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

2017-11-11 10:27黄学涛龚沙汪卓群杜承意高敏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9期
关键词:卓越教师核心素质素质教育

黄学涛 龚沙 汪卓群 杜承意 高敏

【摘要】改革開放以来我国教育在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基础之上,师范院校纷纷开展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将不同专业的师范生集中起来培养,对教师职业素养开展系统化科学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实践类和教育技能类课程学时适当增加,这对建立学科教学知识体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流打破了传统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与此同时核心素质作为当下教育的重要要求,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在未来教师培养中得到重视,在卓越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更应该着重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让卓越教师在就职之后能更好的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成为一名真正的卓越教师。

【关键词】卓越教师 核心素质 研究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200-02

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以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师竞争日渐激烈并趋近社会化,社会各界对卓越教师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教育部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在之前一系列改革经验与教训之下,开展“人才强国战略”。2010年开始我国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开始实施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和卓越律师四大人才的培养计划(简称卓培计划或卓越计划)试点项目,2012年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2012年2月公布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的名单,133所高校的362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和95个研究生层次的学科领域都先后参加卓培计划。其中卓越教师的培养在当代教师职业社会化的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在校本科生就业时的竞争力,部分师范院校开展跨学科部落式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并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卓越教师的发展提供很好的资源平台。在培养过程中全面贯彻先进的思想方法、教学模式、提倡为人师表、以德育人的理念。卓越教师的培养对象几乎包含中学阶段所有学科,实行精英教育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一目标。“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强调高校的教学改革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开展卓越教师计划,是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整合与充分的利用。开展卓越教师计划不但有利于当前师范生的学习进步,同时也是提高未来教育质量的基础工作,对未来教育事业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卓培计划中涉及到的多学科群落式教育,跨学科的交流学习对师范生而言,有利于其视野的开拓和知识的储备,打破传统专业与专业间的隔阂,对教师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不仅本学科知识扎实,对其他学科也有所了解,能更好的适应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开始,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素质教育的一种修正。三十多年前中国教育界针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素质教育,但是原本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适度的教育,但在当下背景下教育完全被考试所占有,过度的为了考试而教育,这样导致了学生、家长、甚至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完全以考试成绩论成败,过分夸大教育的功能;其次当下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没法发展个人特长,完全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容易被忽视,甚至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于是在实际探究中,我们又开始迷茫了,社会各界开始思考我们究竟该开展怎样的素质教育,需要怎样培养学生?又或培养怎样的学生?一直以来我们只有前进的方向却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虽然这样有利于教师工作者进行探究发现,但也在教育工作中造成令人困惑的尴尬局面,甚至发展成为教育的误区。有一批教育工作者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了核心素养,要求我们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再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里有提到过,还将这一概念拿到了相对较高的地位,许多学者认为核心教育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掌控着教育的方向,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好坏。虽然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大不相同,但在教育上提出的核心素养均强调了要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与伙伴的合作交流能力,这也正说明核心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核心素质,也如同一个慢慢开始成长的孩子,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细心照顾,不断的给它必要的营养,这样才能让核心教育茁壮成长,服务于未来教育。

三、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首先制定好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和办法,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突出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操作中一个学生配两个指导老师,校内教师负责教育知识能力的培养,校外导师负责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基础学习到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有意识的培养卓越教师教学技能、教育研究能力、教材创生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等,培养出真正全方位共同发展的卓越教师。其次,在黄冈师院卓越教师的课程方面,在保证学科课程和专业课程扎实的全面基础之上,对教育学的课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并且开设了一些“特殊”的课程,比如音乐基础课、美术基础课、形体课、名著赏析课、口才课等课程,这种方式对提高卓越教师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在以后进入学校后,更适应工作的需要,无论是参加教师的文娱活动还是组织学生的文娱活动均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另外,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培养必须适应教育价值观的变化。近年来,国内外学校教育的价值观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前普遍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取向以及强调基本技能训练的能力的取向阶段发展成为目前强调价值观的取向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对于知识的价值、课程的价值、教学的价值、教师的价值、学校的价值,乃至教育的价值,都必须有全方位的学习与思考。因此,坚持卓越教师继续学习,不但有利于构建终身学习理念,也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最后卓越教师需要适应课程与教学持续改革的发展需求。三十多年来,在我国普通中学课程改革与实验进程中,每一阶段的课程改革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发展要求。再者卓越教师的核心素质的培养更是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多方面力量进行配合,特别是要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区域教育合作联盟,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四、对未来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要求

