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散文风格及其艺术境界探微

2017-11-15 03:35马维娜
长江丛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柳宗元传记山水

马维娜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封济阴公,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在散文方面,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在诗词方面,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此外还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二。柳宗元一生留下的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散文的成就大于诗,对我国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据统计,柳宗元一生创作的骈文有近百篇,其中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为寄托;诗词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自成一路,创新了我国散文发展史。

一、柳宗元散文创作的原理及技巧

(一)推行“文以明道”创作主张

古文运动之前,唐代的散文内容以空洞奢靡的骄体为主,成为表达上层阶级娱乐的工具之一,为此柳宗元提出了“文以明道,辅时及物”的创作主张。一方面“文以明道”是指散文的创作要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并提出了散文创作目标不仅要对美好的事物进行宣传和歌颂,还需要对丑恶现象即兴批判和讽刺,真实的反映社会格局;另一方面散文创作还要遵循“辅时及物”的原则,即敢于对政治时事中黑暗、腐朽的情况进行大胆的揭露,能够真实的反映当时社会现状,使得散文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进一步开拓,对推进古文运动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二)注重“言之有物”创作技巧

首先,柳宗元认为优秀的散文作品应当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在散文创作过程中,要注意造词谴句,注重艺术语言的运用,使得散文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其次,柳宗元指出散文创作需要言之有物,言而有理,反对空洞无物的绣绘雕凿式创作风格;最后柳宗元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在散文中的运用,指出散文创作必须要避免两种不良倾向,即“无乎内而饰乎外”和“有乎内而不饰乎外”,换而言之,一篇散文中如果只注重形式而没有实质的思想内容,是无法引起读者情感变化的,如果思想深刻而形式简陋,同样也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柳宗元散文创作原理中还指出散文创作要集百家之长,在继承和弘扬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对散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合,比如说以《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易经》等古代文化典籍为写作研究对象,从中学习和总结散文创作的经验,如叙事的方式、情感的表达、逻辑的阐述等,柳宗元坚持从儒家书籍中学习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表明了柳宗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开创了散文创作的新模式。此外,柳宗元的散文创作中还十分重视形式的创新,主张创作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反对按部就班、生搬硬套前人的写作模式,是古代文人中最具创新精神的人之一,使得散文创作模式更加丰富多彩。

(四)重视散文创作态度和技巧的融合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指出散文创作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并指出了散文创作要避免四种错误态度,即“未尝敢轻心掉之,惧其票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堰赛而骄也”,对散文的创作态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开拓了当时文坛创作的新途径,将散文和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做到立德、立功和立言,奠定了现代散文的创作基础。

二、柳宗元散文风格及艺术境界探讨

(一)塑造普通平民百姓为主的传记风格

传记是散文中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则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正式传记是人物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记中很少有记录普通平民百姓的事迹的传记,只有对历史有重大变革和推进的平民百姓才有机会自成一传,如《陈涉世家》、《后汉书》、《烈女传》等,普通平民百姓的事迹只能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为此柳宗元首创了平民百姓立传的先河,丰富了散文人物传记的先河。

柳宗元在平民百姓传记,主要通过刻画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将个性独立、形象鲜明的人物跃然于纸上,如《宋清传》中,重点讲述了宋清乐于善药、不图回报的伟大形象,并塑造出一个诚信和敬业并重、不为世俗所影响的人物,这也是柳宗元散文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突出了散文人物传记的特征。将平民百姓纳入散文传记的写作题材,既打破了传记中不为“微者之辈”立传的传统,并且将实现了“不当史任”而“为人立传”实现人人都可为之立传的良好风气,使得立传不再是史官的唯一职责,最后柳宗元还开创了自由立传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相对的民主理论,丰富了散文创作的题材和形式。

(二)构建天人合一的山水散文风格

我国山水散文发展起早,至南北朝时期基本发展成熟,其中以陶渊明为首的山水田园诗人,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实现了人与自然情感之间转换,如《桃花源记》中通过对桃花源的描述和向往,寄托了其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唐朝以前的山水散文人仍旧停留在神审美层次,并没有达到真正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柳宗元是开创我国山水散文天人合一意境的第一人,其散文中形成了借山水之美表达天人合一思想的意境,能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自然的奥妙,体会到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生命联系,将天人合一思想融入到散文中,不仅丰富了散文的创作题材,使得散文充满意境美,而且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哲学思想。

