。学生就业需要什么技能,学校就培养什么技能,训练什么技能,教材就编写什么技能,形成“岗位需求 培养需求 教材内容需求”的有机统一[7]。当前,市场上高质量的实训教材的确很少,要确保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本着“自编为主,形成特色;购买为辅,有效补充”的基本思想,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认真组织校内实训老师、企业专家、行业名师进行精心设计,编写系统性、仿真性地实训教材。
实训指导老师要努力学习,及时掌握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法律法规及操作技能,及时更新实训素材、实训内容,与时俱进。同时,应按会计的不同岗位编制实训教材,比如,可以按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基础会计业务、出纳业务、成本会计业务、会计报表分析业务、纳税申报业务、银行结算业务、审计业务等实训科目。业务内容力求真实、完整、详细适当、难度适中,力求实训教材、实训资料的实用性、技能性。
(三)企业方面
1.积极参与制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训体系。行业、企业是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参与者。企业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者,又是最后的使用者,是检验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企业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下,从用人单位角度,根据本行业、本企业现在的发展状况,预测将来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本行业的相关职业标准、相关规范、特殊要求,纳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共同制定实用性强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及实习实践体系[8]。具体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核心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进程及组织安排、师资建设、实训室及设备准备等。同时,企业可以从人才培养检验的角度,积极参与院校、行业、甚至政府组织的各项教学检查、评估、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9]。
2.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与改革,实现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如何把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素质要求、技能要求、产学要求,融入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中,是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企业应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积极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进行课程内容、课程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企业的能工巧匠参与院校的教学工作,和院内老师一起,共同开展教学活动、课程研讨,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行业技术、先进经验带入教学、带入课程、带入课堂。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提高了人文素养。
3.搭建平台,服务于学生实习、教师实践。校外企业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到企业去,服务于企业,接受企业评价、考核。而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有相应课程、相应学时在企业中进行,这就要求企业提供平台,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当然,学生的实习实训,可能会给企业生产带来一定的不便,甚至是经济上的损失,这又要求政府从政策上给企业予以补偿。而且,企业也要为实训老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提供锻炼机会,使其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及实际工作经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实训指导教师,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当然,年青教师也可发挥其理论知识的优势,和企业能工巧匠一起,进行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双赢局面。可以说,这也是校企合作常态化、制度化的有力保证。
(四)学生方面
1.提高认识,重视实习实训。学生自己,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体,是践行者、实施者,是实训效果好坏、人才培养水平高低的决定者[10]。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实习实训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身的吃苦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思想认识决定实践效果,只有正确、深刻认识到了实习、实训的作用、重要性,才能确保会计实训的效果,才能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2.努力实践,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转化为应用能力,实践是唯一的途径。坚持高职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技能训练,动手操作,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这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学生个人,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机会、多方式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周末、假期进行顶岗实习,生产实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切实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保障;高职院校的以人为本,全面培养;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搭建平台以及学生方面的提高认识、努力践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王丽明,黄土安.高职“一体化进阶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探析[J].职教论坛,2013(20).
[4]韩敏.高职会计专业基本技能实训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1(5).
[5]田伟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体系的研究与设计[J].经济现象,2011(8).
[6]张静.高职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7]熊运儿,高永莉,计琼艳.高职会计学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与实训体系构建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2).
[8]刘振华.新形势下促进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科学观察,2011(8).
[9]解娇娜.高职院校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思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5).
[10]吕学典.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责任编辑 王国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