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活动与抑郁的关系:性别差异的影响

2017-11-08 01:15肖蓉王齐秀子郑泽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运动量体育锻炼强度

肖蓉 王齐秀子 郑泽珊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广州 510515)

大学生体育活动与抑郁的关系:性别差异的影响

肖蓉 王齐秀子 郑泽珊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广州 510515)

目的:分析大学生体育活动与抑郁的关系及性别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方法:使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9条目量表(PHQ-9)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对广东省11所院校共10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PHQ-9总分为8.33±4.87,32.6%的大学生有抑郁症状。大学生PARS-3总分为13.03±15.39;72.1%的大学生的运动量处于小等级水平,88.7%的大学生每次运动时长不到1小时,几乎每天运动者仅有8.1%;男生和女生在抑郁症状表现上无差异,但男生的PARS-3得分显著大于女生的PARS-3得分(19.59±18.03 vs 10.25±13.25,P<0.01);男生的体育活动水平与抑郁水平呈负相关(r=-0.20,P<0.01),女生的体育活动水平与抑郁水平无相关(r=-0.037,P>0.05);小等级运动量男生的抑郁得分高于中等级运动量者的抑郁得分(9.20±5.41 vs 7.10±4.67,P<0.01),不同运动量等级的女生的抑郁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男生小等级运动量者的抑郁阳性率显著高于中、大等级运动量者,不同运动量等级女生的抑郁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体育活动与抑郁的关系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增加运动有助于减少男生的抑郁症状,抑郁的运动干预策略要因性别而异。

大学生;抑郁;体育活动;运动;性别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最难以负担的疾病。抑郁症是一种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心境障碍。大学生处于青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情绪丰富而不稳定,容易发生情绪障碍。抑郁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有研究认为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比同龄的社会青年更严重[1]。抑郁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

Meta分析研究证明体育锻炼有很好的抗抑郁效果[2]。但也有研究指出,体育活动与抑郁的关系成立与否与性别因素及偏好有关。如Goldfield等[3]发现,激烈的体育活动与抑郁降低仅在男生中有显著相关,女生则没有。Asztalos等[4]认为,对于男性来说缓解心理不适最佳的运动强度是高强度,对于女性来说是低强度。Jun等[5]发现,规律的运动能缓解轻中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特别是这种作用在女性身上比男性更明显。国外的研究关注到体育活动对抑郁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的差异,而国内对此则少有研究。当前国内大学生的抑郁问题表现突出,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行为干预策略是否能在大学生抑郁的干预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呢?性别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如何?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运动行为与抑郁状况的关系及性别的影响,为更好地认识体育活动对抑郁的影响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7月对广东省11所本科专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问卷1381份,有效问卷1080份,有效率78%。样本平均年龄为21.07±1.37岁;男性291人,女性730人,性别缺失59人;大一学生301人,大二学生273人,大三学生346人,大四及以上154人,年级缺失6人。

1.2 工具

1.2.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社会人口学指标(年龄、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专业)和家庭情况(家庭居住地、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等。

1.2.2 患者健康问卷-抑郁 9条目(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aire- 9,PHQ-9)

该量表是Spitzer等人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抑郁障碍的9项症状制定的自评式量表,因其简短、易操作和评分,被广泛应用于基层卫生中心进行抑郁症筛查[6]。采用0~3四级评分法,评价最近两周状况。得分范围为0~27分,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最佳抑郁筛查分界线为10分,国内学者报道此分值筛查抑郁的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97%[7]。应用于大学生和普通人群的抑郁筛查结果显示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均高于0.85,重测信度均高于0.86[8,9]。本研究将PHQ-9第7题“对事物专注有困难,例如阅读报纸或看电视时”,修改为“对事物专注有困难,例如学习或上课时难以集中注意力”,以便更好地符合大学生的实际。

1.2.3 体育活动等级量表(The Physical Activity Scale- 3,PARS- 3)

由梁德清等人[20]修订,认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量表仅3个条目,采用1-5的五级计分,从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和频率三方面来考察运动量。计分方法为:运动量=强度×(时间-1)×频率,最高为100分,最低为0分。运动量大小的评定标准:小运动量≤19分,中等运动量为20~42,大运动量≥43分[10]。国内研究显示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6,重测信度为0.82[11]。

1.3 统计方法

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体育活动水平及其三个维度与抑郁水平的相关程度;使用卡方检验考察不同运动量等级者的抑郁阳性率差异。