柳宗元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阐述了天人合一思想,其原文如下:潭中鱼可许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一段文字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语句叙述了人和鱼之间的嬉戏互动,不仅写出鱼的自乐,还写出人对鱼的喜爱之情。这与庄子在《秋水》中提及的:“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庄子只是描述了鱼之乐,而柳宗元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鱼是自然的象征和代表,通过描写人与鱼之间的和谐相处,表达了天人合一思想。

此外,在《西山记》、《小丘记》中柳宗元也多次表达了引人合一的思想境界,用更加简练、直接的语言构建了人与最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将自然看做是人生息休养的场所,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三)主张禅风禅骨的思想风格

唐朝是宗教信仰发展的繁荣时期,佛教是当时的主要宗教形式,柳宗元是佛教信仰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并由此而形成了“统合儒家释”的社会风气。同时柳宗元的仕途发展并不顺利,曾一度遭到贬谪,使其需要利用佛教禅宗来调整心态,缓解精神上的压抑和痛苦,因此其散文作品中流露中深厚的佛教思想。

第一,宣扬佛教思想。柳宗元的散文中融合了大量的佛教禅宗思想,其中主要以释教碑铭为主,其在《曹溪大鉴禅师碑》等11篇碑铭文中全部是宣扬佛法、阐述禅意、赞美禅师内容,以达到忘却世俗的烦恼,净化其心灵,得到情感的升华。如其在《龙安海禅师碑》中,直接用语言表述和赞美了龙安海禅师,表达个人对龙安海禅师的敬仰和敬佩之情。

第二,借佛教思想缓解世俗伤痛。永贞变法的失败,使得柳宗元的仕途跌入谷底,其被醒后贬入永州和柳州,并最终逝于任上,旅途的艰辛、生活环境的恶劣,再加上政治的不如意,使得柳宗元身心遭受到严重的打击,需要借助佛学思想来摆脱世俗苦恼,重新获得心灵的净化。佛教思想中的“无念无为,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对柳宗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将其从世俗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而达到空寂安恬的超世之境。

第三,借山水寄托理想抱负。佛教思想和山水之乐是柳宗元舒缓痛苦的主要途径,是其在遭受现实打击下寻找生活乐趣的有效途径,通过欣赏秀丽的山水风光,能够使其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并与山水之间感受到禅意,净化其心灵。尤其是在《永州八记》中,柳宗元注重描绘和细致刻画了自然的山水风貌,并在散文中营造优美的意境,蕴含丰富的佛教思想。

(四)蕴含丰富的侠士气节风格

侠义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王维、李白等在其室温创作中展现了新的侠义气节,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柳宗元的散文中融入了大量的侠义文化。

首先,在传记散文中体现了平民百姓的侠士气节,柳宗元开创了平民百姓传记的先河,其主要通过对主人公侠义事件的叙事,赞美和歌颂侠士气节,如在《段太尉逸事状》中描绘了段秀实不畏权贵、勇敢斗争的英勇事迹,通过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寄托了柳宗元的理想抱负,展现了其侠义精神,排解了现实中不得志的郁闷之情。

其次,游记散文中衬托侠士精神,柳宗元在进行散文创作的过车弄,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事件、描绘风景,而是在散文中融入自己浓厚的思想感情,借助文字叙述和寄情于景来抒发自己的苦闷、抑郁之情,其在被贬的仕途中,创作了大量的游记散文,如《永州八记》、《游黄溪记》等,将沿途秀丽的自然风景和社会黑暗腐朽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的表达了柳宗元对理想化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黑暗的批判,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最后,寓言散文中揭露了侠士弊端,柳宗元对侠义精神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既肯定了侠士的英勇行为,又客观的指出了侠义行为的弊端,讽刺了当时社会空有其表,虚张声势的小人行为。其提出真正的侠义行为能够清楚的分析当前的局势,衡量自身的实力,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进行侠义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唐代是我国文学史发展的高峰时期,在诗词歌赋的创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散文方面,以柳宗元为首的文人开展的古文运动,进一步推动散文的发展,完善散文语言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表现,不仅丰富散文词汇量,还创新了散文的格式。柳宗元散文风格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风格,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为后世散文的发展和史料的研究做出重要的贡献,需要当今学者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艾湘涛.试论柳宗元的散文创作理论及其影响[J].船山学刊,2009(03).

[2]汤洁,李精耕.论柳宗元散文“渊深峻洁”的风格[J].柳州师专学报,2005(04).

[3]王文萃.泛论柳宗元散文的思想意蕴[J].平原大学学报,2000(03).

[4]阮忠.柳宗元散文的“三体”与务奇趣味[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猜你喜欢
柳宗元传记山水
《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江雪
传记书坊
读失败者的传记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江雪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