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政策视角下“老漂族”幸福指数研究

2017-11-13 08:33王心羽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老漂族幸福指数老龄化

摘要:當前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随着人口不断流动、城市化进程加快,老漂族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通过对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四市381名老漂族深入调查,发现大部分老漂族生存状况堪忧。因此,政府应突出对供给侧服务支持,提供老漂族幸福指数。通过完善医疗供给、统一医保结算,增加娱乐设施供给、化解老漂族异地孤独情怀,创新养老模式,推动老漂族养老事业发展。

关键词:老漂族;幸福指数;异地养老政策;供给侧服务;老龄化;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7)06-0078-06

一、引言

在当前中国城镇化快速进展与人口大流动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大城市生活、立业,他们的父辈留守空巢,养老面临两难的选择。老人们为了支持儿女事业、帮助子女照看孙辈,随子女来到大城市,因而城市中产生一个特殊的群体——“老漂族”。2015年我国户籍不在原地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60岁及以上的流动老年人口数量接近1 800万。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构成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为与子女团聚或自行异地养老的比例为25%,两者合计达68%左右①。

对于人口流动中的老人通常有“流动老人”“异地老人”“外埠老人”与“老漂族”几种称呼。一般政府会对“流动老人”进行数据统计,而北京等地政府文件称其为“外埠老人”,更多的学者则喜爱用“异地养老”(“异地老人”)来表述,“老漂族”则是一个形象的称呼。严格来说,狭义“老漂族”(即前段中68%的老人)是指“流动老人”的核心构成部分,而广义的“老漂族”就是指全体“流动老人”。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剧,“老漂族”(以下正文中简称为老漂族或漂族老人)数量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增长型的社会新群体。这一现象在中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中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情况,在外来劳动力较多的一、二线城市尤为明显。由于社会关注度低、获得帮助少,平均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医疗水平等较低,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社会新环境,同时存在与子女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出入等家庭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大部分老漂族生存现状陷入尴尬、困难、复杂的境地,亟需社会关注帮扶。这一问题在西方没有先例可循,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养老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而当前国内对老漂族异地养老领域问题的研究较少,学界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政府也没有专项帮扶政策,亟待引起学界和政府的更多关注。

二、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老漂族问题不明显,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而中国老漂族问题远比西方国家严重。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西方社会生活观念和生育政策不同,中国人家庭观念强烈,长辈帮助子女的意愿显著,青年人对长辈的依靠感明显,而西方则相反。二是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更健全,政府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给予年轻人更多的物质帮助。三是西方国家城乡差距较小,人口流动的意愿不强,而中国城乡二元差距明显。四是中国城市化与西方国家发展速度不一样,西方国家有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中国仅仅用了13年时间城市化率就由30.4%跨越过了50%分水岭。五是资本积累和资源的补充方式不同,西方以资本主义掠夺为主,中国则靠自身积累。

在中国老漂族问题属于社会转型时期新出现的问题,社会关注度低,相关信息多集中于报纸新闻和社会评论,理论上的研究相对较少。根据中国知网已有文献,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2001年,集中在2011年以后,以近两年为主。2011年,中国社科院唐钧首先提出“老漂”概念,随后各地陆续有学者加入研究,但仍未形成气候,政府至今未出台针对老漂族的专项政策。姚兆余、王鑫(2010)发现该群体大部分精神生活单调、很少参与社区活动、对城市社区的认同度低。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林曾教授(2013)认为,老漂族处于一个“边缘人”、被寄居的状态,老漂族生活质量显性影响是医保问题。张洪涛、席娟(2015)从增能视角出发,分析了老漂族在个体、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层面的“消权”现象,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杨芳、张佩琪(2015)从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视角,在广州市对漂族老人调研后发现,由于户籍政策的限制,这些老人面临养老金领取认证难、医保报销难、社会融入难等问题。王伟进(2015)提出老漂族未来养老去处是个两难选择,提出老漂族的牺牲付出折射出我国家庭儿童福利的相对贫乏。

幸福指数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他认为幸福是效用与欲望之比,即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目前,国际上较具权威的幸福指数的计算是由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公布的,即将问题分成不同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处理,得出幸福指数。我国学者从1990年代开始研究幸福指数。邢占军(2006)指出幸福感是由人们所拥有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它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苗元江(2009)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三种形态分析幸福感,整合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框架与测评指标角度,编制了《综合幸福问卷》(MHQ)对幸福指数进行测评。中外学者的研究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指标,由于指标反差较大,所以彼此幸福指数各异。

