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星蓓
教育改革在西方的教育发展中历史已久,然而在中国,教育改革才是初步的探究。在部分中国较为落后的地区,教育改革进展的不那么顺利。教师在面对教育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要求有很大的疑问。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教育改革与教师的联系不够密切,忽视了教师在驾驭改革中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并没有将自己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角色发挥出来,反而会适得其反(林丹,2008)。
在教育改革中,教师的角色是双重的。首先作为教师来说,他们自身原先的教育习惯、教学方法可,他们要重新学习新方法新政策,同时,学习之后,在教学中也要执行新方法新政策(赵显莲, 2004)。
然而,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育政策部门强制要求老师施行新政策新方法,在制定政策时并没有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没有很好地调动老师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教育改革是很难成功的。
合理教育政策的制定是教育改革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师在执行教育改革,承受教育改革时,会对教育政策是否合理有最直接的反馈。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动力,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在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若是可带动广大教师参与在教育改革中来,尤其是教育政策的制定,则教育改革在执行中便可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参加教育改革的民众不仅仅应是单纯的教师和学生,还应该带入家长、社区和媒体的参与。然而教师,作为民众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的群体,应该带领其他群体参与在教育改革中来。培养学生是一个复杂、综合的过程,仅仅有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教师是学生、家庭、学校之间的纽带,在教育过程中渗透教育改革的新政策,带动其他部门的参加,一方面是引入,一方面也是示范。
要让教师必须要参与到政策的决策过程中来,像原先单纯的由权威部门强制实施是行不通的。让教师成为决策者,从一方面来说,为教师提供了更大发挥自身才能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师自我完善。
根据政策的进步,也要随之将教师的评估体制和工资体制进行改革。现今的情况就是即使教育政策不断变化,考量教师教学效果与教学水平的唯一重中之重的就是学生的成绩,这也是家长最关注的地方。然而教师为了让自己学生成绩提高,难免会依旧按照原先传统但却是最保险的办法——“题海战术”。所以教育改革想进步,就要根据教育政策的改变,从而改变对学生、对教师的评估体制。
(1)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状况实行新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效果学习反馈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教师可根据此部分所产生的问题、面对的困难相互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不断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活力并能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知识。
(2)教研工作。教研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风向标,只有教研工作开展在正确的方向,在能保证教学顺利有效的进行。然而,教研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应该随着时代和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讨论新的课题,新的课程。在对学生的评估方面,教师也可根据教学的变化而重新制定新的评估方案。
(1)引领群众。除了学校,家庭就是孩子另一个重要的学习场所。家庭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的。所以,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也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对社区和媒体,除了关于教育的讲座、参观活动的形式外,应该开发更多元化的方法,让社区和媒体关注教育,关注教育改革,根据改革所产生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推进改革。
(2)参与制定政策。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并不了解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难处,然而让教师参与制定政策,可根据具体面对的情况,改进原先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对已制定出的政策的实施,作以消息的反馈。
教育改革对于教育的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教师是教育改革中的中流砥柱,在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中,必须考虑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并且让其完全发挥“主人翁”的角色。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自身完善,从而使教育事业进一步完善,让学生受益。
[1]林丹.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阻力”成因解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20):12~13.
[2]吕国光.教师信念研究的进展与走向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0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