2 结果

2.1 大学生抑郁状况

大学生抑郁总分平均为8.33±4.87分。以10分为抑郁筛查分界线,67.4%的大学生(728人)筛查阴性,无明显抑郁症表现,32.6%(352人)筛查阳性,有明显抑郁症状。在过去两周中,有84.8%的大学生存在缺乏兴趣的现象;80.9%的大学生有心理低落感;71.8%的大学生有睡眠不良问题;83.7%的大学生有疲倦感;78.1%的大学生有注意专注困难问题;25.2%大学生有过自杀或自伤的想法。抑郁情绪症状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见表1。

表1 广东省大学生抑郁症状表现状况

2.2 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

大学生PARS-3总分平均为15.60±16.20分,总体处于小等级运动量水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平均为2.10±0.89分,运动时长平均为3.00±1.19分,运动频率平均为2.78±1.11分,其中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得分均值低于中等强度值3分。在运动量表现上,72.1%的大学生(779人)运动量处于小等级,19.4%的大学生(209人)运动量处于中等级,8.5%的大学生(92人)运动量处于大等级。29.4%的大学生(317人)认为自己日常运动强度很小;12.5%的大学生(135人)每次运动时长不到10分钟;12.3%的大学生(133人)基本无法做到1月运动1次。见表2。

表2 广东省大学生体育活动状况表现(%)

2.3 大学生抑郁与体育活动状况的性别差异

男女大学生在PHQ-9得分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在PARS-3得分以及运动强度、运动时长、运动频率三个方面上均有统计学差异,表现为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见表3。

表3 大学生抑郁和体育活动状况的性别差异(±s)

表3 大学生抑郁和体育活动状况的性别差异(±s)

PHQ-9总分PARS-3总分运动强度运动时长运动频率男(n=291)8.38±5.35 22.51±18.84 2.46±0.93 3.43±1.20 3.08±1.04女(n=730)8.21±4.60 12.61±14.05 1.94±0.83 2.80±1.14 2.65±1.11 t值0.468 8.109 8.283 7.662 5.838 P值0.640 0.000 0.000 0.000 0.000

2.4 大学生抑郁与体育活动的关系

2.4.1 男女大学生在抑郁与体育活动上的相关

总体上,抑郁水平与体育活动之间存在较低的负相关。在男生中,抑郁与体育活动及其三个条目得分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女生中,抑郁与体育活动不存在相关。见表4。

表4 男女生抑郁和体育活动得分的相关分析(r)

2.4.2 不同运动量水平的男女大学生抑郁得分差异比较

总样本数据分析显示不同运动等级大学生的抑郁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但对不同性别组进行比较发现:男生中,不同运动量水平者的抑郁得分有显著差异,LSD法两两比较显示小等级运动量的男生抑郁得分显著高于中、大等级运动量者,但中等级和大等级运动量的男生在抑郁表现上并无统计学差异;而在女生中,不同运动量水平者的抑郁得分均没有差异。见表5。

表5 不同运动量水平的大学生抑郁状况比较

2.4.3 不同运动量男女大学生在抑郁症状阳性率上的差异

总样本数据显示不同运动量水平的大学生在抑郁阳性率表现上并无差异。但对不同性别组进行比较发现,男生在抑郁阳性率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小等级运动量的大学生抑郁阳性率(42.6%)显著高于中等级(25%)和大等级(22.2%)运动量者;而在女生中,不同运动量等级者的抑郁阳性率则并无显著性差异。见表6。

表6 不同运动量的男女大学生的抑郁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广东省大学生抑郁筛查阳性率为32.6%,这与李彤[12]和严红虹等[13]的调查结果相似。说明总体上大学生的抑郁症状发生比例较高,有学者的研究显示,19%的美国大学生在过去1年里患有抑郁[14];日本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45%[15];国内韩立娟等[16]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24.22%。今后高校有必要继续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本研究显示男女生在PHQ-9得分上并无差异,这与严红虹[13]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李彤、周鄂生等[12,17]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很多研究就抑郁方面的性别差异进行了讨论,但本研究认为男女生在生理心理上固然有差别,但他们日常的消极情绪更多受到其不良生活事件与环境因素的影响。男、女生面对相同的社会压力与生活情境,其所出现的抑郁症状也会表现出相似性。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未能养成或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几乎每天运动者仅有8.1%,每次运动时间达60分钟以上者仅有11.3%。高达72.1%的大学生体育活动水平不足。任波等[18]也指出大学生锻炼频率低、持续时间不足,且运动时长和强度没有规律。同样使用PARS-3,1994年有学者调查发现大学生体育活动平均得分为30.97±23.75分[19],2004年的调查为23.04±18.79分[20],2015年的调查为19.85 ±19.35分[11],而本研究中体育活动平均分为15.60±16.20分,说明大学生体育活动水平逐渐下降,其原因可能与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变化有关。随着以智能手机为首的移动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被手机和网络占据,锻炼的意愿下降,运动时间也日益减少。此外,很多大学生缺乏运动也和他们在中学阶段由于课业负担等原因未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关。卢峰[21]2010年调查发现高中生有锻炼习惯的仅占18.6%,喜欢课余体育锻炼的仅为30.4%,一般和不喜欢的占69.6%。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值得各级部门关注。