从已有文献看,老漂族幸福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领域,公共政策方面的探究多以地区为对象,所提出的对策措施相对单薄,主要集中在人文关怀方面,缺少可行的政策措施。

三、社会调查与模型分析

(一)社会调查

以下所有分析数据来源于南京大学“言为心声”团队②的社会调查,团队在理论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江苏省典型城市和社区,随后向漂族老人发放书面问卷,向其子女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对漂族老人及漂族子女、社区、养老协会等进行半结构访谈,两次邀请专家召开专题座谈会,对全国各地老年政策中与老漂族相关的福利待遇进行分析与总结。调研得到了南京大学、民进江苏省委、江苏省老年学学会、新华社的关注和支持,研究成果得到多方面的应用,民进江苏省委将调研建议作为提案报送江苏省政协③,江苏省民政厅对提案进行了肯定函复④。endprint

如表1所述,调查样本来源广泛,职业多样,具有代表性。本次调查共采集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南京、苏州、无锡、南通4市381份漂族老人问卷,分别为来自江苏省内213人,来自省外168人,具有较高的社会代表性和典型性。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为143∶238,从中可以发现女性更适合照顾小孩,这符合中国传统特色,是由女性在工作上的传统相对弱势和家庭技能上的传统相对优势决定的。从职业分布来看,漂族老人的构成以基层群众为主,农民占比最大,这也暗示了主体本身就蕴含着以弱势地位参与城镇化融合过程的现象。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有大量的老漂族未现场填写调查问卷,但情况与已记录的相似或重复,同时,据被调查老漂族反映,他们各自家乡都存在大量的相似情况,其家乡有一半以上类似家庭也成为老漂族家庭,这些家庭与我们调查的样本都一样。所以,调查一个样本,实际上就是调查一群老漂族,他们背后都有相似情况。

调查中发现,大量50~60岁的女性因为已退休等原因也加入了老漂行列,成为老漂族重要组成部分,占老漂族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而这一数据并不包含在国家老年流动人口统计范围之内。

在对江苏省老漂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调研团队对全国各地老漂族福利待遇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各城市养老政策不一,涉及老漂族的政策差异更大,大部分城市在旅游、公交等日常生活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其他方面优惠措施很少,只有极个别城市在养老政策中兼顾了老漂族的更多利益,目前还没有老漂族与本地老人完全同等待遇的城市。在公交出行方面,南京等城市给予老漂族市民待遇,北京等城市区分常住时间给予不同待遇,上海、广州等城市不能享受同城待遇。在公园景点旅游方面,以年龄分段区分待遇,但不仅各地政策不一,同城不同景点标准也不一样。在养老金待遇方面,老漂族基本上只能享受原籍待遇,差异较大。在医保结算方面,各地医保联网结算能力不一,联网的城市范围和可报销的药品目录存在差异。在提供的儿童家庭福利方面,北京、南京等发达城市较多,经济落后的城市较少。在提供的社会服务方面,广州、北京等城市较多且落实措施较好,其他城市差异较大。

根据本次调研的非结构访谈数据总结,当前老漂族的社会特征表现为六个方面:一是平均文化水平低和文体活动少,调查样本小学及文盲占比26%,中学占比71%,大学不足3%;二是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低,农民占比44%,仅有11%的老漂族认为自己经济条件较好;三是医疗水平较低,44%的人只能享受农村医疗保险,另47%的人虽有城市职工医疗保险,但来自中小城市,与大城市仍然存在差距;四是社交水平低,难以融入城市社会新环境,因文化层次、语言障碍、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原因,他们与城市新环境难以融合;五是虽然与家人团聚,但幸福指数和社会关注度低、获得帮助少;六是生活作息劳累和精神亚健康,老漂族退而不休,精神压力较大。

(二)模型与假设

为改善老漂族生活现状,探索政策因子对老漂族幸福指数的影响,本文构建数理模型开展深入研究。根据罗新阳(2006)幸福指数指标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指标及其权重,设公式(1)如下。在计算公式中X代表指标,Y代表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下标n则是指标及其权重的序号。

幸福指数=∑XnYn=X1Y1+X2Y2+……+XnYn(1)

同时,为了消除指标类型和指标量纲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李刚、王斌、刘筱慧,2015),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正向及负向指标公式(2)(3)如下。假设Vij为第i个评价对象第j个指标的值,Xij为第i个评价对象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得分,其中:

Xij=■×100(2)

Xij==■×100(3)

本文假设漂族老人幸福感与政府对老人生活中的一些影响方面有关,五个方面是:老人的收入、是否有养老金、在当地是否享有医疗保障、是否享有当地政府政策关怀、是否拥有足够文化基础设施,且预测皆为正相关。

