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广亮
永远的枫桥
⊙ 张广亮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夏日,我来到了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穿过苏州城那一条条有着独特建筑风格的大街小巷,来到了苏州西郊外的寒山寺,来到了我魂牵梦绕的枫桥边。
枫桥位于寒山寺的北边,正对寒山寺的北门。这是一座拱形石桥,凌驾在一湾东西流向的河水上面。经过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打,枫桥的石板已变得坑坑洼洼,布满麻点,久远的苍桑写满桥面。在枫桥边,商铺林立,红尘滚滚,只是见不到枫树的影子,令人不免怅然若失。我对于枫桥的认识缘于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诗歌。那首名叫《枫桥夜泊》的七言绝句,穿越时空,把一幅美轮美奂的枫桥夜泊图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时我正在故乡的一个小镇读初中。在一次课外阅读时间,语文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首写景的诗词名篇。由于当时知识浅薄,懵懂无知,其实根本不知道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只是觉得押韵合辙,读着顺口好玩罢了。具体点说,如果说当时《枫桥夜泊》能给我一点灵魂的感动的话,那也是这首诗首先感染了老师,随着老师那摇头晃脑的讲述,再加上绘声绘色的表演,老师又把这种艺术的气氛传染给了班里的学生,当然也包括我。由于当时老师就诗论诗,对作者本人及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未做过多介绍,因此自己对张继及他的《枫桥夜泊》的了解也就仅限于此。乃至上了高中和步入社会以后,才惊讶地发现喜欢张继《枫桥夜泊》的人是这此之多,一些人还把它写成条幅挂在中堂上,反复吟唱,那种如醉如痴的情景,非局外人所能理解。后来以《枫桥夜泊》内容改编的歌词,一经诞生,便红遍全国。虽然自己有时也跟着别人唱这首歌,但有一个问题我始终不明白,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令国人喜欢到这种程度呢?
不久前偶然翻看孩子的中学课文,里面一篇以张继创作这首千古绝唱起因的小说引起了我的注意。据这篇小说讲,张继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秀才,他凭借着自己的满腹才学,盼望着在殿试中能高中榜首,或者像李白那样,被朝庭慧眼识才,破格提拔为翰林。可谁知,事与愿违。张继不仅榜上无名,连自己自以为成就很高的诗歌竟然也得不到京城文学名家的认可。无奈之下,张继只好顺流而下。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来到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残月落山,栖鸦夜啼,江边一排排枫树影影绰绰,不远处的三两点渔火在水中的倒影摇曳不定,还有那从附近寺庙里传来的清越悠长、微微颤动的钟声,使在游船上辗转难眠的张继百感交集,挥笔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七言绝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千百年过去了,和张继同时代的一些举人们,虽然皇榜有名,在朝里或地方上也得个一官半职,但由于文学成就浅,早就化为了粪土,被后人所遗忘,只有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穿越时空的遂道,流传至今。仅就《枫桥夜泊》而言,它把人生的失意与眼前美丽的景物联系在一起,由远而近,有明有暗,疏密相间,形象色彩与音响配合的非常协调,虽然身处逆境,但作者不消沉,从容面对,那寺里的夜半钟声,谁说又不是一种警钟呢,是一种凄美孤寂的心理渲泻,这大概就是《枫桥夜泊》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吧!
其实,知识和学问只是代表一个人学识的程度,可千百年来,它通过考试的办法,却被人为地变成了一种身份。好像只有中举的人才能在学问上有所建树,中不了举的人在学问上就只能是“下里巴人”。这种狭隘的思想伤害了多少饱学之士的心,又促使多少寒门学子奋起直追,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名篇。杜甫如是,柳永如是,张继如是,蒲松龄等等也如是。不过与杜甫、蒲松龄们相比,张继还是幸运的,他的不幸不久就得到了改变。据《唐诗绝句选讲》介绍,张继(生卒年不祥)襄州(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人,天宝年间进士,在江南做过官,唐代宗大历年间在朝廷里工作,曾担任检校祠部朗中。至于《枫桥夜泊》到底是张继何时所写,介绍里没说,看来这只能成为千古疑案了。
不知是苏州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成就了张继的《枫桥夜泊》,还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成就了苏州的一大名胜。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一首《枫桥夜泊》为苏州城增色不少。它使苏州枫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生色增辉,成了著名中外的名胜和古物,一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在枫桥边,沐浴着和煦的微风,在当年张继曾经夜泊的地方,我们合了影,便到寒山寺里去看古钟。据导游介绍,寒山寺为唐代贞观年间的诗人寒山子所建,可在当地民间传说中,却流传着寒山和拾得传友情的故事,寒山寺大殿里还有他们的塑像和画图。据说后来拾得传道东渡日本,在日本也有个寒山寺,因此,许多日本友人到苏州也喜欢去拜谒一下寒山寺。寒山寺的大钟被罩在一个亭子里,有三米多高,敲钟的木杠有檀条那么粗,上面悬着两条铁链。要想敲钟,首先要先到北面的一个亭子前买票,二元一下。导游说,只能敲三下,要是敲四下,那就是要出家做和尚了。我们排了半天的队,也没买上门票,只能作罢。但寒山寺的钟声却是不错的,悠扬,浑厚,余音绵长而不震耳,世俗的一切纷争与烦恼,仿佛都在这钟声中被净化了,听着确实是一种艺术享受。
从寒山寺出来,见枫桥边的河里有一艘游船,船上站着一位书生样的公子,想来此人定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了。只是我有点纳闷,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张继因一首《枫桥夜泊》而使苏州城一夜成名,至今仍是众多游客的首选之地。深受张继恩惠的苏州人,时至今日,怎么还忍心仍让张继在枫桥边的渡船上为自己站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