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地探索文学价值理想的“乌托邦”
——读蔡毅《当代文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一书

2017-11-13 16:10字春华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7年9期
关键词:著者当代文学文学创作

字春华

锲而不舍地探索文学价值理想的“乌托邦”

——读蔡毅《当代文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一书

字春华

有幸一气呵成地读了蔡毅先生的新作《当代文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著作中所涉及的关注和探讨当代文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的诸种精辟独到的论述和见解,也引发了我对“价值”更为深入的多重思考。在当今纷繁缭乱的价值观多元化的世界里,人们对价值的理解往往是各有所好,各取所需,也各有所解,自然,对于什么是价值?站在不同立场的人们也就各有五花八门的理解与解释,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与答案,这也就造成了不同价值观引导下的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们拥有了不同的理想信念和形形色色的行为。有的人甚至为了实现自个的“价值”,全然不顾为人的道理,甚至对最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底线置若罔闻,只图自己得到满足和快活,那是非常糟糕的。同样的,当代文学在多元价值观选择的嘈杂喧闹声中,普遍丧失了对向上精神和向美艺术的自觉追求。对于主要坚守和构建传播“价值”并关乎世道人心的文学来说,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特征和潮流中,也出现了多元价值观的凸显和文学价值的偏离。所幸的是,还有像蔡毅先生这样一直在锲而不舍地探索文学价值理想的“乌托邦”的学者。

几十年的时间里,作为一名坚守文学“良知”和“价值”的学者,从专著《创造之秘——文学创作发生论》、《不朽的灵魂——文学永恒性探秘》、《价值之变——消费时代文学现象观察》到《当代文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还有数篇相关文章,笔耕不辍的蔡毅先生始终不忘初心,一直在关注和探讨着文学的真正“价值”之所在,并敢于指出毫无价值的、庸俗不堪的、急功近利的、病态的文学创作的弊病,也毫不留情地对当代流行的“娱乐文学、快餐文学、搞笑文学、‘下半身’文学”进行了批判。在新作《当代文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里,也未改其初衷,只是在日积月累的踏踏实实地探索与用功中,有了更为系统成熟的能令人信服的论证与见解,所探讨的文学价值理想也早已超越了“一己之私”,关涉的是推动更美好纯洁的世界和未来的构建。

在当代多元价值观充斥着社会和个人的时代里,人们往往面临着价值选择的困难和误导,甚至有人误其一生,生不如死,所以,对“价值”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是《马恩全集》第19卷里马克思对“价值”所作出的基本定义,这也是人们寻找“价值”所通常引用的理论依据。在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们的引用与演化下,“价值”也就演化出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与范畴,人们以此来确立自己的理想目标,引导自己的人生道路,所以,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世道下,搞好文学的“价值”构建与传播是十分必要的。否则,脱离社会时代,脱节世道人心,善恶美丑不分的文学,给社会和世人带来的可能就是不良的南辕北辙的结果。

价值是一个人人耳熟能详的词语,但无人能具体概括地解答“价值是什么”。著作的第一、二章首先探讨的就是价值的定义与功用、文学价值的特性。对“价值”著者始终保持一贯的严谨的态度,没有下统一的定论,而是引用了七种普世性较强的有关价值的意见来一丝不苟地进行罗列和论述,对此,著者的态度也很明确:“对价值这种复杂现象最好采用多议、多论、多元的态度,不用着急下定义,也不必忙着做结论。”为了加强说服力,著者还清晰地阐述了“思考‘价值是什么’的方式与路径”,这用心只为读者能够更好的全方位的去理解“价值”两字,而不是懵里懵懂的被动地接受。其后才顺其自然的引出价值“是人们思想的指导、行动的依据”、“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它致力于建设人们所希望的幸福生活”的诸种功用。从价值的满足需求角度而言,这样的功用实际上已表明了著者对文学价值选择的态度,这也是探索文学价值理想的“乌托邦”的方向与主要骨架之所在。

