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虎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越来越被关注,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都是围绕学生进行,让学生能够借助教师的巧妙引导进入主动学习的佳境,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解惑,学生就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来说,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要在开发学生智力、注意力、思维力、创新力等方面做文章,让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动脑,教学氛围愉悦,课堂充满生机,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究竟如何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谈几点浅见,与同行一起商榷。
一、打造师生融洽课堂
初中数学知识渐渐上升到更为严谨的阶段,这就使教师对于数学内容的讲授趋向于运用逻辑性强、精练的语言,往往表现出严肃与专注的神情,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语言和神态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过于严肃,用语过于刻板,过分铿锵有力,反而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疏离感,心中有疑难却不敢讲给教师听,面对问题一筹莫展,却不愿主动问询教师。这样的师生关系让课堂略显出尴尬的气氛,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正襟危坐,这中间却少了融洽的教学气氛。师生的融洽关系是激活课堂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视教学内容的不同,既遵循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又巧妙地将趣味、生动融入语言之中,化刚为柔,让数学语言更通俗化、形象化、情感化。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发明坐标系的数学家欧拉的故事,话说欧拉某天躺在床上思索如何确定事物位置的问题,忽然看到一只苍蝇粘在蜘蛛网上,而蜘蛛很快爬过去捉住了苍蝇,这一幕忽然给了欧拉莫大的启发——原来蜘蛛通过网格来确定猎物,这不就是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吗?就此,教师用这个故事引入“怎样用网格表示位置”教学正题,让学生的思维被深深牵动,自然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下一个教学阶段。总之,教师的数学讲解艺术体现在言行上,用情唤情,用心换心,调动学生的情感因子,自然会亲近教师,融洽关系慢慢建立起来。
二、创设激趣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独具匠心的情境创设,将会让学生融情入境,激活思维,变得更为主动地学习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初中数学课引入方法很多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各个授课环节进行契合实际的情境创设,如导入环节的创设,教学过程中各种诸如生活、实践等情境交叉的创设,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釋疑,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数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运算之中,从而加强理解和巩固、深化数学知识,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如,在教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小王是一家食品店的老板,最近生意不错,赚了一笔钱,他决定给员工发奖金,但问题是,如果每人发300元,就多出200元,如果每人发400元,还差300元,究竟有多少奖金,员工有多少名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先让学生试着寻找答案,但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此时,教师讲授新课,运用教授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分析、计算和求解,学生在生活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对问题兴趣大增,因此,非常认真地听讲,并积极思考,为问题的精准答案找到解决途径和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让学生动起来
面对一些数学概念,如何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概念,单凭教师的讲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调动中学生的思维,就要让学生彻底动起来,从实际操作——手动,到思维探究——心动,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让动手操作成为教师与学生进一步加深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成为学生认知发展的源泉。学生多动手操作,将会调动各个感官,从细致观察到分析探究,从眼看到心思,学生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做好引导,营造好的课堂氛围,创设好的教学任务,为帮助学生探究问题、构建知识增添助力。如实习作业一课,教师就如何开展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预先的方案提交,包括器材用具的准备、侧倾器的制作、实验的对象、实际问题罗列、解决方法、小组小结等,教师让学生做好观察和实践指导,并进行总结讲解,而在数学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参与设计、探究分析,运用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理念和意识也开始生根发芽,自然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仅是组织者,也是引导者,要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进行情境创设,发掘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深度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动手,勤于观察,交流讨论,学生相互激励,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得到综合发展,学生的兴趣盎然,才能带给数学课堂鲜活的生命力。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