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军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亲睐。然而,就我们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而言,语文课毕竟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来实施高效教学就要求具备技术含量了。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实践和潜心研究,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对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阅读教学;辅助作用;策略探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对中学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彰显出它的重要性,成为了实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我根据从事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所积累的一些经验,结合自己从事多年教学研究所积累的经验,立足于初中阅读教学,谈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策略。
一、讲究科学实用
实验成果中在检验。我在讲第一册《木兰诗》时,是整个实验的摸索阶段,利用Powerpoint,把卡通片《花木兰》部分精彩内容剪辑到课件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并提出问题:“在封建社会女子一般是不允许抛头露面的,而花木兰为何要去参军,并且为何要替父从军,又为何立下赫赫战功后而不受禄?”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结合背景资料,电影片段,反复研读课文,找出答案,并抒发自己的感慨。
又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便利用Frontpage做了一个简单的“陕西民间艺术宝贵遗产--安塞腰鼓”网页。并通过一些影视资料让学生们体验到“什么是生命的律动,力量的宣泄。”但是,经过课后反思,我认为这个案例的设计还是间接地给学生们去展示老师的思想。
为了检验试验成果,我在学年初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探究性题目:“沙漠VS人类”。主要结合课文《向沙漠进军》,以及我们张家口地区每年都要经历的数次沙尘暴袭击的所见所闻讨论:沙漠不断侵袭人类,人类能不能抵挡沙漠进攻,并且收复失地出现沙退人进的奇迹呢?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特别关心,都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讨论这个问题,有时还发生激烈的辨论。为了能在辨论中站稳脚,大部分学生在网上查找许多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经过三个星期紧张准备,每位同学都跃跃欲试,有几位电脑运用好的同学还做了些网页。
二、给力形象导入
一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我们懂得兴趣是一切工作成功的先决条件。所谓“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成功阅读,我们都想一节课的开头就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计算机尚未进入语文教学之前,我们也曾为如何精心导入而费了不少精力,虽有一定的效果,可总是事倍功半。教育学告诉我们,在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高中生抽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的理想,关怀未来的职业。根据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从教育的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一些形象的,更易于初中学生理解的多媒体片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不妨先把课文的结尾制作成一个动画:一个赤身裸体,头戴皇冠的皇帝,身后是手中托着空气的内臣和一群大臣,摆着一副骄傲的神气在举行游行大典。两旁街道上,窗户上都是围观的老百姓。蓦地,响起一个小孩子天真的声音: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屏幕上显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面呢?请看《皇帝的新装》。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这堂课的阅读,岂有不成功之理。
三、培养阅读情感
综观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本,其中的大部分文章内容反映的是近代时期的事情,更不乏解放以前的事情,如冰心所作的《小桔灯》,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等等,距今最多也就是半个世纪;还有一些涉及国外的作品,如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等等。我们知道,语文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借助情感的传递来完成教学工作的,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半个世纪前的社会环境,中西方社会的差异不是光凭就一般的口头介绍所能解决得了的,更谈不到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此时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现出来,定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情感,完成当堂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时,可先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出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内外勾结,国民党一方面撕毁政协决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国统区里派出大批特务采取暗杀手段的真实情景,配以沉痛的声音,解说李公朴被暗杀的事实,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出心中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当时闻一多面临的险境。接着再展示出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会现场,李公朴先生夫人血泪控诉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分子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的情景,此时每一个学生都会跟当年的闻一多一样,拍案而起。不难想象,带着这样的情感去阅读这《最后一次讲演》,还能不成功么?
四、强化迁移训练
“教”是为了“不教”,而所谓“不教”的前提是学生要把教师所“教”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这就需要课堂上适时地进行“迁移”训练,以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比如议论文章的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理解议论文的格式相对比较简单,它要求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过程,而论点提出的位置基本上又可以归纳为:段首、段中、段尾,或自己综合归纳。那么我们就可以找相应的若干语段,通过综合归纳让他们找到论点的位置,给学生进行迁移训练。众所周知,传统的幻灯机和小黑板也许也可解决这一环节,但视觉清晰度上比不上投影仪的效果,课前的准备工作效率高不过电脑的录入,而且教学氛围单调沉闷,这样就不利于高校教学的形成。因此,在出示语段的同时,若能配以相应的轻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發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工具,以它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再辅以网络教学优势,则更能为中学生提供丰富的现代文学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更加真实,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