世间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价值,文学亦如此。从全世界范围内较早的神话故事开始,文学就一直在记载着人类祖先的足迹,引导着人类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地取得进步和走向光明,直至今天。这从文学价值角度来说,文学价值也就有其特性,但又很难将其准确的概括出来。比较形象有趣的是,在第二章中,著者将文学与科学进行了比较,指出“文学与科学是两种理解世界的不同途径与观念,最好的文学是主客体的融合无间,最好的科学则是排除主体的客观认知。它们最根本的区别还必须归结到思维方式的不同。”通过这样有理有据的比较后,著者凭着自己深厚的积淀和开阔的眼界,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文学现象和文体的代入论证和引用,得出了文学价值的“混融复合性、情理交融性、虚实并存性、弥漫潜在性、共用共享性”的多种特性,这些能经得住细细品味和咀嚼和特性,试问又有几位学者能提出这样独到的见解。书文的最后,著者也提出了“文学的价值属于所有的时代,属于所有的人!”这样精辟又自信的说法,这恐怕也是著者一直在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追求的结果。

纵观古今,文学创作与时代特征是密不可分的,换一句话说,一个时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对它所处时代特征的浓缩,要不怎会有《红楼梦》里栩栩如生的清末时期的人文和社会风俗画,有《茶馆》里光怪陆离的清末维新、军阀割据、民国时期的世间百态,有《白鹿原》里震撼人心的从清末到建国初的渭河平原农村变迁的宏伟史诗,有《平凡的世界》里动人心魄的中国70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的城乡生活。不可避免地,当代文学创作也深深烙有时代的印记,并将受时代价值的影响和引导。对此,著者“大费周章”的“颇有用心”地在著作第三、四章里做了论述。百年前的狄更斯就在《双城记》的开头提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样富有哲理的时代特征概括,放到今天,时代带来的结果也是有好有坏,但在“时代”这一宏伟的词汇下,要概括出时代特征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是不易的。比较有创意的是,著者紧紧抓住了当今时代比较凸显的文学事项来进行对比说明,并有的放矢深刻地论述了“‘大时代’与‘小时代’”、“‘好得很’与‘糟得很’”、“思想迷失与价值引导”这三个时代特征与表现。这其中提到的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阎连科荣获卡夫卡文学奖、刘欣慈荣获雨果奖最佳小说奖及电影《小时代》、《心花路放》、《亲爱的》表述内容和票房情况等都在多角度的说明着文学创作与时代的关系,也力证了著者对文学价值的孜孜不倦地思考与探索。在论述中,著者也顺其自然地根据价值与文学的关系,提出了“用价值促进文学的进步发展”、“创造价值,追求文学的光明前途。”这样相互关照的文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的见解。

说千道万,在进行文学价值创造前,文学的价值选择所面临的迷惑与困难是数不胜数的,就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处境与情形一样,在牵涉利益时,可能文学的价值选择趋向就会各有侧重与不同,因为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价值在变,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里,在自由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中,人们难免在“浮躁的趋利心理、以丑为美的思潮、以善为恶的思潮、媚俗迎合的欲望放纵”和“逃避担当的‘零度写作’”下“原形毕露”,并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赚钱怎么来,这也才衍生出了“作家富豪排行榜”和“影视票房神话”,对此,著者大胆的提出“以真除假,以善胜恶,以美制丑,建设性地推动文学、文化和社会的进步与良性运转。”这也可说是探索文学价值理想的“乌托邦”的精神内核之所在。

