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究与思考

2017-11-14 10:57芦启顺
西部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多元化初中语文

芦启顺

摘 要:让学生感悟诗歌深远的意境和美学内蕴,是初中教师在古诗词课堂上值得探究的话题。在现实教学中,笔者尝试“以诗授诗”、“比较鉴赏”、“漫品诗香”、“属对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课堂实践,进一步丰富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典诗词 以诗授诗 比较鉴赏 漫品诗香 多元化

一般来说,古典诗歌意在表达诗人的精神世界,而以往常用的教学方式多注重拆词解义,违背了诗歌教学的真正目的,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何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既能感性地感悟其深远意境与美学内蕴,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又能理性地建构诗词意象的专业知识体系,以苏教版初中古诗词为内容,我进行了研究。

一、以诗授诗——以七年级上册苏轼《水调歌头》为例

在执教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引月入诗,铺垫诗情——初读明景,临境独白——再读味情,知人论世——跳出诗歌,唱出自我这四个环节。

教师引诗导入“千里婵娟是月的思念,云破弄影是月的惆怅”,通过这些诗句描绘属于的月的画卷,不同情景下的月,表达了诗人不同的心境,借月抒怀,极具感染力。

学生自然也不甘示弱:感受寂静与凄凉的“波心荡漾,冷月寂静”,向往“雁字归来,满月西楼”,“到扬子江的月亮”和“穿越镜湖月夜”的幻想。

在古诗词的课堂赏析中,难免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无法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以往的教学方式无法真正地表现出诗歌的细腻情感,无法传递诗人作诗时的心境。因此,笔者另辟蹊径,带领学生运用带有诗意的散文化语言,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赏析诗歌。

在这篇诗歌中,诗人的思亲之情、无奈之感显而易见,但学生往往不能深入地体会诗人的乐观豁达。因此,笔者尝试通过以苏轼诗词“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这发生于1069年,苏轼王安石变法一事予以赞成,导致贬官到杭州,做了一名通判;“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作于1093年,此诗意在讽刺先朝,因此再次遭到贬官,苏轼在作这些诗句时,都遭遇了不同的经历,诗中所写皆是他的真实处境,通过这些课外延伸,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苏轼的生平,从而进一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在诗歌教学中,学生通过“读、讲、想、品”等不同方式进行具体学习,能够对诗歌有初步的认识。实际上,现代的学生都各有想法,在通过对月的学习后,难免会有独到的见解,可以引导学生作诗一首,积极发言。既听、说、读后,以写来收场课堂,学生将苏轼之月融进个人之月,月月相辉。

二、比较鉴赏——以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为例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引入比较鉴赏法,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深意。

1.風格之比。探究诗歌风格,有利于学生挖掘诗人的品质与内涵,正所谓“诗如其人”。《春望》中,杜甫通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郁郁不得志的惆怅,而“诗仙”李白则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志,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深化学生对杜甫和李白二人风格的认识。

2.内容之比。 《古诗四首》之所以收编到同一单元里,是因为它们的内容都旨在呼吁爱国, 同是爱国诗歌,四首古诗的内容与选材也不一样。或是写眼前之景,或是前朝旧事,或是回忆往昔,或是梦里之景,都值得比较与鉴赏。

3.艺术之比。学生可从鉴赏语言(诗词炼字、诗眼、语言风格等,欣赏表达技巧(直接表达自己,通过风景表达感情,通过对象表达思想,通过古代讽刺现在),欣赏表达技巧,欣赏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等),从源头开始,我们会发现很多角度都是一样的。重中之重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使其学有所得。

三、漫品诗香——以九年级上册《天净沙 秋思》为例

本词作者用词巧妙,流畅自然,寥寥几句便把秋天郊外的夕阳西下之景描绘出来,质朴淡雅。学生在初读明意的基础上,闲庭信步地漫品诗香。

1.还原情境

本词全篇只有枯藤老树、小桥、古道等常见的景物,这些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意象,可经马致远之手轻轻点染,变化身为龙,那样清晰却又那样浅淡。原诗的场景很简单:老树枝缠绕着枯萎的藤蔓,在寒冷的天气里几只乌鸦哑哑无言,干涸而黄色的回家路上,却突然回头看到桥上流淌的水,四周的人家,天空中的袅袅炊烟,随着风卷曲着,这无非就是众多远在他乡的游子的真实写照。

学生尝试,调动自己的文学积累,为这首曲赋予新的故事与内涵。学生从“天涯断肠人”想起,想想了垂垂老矣的归田士兵,鬓发斑白,皱纹如山,在他身上,兴许有未尽之志;想想那些远离家乡的流浪者,他们回忆起妻子明亮的眼睛和母亲温暖的双手,在他身上,兴许有思乡之情;想想因为战争,被迫离开家的旅人,承载不了太多的悲伤;想想虽然贫穷却又心怀世界的杜甫,小屋秋风,郁郁寡欢;想想天边汉宫的月亮,王昭君那沉默而悲惨的故事,包含着悠久的历史,也满载伤心的故事。

一曲离愁未尽,新的故事,为小令注入了生命,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可以是多元的。学生讲的生动,听得收获。

2.还原情绪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而“物皆着我之色彩”。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生生交流,触碰情感智慧之花。“三分诗,七分读”,在学生反复诵读,细细揣磨后。学生对“哀愁”二字定然会有自己的解读,学生感叹: 人和马也无法带走像山和海那样的悲伤。“夕阳西下”寥寥数字,更显得游子身在他乡是极其地寂寞,内心十分惆怅,思乡之前溢于言表。想想秋天的思念,这种酒,渐渐浓烈地变成了断肠的毒药,即使世界的芬芳,也只是一口,然后软肠寸断了。

这样的锻炼,不仅使学生读诗能读深入透彻,更是对写作也帮助颇大,具体形象的表白,互相借鉴,进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不仅帮助学生赏析诗歌,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创作。

苏教版古诗词的编写,基本尊重于诗歌内容相似的原则,这给比较教学带来了便捷。不过古诗词的多元化教学不能脱离诗词本身,教师需要在课本的基础上,适当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注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向晖.比较鉴赏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04.9.

[2] 吴蔚萍.比较教学法在诗歌鉴赏指导课中的运用[J].综合天地.2009.9.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多元化初中语文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