男性的运动量大于女性,运动强度、运动时长、运动频率的表现均好于女性,此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22,23]。一项对中日两国大学生的运动调查显示,中国女生的运动得分显著低于中国男生和日本大学生[24]。女生比男生运动量小可能是因为男女生对运动的目的不同,男生追求力量,喜欢竞争性强的运动;女生追求柔软性和姣好的体态,偏好强度小、温和的、对抗性小的运动,如瑜伽、散步、慢跑等[4]。

总体上,体育活动量与抑郁之间存在较低的负相关关系(r=-0.079,P=0.009),但不同运动量者在抑郁表现上也存在性别差异,只有男生的体育活动量与抑郁之间有显著负相关(r=-0.206,P=0.001),且小等级运动量的男生在抑郁症状和抑郁阳性率表现上均高于中、大等级运动量者;而女生的运动量与抑郁却没有相关,不同运动量等级的女生在抑郁症状和抑郁阳性率上也均无差异。而Goldfield等[3]也发现在男生中,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活动与抑郁有显著的负相关,而女生中,大强度运动与抑郁无关。因此,体育锻炼对抑郁的影响并非是特异性的,而是受到了性别因素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

此外,对总样本和男生样本的分析显示,中、大等级运动量者的抑郁得分和抑郁阳性率并无差异,这表明中等级运动量的抗抑郁效果最好。Tao等[25]也认为,中低强度的体育活动是抑郁的保护因素。对于大运动量为什么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有学者提出了“双重模式模型(Dual-mode model)”假说进行解释[26,27],该模型认为,运动的情感反应主要受到认知因素的影响,包括身体自我效能和来自呼吸或肌肉的感受性线索。这两者间的平衡可以通过改变运动强度来达到,运动强度低时,认知因素占主导;当运动强度达到身体极限时,已经不可能维持生理平衡状态,此时感受性线索变为主导,疼痛和疲劳难以忍受,情绪由愉快转为不愉快甚至厌恶。因此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产生最佳的情绪体验。

最后,虽然女生的运动量比男生小,但抑郁状况和男生没有差异。这可能因为:第一,女生平时运动量较小、没有稳定的锻炼习惯,不足以体现明显的抗抑郁效果。第二,女大学生偏好运动以外的其他方式缓解抑郁情绪,比如饮食、购物、与人聊天等。邱远[28]发现,能改善女性抑郁的更倾向于是情感因素,运动强度、频率对抑郁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对运动的喜爱程度和一次的运动时长对抑郁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建议女生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喜好安排运动量即可。

体育活动影响抑郁是有生理合理性的,实验已证明运动可以调节多重神经递质系统,如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29]。有Meta分析已证实运动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2,30]。但本研究显示总体上两者的相关程度较低,也有研究表明两者甚至并无相关[3],这可能是因为体育活动对抑郁的影响并非是特异性和直接的,它对身心健康的改善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些中介因素或/和调节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是很重要的调节因素,此外,还有研究显示体育锻炼是通过提高身体自尊而起到改善抑郁效果[31]。因此用运动水平的变化难以直接预测抑郁水平的变化。

4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结果显示,体育活动与抑郁的关系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男生的体育活动状况与其抑郁症状表现有密切的联系,小等级运动量的男生有更多的抑郁症状表现,中等及以上的运动量可以减少男生的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其中,中等级运动量具有更好的抗抑郁作用。而女生的体育活动状况与其抑郁症状并无关联。因此,体育活动可能因性别的不同而对抑郁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提示我们在制定和实施体育活动干预策略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时,要因人而异,因性别而不同,从而更好地发挥运动的身心健康效应。

