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17-11-14 22:00刘福侠陈亮丁晋中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培育

刘福侠+陈亮+丁晋中

摘要:以太原市一所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情况进行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比较明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较高,但践行力度还不够。因此,高校应把新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把课堂教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把社会实践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阶段是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媒体环境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面对微信、微博、QQ、贴吧等新媒体平台的爆炸式的增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尤为重要。

一、调查样本

课题组在太原市某应用型院校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抽取典型样本的方式选择合适个体。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2693份,剔除无效问卷231份,共收取有效问卷2462份,回收率为82.07%。从性别来看,被调查的男生为873人、女生为1589人,开展调研的高校女生偏多。从专业来看,共涉及24个专业,财经类有692人、管理类有394人、工学类有554人、艺术类有696人、教育类有126人。除了问卷调查,课题组还进行了访谈、观察等,以便更深入地研究问题。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现状

“认同”通常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同一性、一致性。“践行”就是人们身体力行,是价值认同后外化于行的价值体现,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大学生普遍比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他们的理解是不够的。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显示,85.38%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倡导更需要践行。大学生对我们国家距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目标的看法:76.52%的學生认为有一定距离,通过努力一定会实现。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现实意义的看法:44.31%的学生认为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将雷锋精神继续发扬光大;34.4%的学生表示雷锋精神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3.12%的学生认为虽然内心是想向雷锋学习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做到;6.66%的学生认为雷锋精神是理想化的人的道德水平,是不现实的;1.5%的学生认为雷锋精神已经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高的认识,但理解深度不够。

大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有重要的认识,但践行力度不够。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大学生能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但对于践行的情况没有深入的思考。大学生对评教能否做到客观公正的回答:39.6%的学生认为全部打分都会客观公正;46.91%的学生认为大部分都比较客观公正;10.56%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程度打分,喜欢的打高分、不喜欢的打低分,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3%的学生随心情打分。大学生对诚信考试如何做的回答:78.27%的学生会充分复习认真作答,13.31%的学生有考试投机心理,9%的学生对待复习考试的态度不端正。这些证明了虽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认识,但是践行力度不够。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体现。现阶段,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多样性和多变性,培育和践行主体的社会地位、利益追求、文化和认知能力等的不同,致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高校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教职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自觉规范。

(一)把新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题组把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使用新媒体的时间较长。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的时不时地关注微信朋友圈的更新内容、发布心情晒图片、关注QQ空间、关注自己喜欢的公众号等行为已经成为大学生普遍的生活状态。第二,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用途。调查发现,对于使用新媒体最主要用途的回答,查学习资料占到16.65%,获取新闻资讯占到27.5%,和朋友聊天占到25.06%,看电影和听音乐占到24.33%,玩游戏占到6.44%。虽然大学生的回答存在个体的差异性,但从整体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获取新闻资讯、与朋友聊天、看电影听音乐等方面。第三,使用新媒体类别的差异。调查发现,大学生使用最频繁的是QQ,占45.74%,其次是微信,占27.34%。大学生对各类新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接收信息、人际交往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这也说明新媒体使用比较广泛,但大学生对信息的可靠性、科学性、正确性的辨别能力有待提高。第四,对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喜好。通过调查发现,新媒体传播正能量时,学生对“图片、微电影、公益广告、漫画、音乐”形式的选择分别占15.92%、36.64%、24.5%、8.16%、14.54%。其中,微电影、公益广告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满足学生的真实感、体验感,引发共鸣。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变革,新媒体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但新媒体只是改变了价值观培育主客体的存在方式及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并没有改变价值观培育主客体存在的事实。对这个重要载体的运用过程,就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目标地渗透和改变人们认知和行为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媒介是新媒体,关注新媒体是开展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关注度较高,高校如果能认真研究大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案例推送,主动掌握新媒体平台的话语权,就能提高正确舆论引导的能力。这些通过微博、微信、 QQ等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大学生认知和行为的传播者,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价值觀教育的主体,习惯于关注这些的大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受影响的客体。

(二)把课堂教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要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目前,在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用型课程改革受到追捧。在课题组调研的高校,应用型课程改革由试点到全面推开,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以教为中心的局面,变成了以学生学为中心,追求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局面。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也在应用型课改的背景下实践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每门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思考的,更是思政课教师要明确和突出的。思政课与一般课程的区别在于其学科特性,是囊括了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思政课课堂教学要突出思想性和政治性,思政课教师就要把课堂讲好讲活,首先,教师本身的政治素质要过硬。其次,教师的理论水平要实、要高,要把深度学习常态化。再次,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是“耍花样”“凑热闹”,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落在实处,让学生在体悟中不断增强认同感。

思政课课堂教学重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领作用。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教师,教师的认知水平、教学能力和素质等因素影响着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首先,思政课教师要解决学生的疑惑,讲好中国故事。比如,教师要讲清楚自由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关系,讲清楚历史问题、爱国主义、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等许多学生的疑惑,解读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含义。同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现实层面的例子分析好讲明白,如学生评教、法律素养、诚信考试、公交车上让座等,引导学生用主人翁的态度思考,层层点拨,使学生真正心服口服,达到育人的目的。其次,思政课教师要从日常生活出发,“渗透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是抽象地发生在头脑中的,而是大学生基于日常生活体验的价值诉求和价值理想,如学生表面看似随意的交往行为、消费行为等实际上蕴含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再次,思政课教师要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

(三)把社会实践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平台

调查发现,40.17%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刻的认识,52.24%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忆模糊,理解不清,对一些核心理念把握不准。教师应选用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向学生做核心价值观内涵、外延、功能定位等全面的分析。生活中的例子从哪来?不是无中生有的虚构,而是来自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因此,思政课教师应重视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性。

首先,社会实践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社会实践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的理论。当代美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是志愿服务和社区服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思考,在接触社会中获得成长,只有真正参与其中,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和感悟,才能让学生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真心认同?思政课教学应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告诉我们,要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揭示的是普遍真理,但普遍真理只有与时代和实践相结合,与各国具体相结合,才会有生动的内容,才会与时俱进。

其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社会实践是价值观内化与外化的中介。目前,思政课是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其实践教学较薄弱。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研究综述,学术界研究颇多、颇热,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缺乏完整、稳定和成熟的教学体系,表现在实际教学运行管理中没有统一的标准,以至于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高校必须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特别是学生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并有效地运用各种社会实践教学资源。比如,山西省内就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等。课题组调研的高校已建立了一批实践基地,形成了实践教学的框架,但在实践操作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再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因此,要把社会实践作为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平台。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必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这就使人们不断进行研究和解决。社会生活中有丰富的、鲜活的案例,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不仅教师能掌握接地气的案例,学生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和认同,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以课题组实践为证,课题组成员率先带领4名学生,到并南西一巷社区服务站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调研实践活动。学生说:“这是第一次社会调研,通过聆听基层工作者的讲述,才发现自己要学的很多。”带队教师说:“除了达到预期的收获,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思路,对政策性、应用性、实践性课题研究有启发。”社区中有很多真实、生动的例子,印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去追求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水延凯,江立华.社会调查教程(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陶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规律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