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涛 朱晓敏 孙露 张永卓
摘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科学的农业产业体系、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必要条件。本文基于农村一二三产业理论依据对吉林省多个地区进行产业融合,对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以及相关政策提出建议,以期有助于我省尽快实现农业产业的高速发展。
关键词:一二三产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6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21.002
当今农村产业的长久发展需要实现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也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方向。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扩大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来实现。重点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推广当地农村特色畜牧业、加工业以及服务业,提高县域农民收入水平。兼顾农业相关功能开发,推动生态旅游、乡土文化等商业价值,重点打造省内具有明显人文、历史特点的乡镇旅游产品。强化乡村旅游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区域农民营销创收能力。从国家财政扶持等方面落实对农村的优惠政策,真正提升省内农民的收入水平。
1省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产业融合发展是党在落实“三农”工作实践中的伟大创新,顺应当前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深远的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促进消费导向的农业产业结构形成,极力推广农村代表性品牌的健康发展,同时注意保障食品安全及严密的监管;加大城市对农村的资本投入力度,借鉴城市内产业发展相应的成功经验,实现城市乡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丰富农村经济发展形式及内涵,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及生产能力,优化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提高现代服务业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带头作用,实现产业链价值提升,增加附加值;关注农业产业发展历程中的诸多困难,同时注意保障良好农业生态的维持。
2借鉴海外农村产业融合经验
农业产业融合是国际农业发展的热点,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日本。“第六产业”的概念是由日本学者今村良辰在1994年提出的。日本政府充分重视今村良辰的思路,积极推广所谓产业主体多元化。“第六产业”的概念在日本农业发展实践中得到肯定,农业发展呈现立体性、主体多元性以及模式混合化等特点。
韩国。韩国农业发展同样遵循所谓“第六产业”的概念,重视农村居民的核心主体地位,整合韩国农村特色资源。例如将销售、大韩民族文化特点、韩国景点观光等进行融合特色农产品加工,实现农业的附加值。2013年8月,韩国农林食品部斥资100亿韩元设立了“第六产业”专项资金。2016年初,韩国农林食品部发布《通过转向“第六产业”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出口的相关措施》,希望可以强化农业加工生产、农产品销售借助旅游业发展的力量,实现农业向“第六产业”体系转变。
荷兰。荷兰是非常典型的西欧国家,经济高度发达但农业资源极度贫乏。然而,荷兰的花卉产业、畜牧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具有国际领先的市场竞争力。该国自20世纪90 年代建立现代农业,重视农业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同时集中利用先进创新技术发展文化创新品牌,促使荷兰部分农产品持有极高的附加值。利用拍卖市场销售高档稀缺农产品,鼓励农业高端化发展。同时,政府发挥行政干预功能,鼓励扶持大规模的合作社以及产业协会的发展,从行业大局方面助力农业的规范化发展。
中国台湾地区。20世纪60年代,国际工商业以及农产品的迅速发展,对台湾地区的农业发展造成严重的打击。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非常明显,直接导致台湾地区农民收入降低,本土农业陷入困境。应对这一困境,台湾地区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加大新技术及新经营模型的推广,重点发展有机农业,建立的非常成熟了产供销一体化的营销体系,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从上述成功经验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基于当地资源优势,同时政府应该尽可能发挥行政干预作用,对农业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化引导,从宏观层面协调农业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推广区域特色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发展的多元化格局,最终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水平。
3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现状
3.1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
吉林省拥有非常优越的农业发展天然产业资源。配对差异农业经营组织,把养殖业及种植业紧密结合,实现农业内部协同发展的经营模式。例如四平市平西乡獾子洞村村民黄如刚经营的家庭农场,实现了蔬菜与猪牛规模化养殖,极大地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为其他打工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增收近万元。
3.2拓展农业产业链条
农产品附加值率的提升,可以通过拉升农业产业链实现。将涉农企业的生产、加工或营销环节视为核心环节,合理进行产业链的前后延伸。以公主岭市的玉米加工产业企业黄龙为例,该企业平均年加工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接近260万吨。在实现加工量稳步提高的同时,黄龙企业积极学习韩国技术,配套发展多项先进生物技术。当前,黄龙企业拥有自己研发的玉米淀粉、乳酸以及蔗糖等多种品牌产品,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裕食品企业以玉米加工为主,同时也扩展多项玉米饮食产品生产线,例如玉米汁、玉米酒以及玉米糖果等。
3.3拓展农业产业功能
吉林省的农业生态水平长期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同时省内聚集多个少数民族,例如朝鲜族、满族以及蒙古族等。利用省内生态农业、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拓展农业产业的功能是主要的研究课题。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可以建立示范小城镇,利用当地乡村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特色农业等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利用长白山地区旅游吸引力,推广旅游观光,结合特色农业产业共同发展。
3.4 拓展农业发展多项技术引进
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坚定不移的。同时引进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建立省内优质新鲜农产品的全国销售渠道,提升农业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加广大涉农企业收入。可与淘宝、58同城等国内电商平台合作,扩大吉林省農产品销售总量。同时鼓励农民建立网店,实现在线营销特色产品。在充分发挥省内农副产品加工优势,推广吉林特色品牌的网络销售。推广吉林大米、长白山人参、吉林杂粮杂豆、蜂蜜以及黑木耳等优势品牌农产品的销售策略,扩大吉字号网络影响力,提升 “吉林名牌”以及“吉林地标名品”等知名度。
4建议
一是提升省内企业农产品加工能力。积极培训省内农业产业的农产品初加工技术,重视中央厨房概念,并结合主食门店实现真正农产品加工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保证食品安全,提供高质量服务;政府扶持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发展,培育典型的国家级合作社。同时推广集中性的加工园区模式,通过集中生产节省农产品加工成本,鼓励龙头企业对适合的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或者合并重组;投入资金进行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尤其应重视深加工装备的研发;政府部门需要从财政角度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为省内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
二是维护省内良好的农村生态系统。良好的生态系统是提升农业产业的关键,如何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良好生态系统的重中之重。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积极监控土壤效力评估,并科学指导农业施肥,实现省内耕地质量的稳定,维持良好的耕地资源。注重把控农业农药使用情况,从而减少食品中农药残留及生态污染的可能性。注意生产过程成本把控,注意节约用水,避免资源浪费。在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方面,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强化城市对于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加强管理,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废弃物等妥善处理。
三是积极促成省内农业发展多元化特质。农业发展的多元化是当前情况下实现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特质。鼓励地方结合优势资源制定专属规划,推动地方休闲旅游行业发展。积极学习农业产业发达国家多元化发展经验,推广当地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完美结合。统筹省内农村生态资源及民俗文化资源,激发出吉林省农村发展潜力,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良性发展,提高省内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5(02):43-44.
[2]黄祖辉.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增加农民收益[N].农民日报,2015-08-14(01).
[3]李美云.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J].经济评论, 2012(05):152-160.
作者简介:姜文涛,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植物病理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