1.卓越教师应当丰富自身的知识素养

教师在准备好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应当涉及其他专业的知识学习了解。加强与其他专业的沟通,让自身的知识能力有所提升,适应时代的多元性。教师要把学生培育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仅仅像以前一样熟悉讲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透辟地掌握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而且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要具有开阔的知识视野、广博的知识结构、富厚的学科知识和突出的专业素养。做到“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教师教育领域,上世纪末至今,国际学术界的哈格里夫斯、希格维尼、托马斯、斯腾豪思等知名学者积极倡导组建教师专业社群。他们认为,教师专业社群就是教师和学校内的同事与校外专家学者组成一个社区,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进行专业对话、批判的反省,研讨改良教学方法并促进整体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就要求卓越师范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增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相互学习,不断探索找出更适合老师教学,利于学生更好成长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减少习压力,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发展自己的特长。

2.卓越教师应当采用灵活素质教育

在信息时代的巨大冲击下,知识也是在不断更新,学生作为一个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群体,卓越教师应当采取灵活的素质教育方式和素质教育方法。对于素质具有多样的存在形式,海德格尔曾说过,事物的质是在其“在”或“是”的过程中“生成”的,是面向未来开放的。素质是先天禀赋与后天教养的“合金”。素质的生成包含生理、心理、文化、思想等四个不同的层面。由此可见我们卓越教师应当运用相关的方式来在不同层面不同途径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3.卓越教师应当具备发展创新能力素养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是指人读书而不动脑思考,会容易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而感到迷惑。这句古语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教师教学,即“教而不思则罔”,一味的教书而不思考,就会容易被某种固定的模式禁锢而无法突破,被教学任务牵着鼻子走,成为书本的奴隶,最后只能为了“教”而“教”。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 21 世纪,教师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引路人,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灯塔作用,因此,教师应具备强烈的创新精神,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开拓进取、积极探索。不断去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谋求新发展、开拓新道路、克服新困难、总结新经验,从而在新的时代要求中实现新超越、寻求新突破,不断地自我完善。

五、总结

随着世界经济的交流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改革、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地方师范院校各个专业的发展竞争在以后将越发激烈甚至有重新洗牌的可能,地方院校师范专业教育也将不断发生深刻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住历史机遇,增强卓越人才培养的力度,建立符合卓越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向发展,充分实现高校卓越人才的培养这一目标,并以此为基准的同时卓越教师的培养应当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成果,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的命题,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素质教育这一命题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进一步理清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思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去寻求素质教育新的突破。从长远上着手,慎始善终,增进“人的本质力量”,形成比較稳定的优良品质。卓越教师的培养和核心素质两者合作相辅相成,共同谱写中国教育新的篇章。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研究者对该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构筑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研究这项伟大工程中必会发挥教育应有的作用,而这也是本文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门户网站 .[EB/OL].http://www.moe.edu.

[2]贡福,高校有效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三个向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3]马超.教师教育实践的创新:教师专业社群[J].教师教育研究,2011,(6):25.

[4]柳夕浪.谈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1,(9).

[5]辛涛,姜宇,林崇德,师保国,刘霞. 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3-7+28. [2017-08-31].

[6]崔允漷. 追问“核心素养”[J/OL]. 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5):3-10+20. (2016-06-01)[2017-08-3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842.g4.20160601.1116.002.html

[7]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OL]. 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4):10-24. (2016/5/6 1)[2017-08-3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842.G4.20160506.1534.002.html

[8]柳夕浪.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 教育科学研究,2014,(03):5-11. [2017-08-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1600592)。

作者简介:黄学涛(1995-)男,湖北黄石人,大四毕业学生,物理教育专业。黄冈师范学院物理学(师范类)13级本科生。

通讯作者:龚沙(1987-)女,湖北黄冈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

猜你喜欢
卓越教师核心素质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基于核心素质培养的艺术学校通识教育能力的自我评价研究
基于核心素质培养的艺术学校通识教育能力的自我评价研究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民航运输航空飞行人才核心素质剖析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