采用线性回归方程:

Yi=?茁0C+?茁1ln(yIncome)i+?茁2Pensioni+?茁3Medicali+?茁4Policyi+?茁5Constructioni+ui

老人收入越高,可供消费支出比例越大,效用水平越高,幸福感越高;老人拥有正式养老金则有部分稳定收入,生活有一定保障,可以稳定老人的幸福感;老人在当地享有医保等社会保障,不但生活上可以有所舒心,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相关支出或获得相关补贴,提高幸福感;老人享有政府政策关怀,对在当地的日常出行有帮助,也可以减少老人在城市的孤独感,提高幸福感;老人闲暇时间拥有足够使用的文化基础设施,就可以常常出门进行文化活动,舒缓身心,提高幸福感。

(三)指标说明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幸福指数(Y),指漂族老人在子女所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本文指数由老人与老伴是否分离、对家乡想念程度、异地养老倾向度、对当地政府满意程度、与子女融洽度、集体活动参与度、是否存在语言障碍、新环境适应度、异地生活满意度九个部分构成,皆从老人主观心理层次选取,来体现老人对爱人、子女、社区、政府的满意度,幸福指数即为九项程度指数加权之和,图1为幸福指数九项构成指标占比情况;从政府关怀民生角度考虑,选取物质生活层次影响因素,为收入、养老金、医疗保障、政策关怀、文化基础设施这五个主要解释变量,研究社会转型期从政府角度探究政府对老漂族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并阐释其影响方面以及可以有所作为的方面,为提出政策建议提供理论基础。

本模型解释变量共五项,皆从老人物质生活层次选取,综合考虑政府补贴、优惠、福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对漂族老人生活的影响。

收入(Income),指漂族老人在城市生活每月收入,包括老人退休养老金、自己打工所得、子女所给生活费、政策补贴等,数据范围为[750,8 000]。养老金(Pension),指漂族老人是否拥有退休养老金,本文采用虚拟变量,若有则取1,没有取0。医疗保险(Medical),指漂族老人是否在城市享有医保或投保,本文采用虚拟变量,若有则取1,没有取0。政府政策(Policy),指漂族老人是否享有当地的政府政策关怀等福利,如收入是否来源于政策补贴等。本文采用虚拟变量,若有则取1,无则取0。文化基础设施(Construction),指漂族老人闲暇时间所使用的文化基础设施是否足够,同样采取虚拟变量,不足或无取0,足够则取1。endprint

(四)实证检验

本文运用Eviews8.0进行回归。由于方程中含有较多虚拟变量,所以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数据可知,解释变量中收入的对数和养老金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值为0.68,这主要源于收入中包括养老金;除此以外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5,所以我们可以判定,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同时采用方差膨胀因子进一步验证,结果见表3。

一般经验表明,方差膨胀因子不大于10,我们就可以认为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而聚焦Centered VIF一栏可以得知,所有的方差膨胀因子都在2左右,所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另外,由于所用数据为截面数据,所以是否存在异方差对模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以下为异方差检验,结果见表4。对回归模型进行Harvey异方差检验,结果显示统计量p值为0.430 4,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不能拒绝“不存在异方差”的零假设,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问题。

在此基础上,依据数据,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Yi=127.92+2.96ln(YIncome)i+1.21Pensioni+10.15Medicali+1.10Policyi+2.29Constructioni

p=(0.000 0) (0.000 0) (0.079 8) (0.000 0) (0.041 5) (0.000 5)

其中R2为0.783 1,校正R2为0.777 8。此回归中,在10%的显著水平下,五个主要变量都是显著的,且系数皆为正。这表明,如果其他为常量,有养老金的老人比没有的老人幸福指数要高1.21,有医保的漂族老人比没有医保的漂族老人幸福指数高10.15,有政策关怀的老人比没有的老人幸福指数高1.10,所在社区文化基础设施足够的老人比不足或无文化基础设施的老人幸福指数高2.29。在除收入以外的四项虚拟变量中,医保的系数最大,表明其对漂族老人的影响力较养老金、政策关怀、文化基础设施要大。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收入水平每增加1%,幸福指数增加2.96。综上所述,各系数皆为正,符合本模型假设,即政府对漂族老人在收入、是否有养老金、在当地是否享有医疗保障、是否享有政府政策关怀、是否拥有足够文化基础设施方面有影响,且皆为正相关。

