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7-11-14 10:57谌利华
西部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谌利华

摘 要:没有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单一的职业技能的训练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关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本文拟从人文素质培养的角度探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课堂内外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是构建起更加优良的教学内容、模式和手段,从而适应当今中国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全球一体化环境下具有多元文化视野的世界公民。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没有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单一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教育部,2004)”。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导致的诸多问题:拒绝传统、技术至上、心理偏差、智慧欠缺、道德低落、责任缺失等等。复旦大学英语学院院长陆谷孙教授曾说过:“过分刻板机械,只求与未来职业接口而往往偏离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题海战术和技能训练,已使一些学生思维萎缩,修养更遭到忽视。”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生活及人文方面所依赖的知识、技能和态度。(2012,霍畅)

英语教学必须关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2010,吴鼎民)。英语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而当前的英语教育注重“教”学,忽视“育”人。如何通过英语课程学习,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是本选题的意义所在。通过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更好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主任王守仁在《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2013)中指出:大学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应将这两者对立起来,特别是要避免片面地否定或排斥人文性。极端的唯工具论会使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走入误区。我们要充分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真正实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高职大学英语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未中断,虽然效果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改革带来的变化还是不容忽视的。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主任王守仁在“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介绍,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首先要客观评价和正确判断过去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他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2003年起实施,至今己走过十年历程。大学英语十年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重视听说能力培养,建立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倡导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在回过头来看,改革的理念、方向是正确的,采取的举措也成效显著。对于十年教改,应该充分肯定其成绩:重视交流能力培养,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重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抓住了历史机遇,也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如果说过去十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大学英语教学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后的工作将以此为起点,总结经验,再接再厉,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王守仁评价的是整个十年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包括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他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将与高中英语课程相衔接,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阶段,自主选择教学目标。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如何呢?下文将分别介绍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的具体措施。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有人将加强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简单理解为增开英美文学、英美诗歌、莎士比亚等文学课程,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突显对人的尊重。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学医的学生要培育爱心,懂得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学工程的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大学生都要重视培养善心善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文科类公共课程,其人文性应体现在教学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传输正能量,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大学英语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性质成为其在大学开设的一个坚实理据。王守仁认为,有的学校将大学英语置于通识教育框架内,有其一定道理。

1.本科院校的外语通识教育改革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2010-2020年)精神》的出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成为核心任务,全国大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及时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寻找一条更加有效完善的教改之路,促进以外语通识教育为目标,适合各校、各地办学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联合中山大学于2010年5月20-23日举办了“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与会专家认为,该论坛所提出的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势必成为外语教学另辟蹊径的一个新思路。实际上,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早年发端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美国哈佛大学于1945年在名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这一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这一教育概念后,其理念及核心课程设计对国内外诸多大学的课程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借鉴意义。我们国内有些重点高校在2000年初始就推广了通识教育的意识,例如北京大学。2005年,复且大学成立了复旦学院,自此初步建立了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08年开始,浙江大学60%的英语教师都开设了1-2门外语通识教育课程。大学外语教育的范围就此拓宽。2009年,中山大学开始逐步探索建立具有中山大学特色的全校通识教育体系。201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吴鼎民、韩雅君在考察了美国、港台以及大陆的通识教育后认为,用通识教育理念来改革大学英语有利于推动课程建设,主张大学英语工具性和”文化性并重,更好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近年来,一批高水平大学都先后探索了富有各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如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效仿美国哈佛设置了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两校规定从2012年开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将分别构成两校最低毕业学分的15%和20%。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