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卓尔
摘要:在传统文人中,王维的诗无疑是独特的。他对于文学史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诗歌。他对于前贤的文化遗产兼收并蓄,同时又将宗教精神变身为审美趣味,将画技与音乐的技巧引入诗歌,并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抒发自己心中真正所想。因而使其诗歌在文学意境、诗学结构以及审美艺术等角度都透露着禅意、禅悦、禅趣。本文就此出发,着重从其山水诗歌中找到其别致的“禅意”,以及通过山水诗歌中的意境与意蕴,体味其诗歌中佛禅的智慧与妙语。试图透过禅意,阐释王维积极的人生态度及诗歌中独特的意境所表现的美。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意境
应该说,在盛唐诗坛上,王维不只是比李杜更了不起的存在,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更是不容忽视。在当时的艺术界,随着艺术意境理论的日趋成熟,人们逐渐将情景交融确立为审美范式的主要标准,而王维恰恰是情景交融的典型体现,王维山水诗中的意境与意蕴表现出清净空灵的艺术特征。之所以选择王维的山水诗歌中的意境作为研究的主题,除了其山水诗独特的艺术特征与魅力之外,还因为其山水诗中所透露出的禅学思想使得王维的诗意蕴高远。在传统的文人中,王维的诗无疑是独特的。他对于文学史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诗歌。他对于前贤的文化遗产兼收并蓄,同时又将宗教精神变身为审美精神,将画技与音乐的技巧引入诗歌之中,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抒发自己心中真正所想。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学者都认为王维的诗歌从文学意境、诗学结构以及审美艺术等角度都透露着禅意、禅悦、禅趣。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王维山水诗歌中找到其别致的“禅意”,以及通过山水诗歌中的意境与意象,体味王维诗歌中佛禅的智慧与妙语。同时也透过禅意,看到王维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王维诗歌中的独特的意象所表现的美。
一、自然界中的细小景物用来体现意境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中,大自然是一个生命空间,它有着自身独立的发展规律天地中的万物都在不断地流动变化中,也都有着生生不息的特征,也都展现了宇宙的蓬勃的意境。诗人所擅长的是运用宇宙自然中最微小,最不起眼的生命的颤动来体现自己的生命的意境。首先我们可以看他《惘川集》中的小诗《栗家懒》: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秋中风起,雨也飒飒而下,在小小的石涧中慢慢变得湍急的水流,激起了跳跃的浪花,将水中的白鹭惊飞,过后发现平静,白鹭又翩翩落下,到此山间的溪流又恢复了平静。
王维在这幅秋雨山涧图中所描绘的一切都是生命的律动,一切都处在变幻中,处在律动中,处在激荡中。“跳波自相溅”中的这个“自”字,又特别的提醒了我们,这其中生动又有趣的改变,并非认为的可以安排,正是自然宇宙这个生命世界的自为之。
归根结底,无论是自然宇宙中的山石,草木,所有自然中的有形之物,生命的律动皆在其中蕴蓄,蕴含着蓬勃不息的张力,也暗含着蔚然的生机。生命在大自然中的朴拙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十分充分的表述。即这种生机满在自然宇宙之中并且能生动地将这种生机体现出来。王维在他的山水诗中,并非杂乱无序地将这种生命变成生机蓬勃的一切,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自然天地中的万物之间,有着生生不息的联系,并且是运动变化着的。也都有他们固有的相互联系的规律,节拍。
二、通过对于“四时”之景精准的描摹来体现意境
生命,这一意境在王维山水诗中的体现,鲜明的对生命节律的体验和把握。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中认为,自然天地中万物的意境,最好的体现方式,即是春夏秋冬四时。《周礼》中将其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个部分,认为四时有着并同天地的功劳。《周易·上传》云“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生命,乃是天地阴阳的核心所在,而四时,也可以传达和体现自然宇宙中生命的奥秘。《周易》中所言“变通配四时”、“变通莫大乎四时”等等,旨在讲四时所反映的自然生命在成长中的不同阶段,用其时间运行的秩序来概括出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因而四时的模式也就被演变成了代表生命的模式。
三、王维山水诗中感受自然意境
物我融合无间。在王维的诗意中,一切都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自由自在地随着其天性发展。将深长悠远的生命的意蕴体现给世人。一些王维的诗句是颇有意趣的,就好比《秋夜独坐》一诗中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这一般通过视觉的改变来变动意境的景物描写,并不相像,后一句“灯下草虫鸣”,表達诗歌意境的就是听觉,而前一句“雨中山果落”,却又不能用听觉的判断来完全代表。诗人早已将自己融入山川草木之中,用心灵去感受其中微小的变化。正是因为诗人平日对于山间的一草一木都表现出了无尽的亲密,对秋天的山果的成熟与掉落,也有愉快的感受,那么当秋夜诗人独坐在山中,静静聆听窗外的风雨之声时,那一点轻微的声响就无法使他做出精确的判断。“雨中山果落”,与其说那是一种听觉的判断,倒不如说那是最细微的生命在颤动,使诗人得到了真切的感知。那细微的山果落地的声响,与其说是叩响在了世人的耳畔,倒不如说是阵阵的回响于诗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元]宗宝编.六祖大师法蜜坛经 · 般若第二[M].大正藏》卷四十八,第 350 页.
[2][唐]王维著. 刘逸生编译.《游感化寺》,选自《王维咏佛诗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
[3][唐]王维著.刘逸生编译.过乘如禅师萧居士篙邱兰若》,选自《王维咏佛诗文集》[M].广东人民出版社.
[4][明]胡应麟著.诗蔽 [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20.
[5]姚秦鸿.摩罗什译.维摩洁所说经 · 佛国品第一[M].大正藏,卷十四.
[6][唐]王维著.陈铁民.《能禅诗碑并序》,选自《王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第807 页.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一中高二(10)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