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清, 袁鹏奇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武鄂黄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背景分析
高雅清, 袁鹏奇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武鄂黄黄区域包括武汉市、鄂州市、黄石市、黄冈市,面积32202.79平方公里。2014年末区域常住人口2010.8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3451.83亿元。本文从城镇化水平、工业基础、交通条件、科技创新等方面分析武鄂黄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背景。
武鄂黄黄; 区域产业; 协同发展; 城镇化
武鄂黄黄区域包括武汉市、鄂州市、黄石市、黄冈市,面积32202.79平方公里[1]。2014年末区域常住人口2010.8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3451.83亿元,分别占湖北省的34.57%和49.1%。2014年区域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43倍,中心城市武汉的人均GDP达9800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2014年区域GDP增速达9.7%,比同年6.9%的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2.8个百分点,区域整体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表1),且开始出现同城化发展的趋势。下文从城镇化水平、工业基础、交通条件、科技创新等方面分析武鄂黄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背景。
表1 武鄂黄黄区域各城市总体情况[2-5]
区域内四个城市按照国家有关城市规模等级,已经形成一个超大城市(武汉),一个特大城市(黄冈)和两个大城市(鄂州、黄石)以及下辖的各县级区所组成的城镇体系格局(表2),规模上具有明显的等级区分,有利于产业分工和技术扩散,各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较高,根据区域内各城市人口统计数据计算,区域目前整体城镇化水平达58.50%,比全国平均水平54%高4.5个百分点。
表2 武鄂黄黄区域行政区划单元
其中中心城市武汉的城镇化率高达67.6%,黄石和鄂州城镇化率分别为60.88%和63.58%,黄冈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为42.1%。按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区域整体处于发展加速阶段,其中武汉、鄂州和黄石已经进入加速阶段后期[1]。
武鄂黄黄区域是全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区域内武汉、鄂州和黄石重工业发展起步较早,在长江中游地区具有先天优势。武汉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储量丰富,鄂州、黄石为湖北省矿产富区,蕴藏大量的金属资源,适于重工业发展。黄冈的蚕桑、茶叶、板栗和中药材等特色农业资源丰富[6]。
武汉市作为全国六大综合工业基地之一,产业龙头地位突出,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系统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7];黄石作为湖北省老工业基地,注重重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石化、纺织为主的支柱产业,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鄂州形成了以冶金、服装、医药、化工、机械、电子、轻工为主体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武汉城市圈钢铁产业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8]。黄冈的医药化工、轻工食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在区域内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全市已经基本形成以轻工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
2014年武鄂黄黄区域三次产业比重为6.77∶48.34∶44.89(表3),工业化率为48.34%,高出全国水平5.7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66896元,整体工业基础良好,且城镇空间趋向于沿交通轴线扩展。武汉在城市边缘建设了大批成片工业园、开发区,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9],这些开发区依靠交通轴线与中心城区保持密切的联系。黄石跨越慈湖向西发展团城山新区、下陆工业区、铁山工业区,引导城市沿江发展。鄂州在城西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冈城东开发区的建设使城市向东迅速拓展,区域协作已经初具规模,且随着近几年武汉1+8城市圈构建和长江中游经济带等政策的提出更加快了区域经济产业协作的进程和速度,并开始在各个中心区城市的边缘区域形成产业合作和集聚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同城化产业协作已经成为未来武鄂黄黄区域发展的主要方向,跨越式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
表3 武鄂黄黄区域三产产值分布[2-5]
武鄂黄黄城镇连绵带内综合交通条件较为优越,公、铁、空、港一体化发展格局已现雏形。武鄂黄黄区域处于我国南北和东西铁路大动脉的交汇处,改善了武鄂黄黄城镇连绵带对外联系的渠道。京广、京九、沪蓉铁路干线交汇于此,连接着全国各主要铁路网和各大中城市。从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上看,京广与沪渝客运专线交汇点在武汉。京汉、武广、合武高铁的通车,极大缩短了武汉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也增强了武鄂黄黄城市群与珠三角、长三角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以武汉为中心周边1000公里的范围都有可能成为经济活跃的区域。武汉新港和天河机场等国家级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展了对外辐射的范围,使武汉在更高层次参与全国性的经济合作。
区域内人力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区域内中心城市武汉拥有各类科研机构687家,有近40所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员45万余人,还拥有一大批熟练的产业技术工人。武汉在激光、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卫星定位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10]。这些硬件和软件环境为更好、更快吸收、消化先进生产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反映了武鄂黄黄区域在此方面的巨大潜力。
2014年武鄂黄黄区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93.82亿元,占区域生产总值的15.57%,已经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为主体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并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表4)。
表4 武鄂黄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布(亿元)
武鄂黄黄区域整体经济发展势态良好,以地理区域和交通优势等先天优势为基础,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依托,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势下,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同时初步构建了区域合作和跨越式发展的格局,同时具备同城化发展的基础与产业协同的先决条件。
[1] 王智勇,黄亚平.快速成长期城市密集区生态空间框架及其保护策略研究:以武鄂黄黄城市密集区为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2] 武汉市统计局.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武汉市年度统计公报,2014.
[3] 鄂州市统计局.鄂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鄂州市年度统计公报,2014.
[4] 黄石市统计局.2014年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黄石市年度统计公报,2014.
[5] 黄冈市统计局.黄冈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黄冈市年度统计公报,2014.
[6] 湖北省财政厅课题组.财政支持武汉城市圈建设研究(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3(68):3-20.
[7] 潘莉芳.武汉市产业集群的发展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8] 齐尚明.当前武汉城市圈政府合作模式与机制构建[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0.
[9] 黄勤慧.城市快速扩张背景下的自然景观保护问题研究——以武汉市为例[D].武汉:湖北大学,2006.
[10] 凡蓉蓉.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017-08-21
高雅清,女,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10.13393/j.cnki.1672-6219.2017.06.019
F 127
A
1672-6219(2017)06-0085-02
[责任编辑:马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