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炯伟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落实,初中美术教学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陶艺教学来说,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课程之一。但是由于受到场地以及材料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地区只能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述,并没有进行实践教学。基于此,针对初中美术教育中陶艺教学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陶艺教学;策略研究
在童年时代,很多人都有着玩泥巴的记忆,通过水与泥土的混合被捏成了各种形状。而这一过程就是学生的创造过程,所以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就要做好这一教学工作,结合相应的陶艺教育,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出陶艺教学的特点与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一、陶艺教育
对于我国的陶艺教育来说,可以分为专业化与普及性的教育。在专业化教育中包含了艺术院校以及主要的陶瓷生产区。而对于普及性教育来说,则以中小型教育机构为主,同时也包含了不同年龄段与文化层面的人群。但是通過调查可以看出,不论是从设计理念上来说,还是从教育的普及率上来说,我国的教育依然与西方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已经将陶艺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只有少数专业院校中会设置陶艺课,而中学中的陶艺课设计则是十分稀少的。其次,在劳技课程中,将陶艺内容作为初一课程中的基础教育,这样也就使得陶艺教学与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电影的矛盾。由于学科属性的不同、教材上的单一,也就使得陶艺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影响。我国的陶瓷艺术是十分悠久的,同时也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所以就要充分认识到陶瓷艺术的重要性,做好陶艺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对陶艺的认识,从而增强教育的效果[1]。
二、开展陶瓷教育的措施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审美能力
对于人的审美能力与意识培养来说,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艺术素质教育来进行。但是在实际中,审美能力与推理、道德教育一样,需要不断地引导与培养。所以开展陶艺教育就要借助创造陶艺形态来进行,培养好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一,引导学生欣赏陶瓷作品,从而提高学生感受泥塑工艺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出相应的作品,并介绍其含义与造型特点,以此来帮助学生感受到陶艺中的美感。由于陶艺作品有着一定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特别的。如借助陶盘中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到装饰美感,明确色彩搭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第二,陶艺中具备了一定的可塑性与创造性,可以实现多元化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制作,并参照相应的图案进行模仿,或是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陶艺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与素质[2]。
(二)延伸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开展陶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不同形式来进行教学,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延伸其视野。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欣赏陶艺,同时也可以给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历史典故。借助这种生动形象的实例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完成陶泥作品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次,对于陶艺教育来说,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好陶艺技能,同时还要锻炼好学生的语言、动手以及想象能力等。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可以锻炼好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发现其中的美感,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在进行细节制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好各种工具,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生活工具来进行,从而解决好实际问题,提高陶艺教育的效果。
(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手脑上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也可以开发好学生的创造力。陶艺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要借助制作陶艺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开设陶艺课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出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让学生将理想借助艺术实践的方法展示出来。此外,在教育中教师还要注重鼓励学生,避免学生在课堂中出现拘束的现象。通过对学生作品进行表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的质量[3]。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影响,对初中美术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教育研究与分析工作,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从而实现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文广明.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陶艺课程的探索[J].新课程(中旬),2015(1):19.
[2]李慧.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陶艺课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0):67.
[3]蔡海波.我这样教学生玩“泥巴”:谈中学陶艺教学[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2(11):132.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