四、结论与建议

实证结果表明,漂族老人的收入对提高漂族老人的幸福指数有正向影响,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水平也会提高,在经济保障方面的幸福感会提高;养老金与幸福指数为正相关,有养老金则有了稳定的部分收入,生活稳定性提高,幸福感提高;漂族老人在当地享有医疗保障可以提升其幸福感,无论是将家乡医保关系转移至当地还是在当地自行进行投保,而医保关系在家乡的老人,由于医保各地水平不一,所以在当地看病的消费水平也不一致,對幸福感有不同差异程度的影响;政府政策关怀与幸福感是正相关的,调查中有老年人补贴、出行优惠等政策,这为老人经济及日常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有利于提高幸福指数;文化基础设施也是正向影响,拥有足够的文化基础设施可以为漂族老人提供休闲放松、健身交友的场所,丰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丰实感,进一步提高老漂族幸福指数。政府应该重视对医保的改革与推进,其普及度及便利度对漂族老人的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应该随着城市化与人口流动的时代背景对漂族老人群体予以关注,出台有关保障政策,以优惠或补贴提高漂族老人的生活便利度,从日常生活和经济保障两层次上提高其在大城市生活的幸福感。

另外,本文由于采用问卷数据,无法保证数据代表性且数据量不够大,数据失衡等问题也会对模型结果有一定的误差影响。同时,虚拟变量指出了是否享有养老金、医保、政策关怀和足够文化基础设施,不同的漂族老人的幸福程度存在着差异,从政策的角度指向了注重人口红利分配、提高医保覆盖率、出台关注漂族群体政策和增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要说明的是,虚拟变量仅仅指出存在差异性,但并未表明导致差异性的原因,具体原因的分析有待对老漂族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基于以上社会调查和模型分析,建议政府突出对供给侧服务的支持,提升老漂族幸福指数。一是完善医疗供给,统一医保结算。通过医保信息透明化、消除地区医保差异、规范医疗管理等措施,全面实行异地医保结算,统一全国医保目录和医保报销比例,逐步实行医院跨地区联网,方便老漂族异地直接看病。二是增加娱乐设施供给,化解老漂族孤独情怀。通过开放更多的公园景点和健身娱乐场所、引导和鼓励老人与子女之间加强沟通交流、鼓励社区有目的地组织老人参加兴趣活动等多种途径化解老漂族孤独情怀,帮助老漂族适应新的城市生存环境。三是增强精神服务,促进心理健康。通过开展老年关爱工程、鼓励私人机构承包老漂族的心理咨询、培育孩子孝敬老人、免费开放老年大学培训生活技能等措施促进老漂族心理健康。四是出台专项政策,保障切身利益。出台老漂族优待政策,逐步消除老漂族与当地老人的待遇差距,实现同城同等待遇。五是交流各地经验,创新养老模式。通过各地老漂族养老模式的对比分析,总结先进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吸收,创新老漂族养老模式,提升老漂族幸福指数。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卫计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

②“言为心声”团队,成员为王心羽、陈佳欣、周娟、贾晓倩、张晓庆,在此谨向各位成员表示衷心感谢。

③《关于推进“老漂族”异地养老的建议》(江苏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195号提案)

④《对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195号提案的答复》(苏民案复[2017]39号)

参考文献:

[1]Tobgay T.,Dorji T.,Pelzom D.,Gibbons R.V..Progress and Delivery of HealthCare in Bhutan,the Land of the Thunder Dragon and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J].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2011(6):731-736.

[2]Pennock M.,UraK..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as a Framework for Health Impact Assessment[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11(1):61-65.

[3]唐钧.关注“老漂”一族[J].中国社会保障,2011(10):23.

[4]姚兆余,王鑫.城市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与社区融入[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9):43-45.

[5]王伟进.“老漂族”问题及其社会应对[J].中国民政,2015(11):70-70.

[6]扬芳,张佩琪.“老漂族”面临的政策瓶颈与突破路径——基于广州H社区的实证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5(3):10-14.

[7]青连斌.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必须着力解决四大问题[J].湖南财经经济学院学报,2016(2):148-154.

[8]张晨寒,李玲玉.时间银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新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80-85.

[9]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J].数据,2006(8):10-12.

[10]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11]李刚,王斌,刘筱慧.国民幸福指数测算方法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76-383.

[12]罗新阳.幸福指数:和谐社会的新追求[J].桂海论丛,2006(6):21-24.

责任编辑:许永兵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漂族幸福指数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漂族”生活适应情况调查
基于幸福指数的公路勘探设计研究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再社会化视角下“老漂族”的城市适应与个案工作介入
老漂族城市适应问题文献综述
“老漂族”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