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性之光照亮语文

2017-11-07 23:04王芬
新课程·教师 2017年9期
关键词:感性教学现状

王芬

摘 要:语文教育担负着不可推卸的文化传承的任务,语文课堂在力求生动活泼,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同时更要守住语文的本分,因此语文教师要自觉运用理性思维和理性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思考并实施于语文教学,让理性之光照亮语文,才能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把语文课上“对”,上对学生“有用”的语文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学现状;感性;理性语文

读李明哲老师的《上学生喜欢的语文课》一书,感触最深的是他所提倡的语文教学应有理性思维,我认为这本书十分“接地气”,所反映和探讨的问题都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作者不仅提出问题,指出问题的原因,而且以大量的课例举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对一线教师如何备课、听课、上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参考性。书中所体现的实践性语文教研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学习。

一、当今语文教学现状:感性大于理性的思想贫血

李明哲老师是一位基层语文教研员,他在听课中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感性大于理性,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评优课上,学生感动得眼泪哗哗,掌声响起来了,歌声唱起来了,音乐响起来了,画面动起来了……这节课就被认为是好课了,殊不知真语文却躲在角落里暗自哂笑。这种感性大于理性,思想贫血的教学现状是否也值得我们诸多一线老师反思呢?语文天生浪漫,感情的激发必不可少,而鼓吹一种肤浅的感情,智慧缺席,对文本没有加深理解,只是情绪一股劲往上涨——这样的感性语文真应该摒弃。我们要上“对”的课,上对学生“有用”的课,因此语文课不仅要有情,更要有理,因此我想说:我们要呼唤语文课的理性思维,让理性之光照亮语文。

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我们往往只注重其情感与审美教育,而忽视其理性教学思维的运用。李明哲老师认为:“语文教学,有科学的因素,科学就离不开理性。”朱绍禹先生也说过:“语文学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不知老师们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有没有感受到,充满思辨性、思维挑战性和丰富生命体验的语文课是学生所真正喜欢的。我们不要太低估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必担心他们够不到这样的高度。语文教学应当投学生所好,这也是基于语文教育的根本——促进人的发展,人存在本质的拷问、思辨和追索,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

二、激发学生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受应试教育及满堂灌等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的语文教学更加倾向于将其中的审美与情感的良好认知作为其教育教学实施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很少关注逻辑思维的存在,使得我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一直处于自我认识的阶段,将学生自身思维束缚在一个小圈子内的同时使得其认知观点有着相对的局限性,缺乏应有的思辨主义哲学,片面地将语文的学习作为感情抒发的方式。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成长中理性思维的建立必然要与感性的情感宣泄相辅相成,引导并支持情感的科学与合理扩展,保证学生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此外,语文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在于将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等现象通过其感性思维的激发,加之理性思维的拒绝与消化做出应有的社会实践反应,体现出学生在现阶段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从更深层次上代表着我国未来民族发展的主体方向。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只是教师对课文知识的简单重复,其教案的编写千篇一律,完全不能凸显语文教学的灵活性。

同时,教师讲解的仅代表着其对文章主观情感的表达,文字之间的拆解分析也具有相对的固定性,这对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鲁迅的《风筝》是一篇意蕴深厚、发人深省的散文诗,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似乎于兄弟間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浓浓的亲情来表达主题。可是,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远不止于此,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因此我在探究主旨这一环节中举行了一次交流活动,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嘴巴,鼓励他们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有的学生从作者事隔多年后仍悔恨交加、悲忧交集中看出作品还揭示了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有的学生认为文章深刻地阐述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有的学生认为作者对一件往事、小事,知错必改,郑重其事,体现了作者可贵的自省精神;也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认为兄长该管,这一现象上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对人们的影响和毒害;也有人说批判了我国封建教育思想的落后;还有人说批判了封建思想和封建家长制对孩子精神的虐杀……这些独特的见解不仅是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将文章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思维的结果,同时也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活跃起来,有利于学生主观创造性的发挥。

三、“理性语文”的愿景:读“对”文本,上“对”语文课

那么“理性语文”是一种怎样的愿景呢?李明哲老师认为“理性语文”往底线上说,首先要读“对”文本,上“对”语文课,要优化设计方案,上对学生“有用”的语文课才是“理性语文”的理性境界。

比如,面对蒲松龄的《狼》这一文本,教师在疏通文意、梳理情节之后,不去揣摩其语言和写法,却大谈其教育意义,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有“去语文化”之嫌,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这是没有读“对”文本,没有上“对”语文课,在教学内容上缺乏理性。《狼》全文仅二百来字,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夫之间的较量,却写得波澜层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因此在疏通文意、梳理情节之外,教师是否可以尝试通过设计“读一读” “聊一聊”两个教学板块进行教学。“读一读”即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品味语言,从语速、语意、语韵、声音的高低等方面来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及感知狼和屠户的心理活动。“聊一聊”即聊狼与屠户的形象,聊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怎样表现屠户的机智的?其次是聊一聊文本的语言表现力和写作技法;再次是聊一聊“聊斋”主人蒲松龄,知人论文;最后是聊一聊《聊斋志异》之《狼》之“异”,即探究文中狼的文学形象或者说象征意义,以及文章的主旨。这两个教学板块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由表及里地收获自己思维的成果,学“有用”又“有味”的语文。

社会的发展呼唤创新型人才,教学过程也要注重对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作为学生成长阶段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呼吁理性思维。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理性思维的重要性,结合教材及实际生活事例进行思维引导教学,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上“对”的语文课,上对学生“有用”的语文课,上学生真正喜欢的语文课——有境界、有思想、有精神的语文课。让理性之光照亮语文,做一个摆渡人,将学生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周菊芳.从一堂语文课谈学生课堂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三)[C],2016.

[2]郭宏.课改中的语文课应关注什么[A].2016年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C],2016.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感性教学现状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横竖之间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导写理性与感性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淄博市职业院校乒乓球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感性理性不拔河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