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月
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环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师生关系决定着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主导着学校整体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只是教学任务的不断推进,还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互动配合,唯有掌握了师生各自的心理活动特点,才能外化为在行动上采取正确的教学活动,促进和谐师生关系良性发展。
关键词:师生关系;萨提亚模式;亲子教学读书会
一、学校心理教育与师生关系
(一)认识意义
和谐师生关系意义重大,却在现实教育中存在着各种问题。首先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传统教育观念认为,老师是权威的代表,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的一切安排与指导,这就大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每个人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也要考虑其他人的自由发展,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互动关系,师生间的教学和学习互动也应该尊重这样的关系。现在的社会是新观念、新理念不断涌入的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如潮水般涌入,中西方文化思想教育相互碰撞,这种碰撞既促使了文化教育的相互交流,但也产生了诸多解不开的弊端。结合当下中国教育发展实际,探索教育教学师生关系互动成为迫切的课题。
(二)認识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是“我—你”的关系,而不应是“我—他”的关系。人是互相联系的高级动物,具有极大的能动性,能够创造很多有形的东西,也能够改进很多无形的东西,比如师生关系。交流对话在师生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没有交流就不会感知对方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点,交流对话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老师理解学生,学生尊重老师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站在各自立场的两个世界的对话。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一)学校方面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学校的心理教育。新时代的孩子更加注重自我意识,更加重视自我的独立与自由,这是学生心理机制的变化,与传统教育的“听话孩子”形成反差。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去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在心理教育中,有个萨提亚模式,这个教育模式又叫联合家庭治疗。主张教育应该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认真聆听和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处理他们身上所背负的一切心理负担,该教育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度重视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身心内外统一”,以达到人性化的教育发展模式。
学校方面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增加师生关系的亲密感,比如,经过调查,某学校针对初一、初二年级,在每周三晚上7:30组织亲子教学读书会,学生每周一次进行读书汇报,学生家长和老师也参与其中,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他们所读的书有很多,其中的《相信改变会发生》《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两本书更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第一本讲述了自信的力量,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很多你想改变的东西,当然,师生关系也是对象之一;第二本书是家庭教育类的优秀书籍,有了家长的参与,学生与老师、家长的关系同时得到改善与提升。其实,活动本身不只是知识的交流传递,还是师生关系潜移默化中的良性互动。这样的亲子教学读书会值得推广。
(二)家庭方面
家长在师生关系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自由意志。比如,在选择补习班方面,有些家长和老师太自我化,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周末、放假都不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自由意志被剥夺,学生还有主动选择的权力吗?家长不应该只站在老师的一面看问题,还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充分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后再和孩子商量选择什么样的补习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据着很大的权威地位,家长的主导意义也决定着师生关系的走向,保持理解、包容态度的家长一定会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起到很好的纽带连接作用。
对于家长来说,理解与尊重教师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家长既要看到自身与学校教育出发点的一致性,又要看到自己孩子的独特性,结合两方面的具体情况去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尊重教师的权威与尊重孩子的自由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促使教学任务得以顺畅完成,就会看到老师教得快、学生学得好的良好师生关系局面。
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人性需求理解之上,老师理解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心理教育上的理解做起,从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入手,这样才能使文化知识得以传承,教学活动得以顺畅运行,促使中国现代化和谐教育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徐生.师生心理交往在当代学校教育中的缺失与构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48-51.
[2]李方安.关系责任视角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探析[J].教育研究,2016(11):119-125,155.
[3]刘晶.浅谈学校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3):20-23.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