作为一名有使命感有担当的学者,著者对当代文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的具体探索上,他将较多篇幅放在了第六章“文学创作——创造价值的活动”里,这也是探索文学价值理想的“乌托邦”所追求的重点内容之所在。在论述中,著者简洁明了地列出了文学创作所涉及的“想象与构思”、“目标与理想”、“形象与情感”、“技巧与技艺”、“思想与真理”、“语言与形式”、“美与意境”、“意义与价值”、“道德与灵魂”等诸多奥秘,这些文学创作奥秘的原则的坚持与灵活地运用,成就了古今中外许多不可估价的文学经典,也成就了很多有价值的当代文学,无论世道人心怎么变,它们总能给世人带来正确的价值引导和人生高尚追求的养分供给,也能给浑浊迷乱的世界带来永世的光明和启示。在相关的具体引述中,从萨特的想象到张承志说的梦,著者提出“文学用价值引导方向,用梦想点亮生活。”从莫言的回忆到李少君的《自白》诗,著者呼吁“作家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意识。”从青年作家王萌萌谈写作到苏童讲述自己的创作,著者中肯地提出了对当代文学创作的隐忧。从英国作者J.K.罗琳的《杜鹃鸟的呼唤》到梁实秋先生的《文学的纪律》,著者贴切地说明了创新文学的技巧、技艺的价值之所在。同时,著者还紧密地结合经典的文学范本论述了坚守与选择文学创作奥秘的要旨所在。这一切都只为强调:“文学神圣,创意无疆;创造至上,用这样的理念指导一切创作活动。”

说到“乌托邦”,大众往往容易将其与“空想社会”简单的等同起来。翻阅相关解释,乌托邦的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今天的引申义为“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文学创作本身有时也是一个构建乌托邦社会的过程,否则也不会有《南柯记》、《桃花源记》、《西游记》等古典文学流传至今。对于当代文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著者也在试图通过呕心沥血的长期积累与探索,构建出一个文学价值理想的“乌托邦”。说著者是在探索文学价值理想的“乌托邦”还有其他原因,如对文学价值长期系统的关注和研究者并不多,相关的理论成果参考较少,随着时代社会的不断变化,这是一个需要不断长期坚持和探索跟进的过程。著作的最后三章,就是在具体实际的可实现地进行构建。在“从事有价值的写作”中,著者逻辑层次清楚地从“何为价值?”、“如何去寻找和发现价值”、“如何去创造价值”这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自信的提出“只要我们怀抱强烈的价值创造意识,努力成为积极的行动者,追求者和建设者,那就无须担心价值的降临与呈现。”在文学价值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中,著者阐述到“自由是文学追求的最高价值理念”、“用思想强化文学价值系统的功用”、“批判是向上的助推器”、“加强文学的道德追求,创造高贵神圣的文学”,并最终带出“当代中国文学的努力目标和引领方向。”在这过程中,不仅可以读出著者锲而不舍地探索的耐心与信心,同时,也可看到著者所构建的文学价值理想的“乌托邦”的导向轮廓与成效。

还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著作内容和章节的安排上,著者也做出了别出心裁的“创造”。在理论逻辑性较强地论述完第一至六章内容后,插入新颖的第七章“实例分析”,通过题为《宿命还是抗命?——读苏轼冰小说有感》及《自觉迈向人类精神和价值的高峰——评雷杰龙小说〈皇帝的新装〉》两个实例的分析,可以让读者更加形象生动地去理解著作第一至六章所提出的理论见解,也可有代入感的承上启下的引入著作的第八至十章,最终让读者更贴近文学价值理想的“乌托邦”,这可谓是在“创造”的价值下的一举多得。在著作的后记中,蔡毅先生提到此著作的写作修改“是最费心力时间的,折腾也最大,不少章段的修改恐怕是达到七八次之多,只求心中稳妥满意而已。”通读完全作,联想到蔡毅先生的系列专著与作品,满满的都是他博大的胸襟、严谨的态度和高尚的追求,对于一直在锲而不舍地探索文学价值理想的“乌托邦”的蔡毅先生,我只能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来做一个简要的评介了。

(作者单位: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杨 林

猜你喜欢
著者当代文学文学创作
《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增字配号规则的探讨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反思与追问
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著者队伍研究
《西部论坛》参考文献格式说明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