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里,讲学生听得懂的数学

2017-11-07 23:04宋翠芬
新课程·教师 2017年9期
关键词:直观兴趣数学

宋翠芬

摘 要: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就是没完没了地计算,太枯燥无趣,而且看不到有什么用途,所以就缺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以往的教学经历,从两个方面简要阐述了怎样让数学课变得有趣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直观;兴趣

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以为知识讲得越细、语言越专业、例子越典型效果就越好。殊不知课堂上还有一些学生,他们也静静地坐在那里,他们的眼睛看起来是盯着老师,可是眼神却是一片茫然。为什么这样?因为他们的脑子里或许早已是一片空白,他们听不懂或者不喜欢听老师的讲解,所以他们的脑子干脆像孙悟空翻的筋斗云,飞出了十万八千里。这样就慢慢走进了学习的恶性循环:听不懂—学不会—厌学,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放弃。

所以我觉得,要想课堂有实效,我们教师就应该努力去讲“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懂的数学”。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就是没完没了地计算,没完没了地做题,又累又无趣,太枯燥了。并且很多孩子说:“我们做这么多题目有什么用啊?”这或许是当下相当多的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没意思,不好学,没有用。”怎样改变学生的这种认识呢?那就需要我们教师运用一些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既是一种挑战,同时又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我们知道,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它的用途相当广泛,小到生活学习,大到国家建设,处处离不开数学。所以我们很容易可以做到让数学不那么“高冷”,而是相当“亲民”。那么如何做到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懂”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尝试一下:

一、让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是具体的、熟知的,这样更容易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小學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只有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而对于压力下的事情只会应付。所以我们就是要“投其所好”,捡回童心,跟孩子一起成长。

例如“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我们都觉得有点抽象,因为这是从算数到代数的过渡。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讲在讲这节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她说:“同学们,我们学过数字,也学过字母,一种是数学课上的,一种是语文课上的,你们觉得他们之间会有联系吗?”学生默然不语,吴老师接着拿出了几张扑克牌,老K、Q、J,然后问:“同学们,你们都玩过这个吧?你们玩扑克牌时这些字母都表示什么呀?”学生自然熟悉,并且都喜欢,所以愉快地就融入新课的学习当中。这样用身边熟知的并且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很自然地把课本上的原本抽象的陌生的数学知识拉到了学生的身边。吴老师上课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她上课时如果不用黑板的时候,很少在讲台上停留,总是在学生之间穿梭,并且上半身微向前倾,满面含笑,给学生以温馨和亲切的课堂氛围。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吴老师的课堂气氛总是轻松活泼的一个原因吧。

二、把学生认为的“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简单、朴实些

小学数学应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下金字塔,走向生活,走进学生心里。数学课上有些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记得曾经有一位老师这样给学生讲“体积”的概念:教师在充分估计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开始了一节吸引学生眼球的数学概念课。一上课教师把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放在桌上,然后往两只杯子里倒水,问:“谁能告诉我,哪只杯子里的水多,哪只杯子里的水少?”一位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说:“两个水杯一模一样,水面在同样高,所以水是同样多的。”教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的认真观察。这时,教师把一个石块儿放进一个杯里,问学生:“你们又看见了什么?”学生说:“看见老师把一块石头放进了杯子里。”教师问:“把石块放水里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容易发现杯子的水面升高了。教师紧接着问:“这是不是说明这杯子里的水变多了?”学生想了想说:“不是。”“那是为什么呢?”教师接着问,学生纷纷回答:“老师,您放的东西把水挤上来了,因为石块占地方。”这里的一个“占”、一个“挤”说明在学生头脑中对体积的概念已经有了感觉。教师接着又拿出一个石块放进另一个杯子中,问:“这次你们又看到什么了?”学生回答说,“看见老师往另一个杯子里也放了一块石头,杯子的水平面也升高了,并且超过了第一个杯子。”老师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非常肯定地说:“因为第二块石头比第一块石头大。”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的结论。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和教师的启发以及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逐步有了感性认识,物体不仅要占有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还有大小之分。这时候体积的概念就从抽象变得具体了,学生也就好理解了。教学情境巧妙的设计,把一个十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好理解的数学事实。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爱迪生让他的助手帮自己测量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却把助手难为住了,因为灯泡不是规范的圆形,而是梨形的,没有具体的公式可以用。助手接过灯泡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一会儿拿标尺测量,一会儿计算。忙活了半天,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有得到准确的结果。就在助手准备搬出大学学过的高等几何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时,爱迪生回来了,他看到助手拿的一沓稿纸和工具书,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只见他拿起灯泡,往里面灌满水,递给助手说:“把水倒进量杯里,你就会得到想要的答案。”助手瞬间恍然大悟:简单就是高效!

我们数学教师的责任就是把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巧妙处理,从而变得简单易于接受。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就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努力来优化我们的课堂。

参考文献:

吴正宪.儿童心中的数学世界:数学日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直观兴趣数学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