本研究仅对广东地区的大学生进行取样,由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体育活动的普及程度不一样,其对个体的影响也可能会有所差异,未来可进一步对全国不同地区或不同人群进行研究,比较环境和其它社会人口学特点对运动效应的影响;此外,在体育活动和抑郁的关系当中,可能存在其它的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影响了体育活动的身心健康效应,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致谢:我们诚挚感谢吴健良、黄珊、余敏诗、何楷燕、许少杏、陈晓坍、郑霖泽、郭梓玲、郑垂柳、林玲等人在收集数据上的辛苦付出和贡献。

[1]杨美荣,杜君,王晓一.大学生与同龄社会青年抑郁情绪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5:400-402.

[2]Schuch FB,Vancampfort D,Richards J,et al.Exercise as a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A meta-analysis adjusting for publication bias[J].J Psychiatr Res,2016,77:42-51.

[3]Goldfield GS,Henderson K,Buchholz A,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adolescents[J].J Phys Act Health,2011,8(2):157-163.

[4]Asztalos M,De Bourdeaudhuij I,Cardon 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ntal health varies across activity intensity levels and dimensions of mental health among women and men[J].Public Health Nutr,2010,13(8):1207-1214.

[5]Jun ZMS,Yen ST.Physical activity,gender difference,and depressive symptoms[J].Health Serv Res,2015,50(5):1550-1573.

[6]Kroenke K,Spitzer RL,Williams JB.The PHQ-9:validity of a brief depression severity measure.[J].J Gen Intern Med,2001,16(9):606-613.

[7]胡星辰,张迎黎,梁炜,等.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在青少年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J].四川精神卫生,2014,4:357-360.

[8]Zhang YL,Liang W,Chen ZM,et al.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and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2 to screen for depress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J].Asia-Pac Psychiatry,2013,5(4):268-275.

[9]Wang W,Bian Q,Zhao Y,et al.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Gen Hosp Psychiatry,2014,36(5):539-544.

[10]蒋碧艳,祝蓓里.上海市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7,20,3:235-238.

[11]丁思远,肖蓉,张照.大学生体育运动与生命意义感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6,3:445-448.

[12]李彤.大学生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08,6:67-73.

[13]严红虹,刘治民,王声湧,等.大学生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3:257-259.

[14]Eisenberg D,Chung H.Adequacy of depression treatment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Gen Hosp Psychiatry,2012,34(3):213-220.

[15]小西香苗,百武愛子.大学生における抑うつ症状および非定型うつ特徴とその関連要因の検討[J].学苑·生活科学紀要,2015,902:21-33.

[16]韩立娟,刘玉娟,耿丽伟.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134-137.

[17]周鄂生,陈寿斌,王茂胜,等.大学生心身健康与抑郁症状的相关关系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9,10:50-54.

[18]任波,高健,宋金凤,等.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对无聊状态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79-86.

[19]夏祥伟.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0]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01):5-6.

[21]卢峰.绵阳城区高中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2]刘玲.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生活满意感、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12.

[23]Walid EA,Khalid K,Diane C,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gender differences:correlates of compliance with recommended levels of five forms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studentsatnine universitiesin Libya.[J].Cent Eur J Public Health,2014,22(22):98-105.

[24]橋本公雄.日中間の学生における精神的健康への計画行動理論の予測力[J].健康科学,2008,30:27-37.

[25]Tao FB,Xu ML,Kim SD,et al.Physical activity might not be the protective factor for health risk behaviours and psychopathological symptoms in adolescents[J].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07,43(11):762-767.

[26]Ekkekakis P.Pleasure and displeasure from the body:Perspectives from exercise[J].Cognition&Emotion,2003,17(2):213-239.

[27]Ekkekakis P,Hall EE,Petruzzello SJ.Variation and homogeneity in affective responses to physical activity of varying intensities: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on dose-response based on evolutionary considerations[J].J Sports Sci,2005,23(5):477-500.

[28]邱远.中学生抑郁、焦虑、人际敏感与体育锻炼关系的调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4:1-4.

[29]齐红梅,刘微娜,季浏.运动抗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5:459-464.

[30]鲁松涛,韩正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的元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27:18-19.

[31]江玉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与抑郁水平影响的调查[J].体育与科学,2009,5:80-82.

2016.09.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3YJA710048)

肖蓉,Email:xr@fimmu.com

猜你喜欢
运动量体育锻炼强度
大树的日常
更 正
运动量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