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宁
摘 要:随着乒乓球技术不断提高,国际上形成了欧亚对抗的格局,多层次、多风格、多派流的技术取长补短。许多国际级教练不断总结、研究各种打法特点,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定性探讨,国内外刊物也大量刊登理论文献,并运用实验追踪研究尝试。从欧亚两洲总体上分析,打法全面,特长突出,仍是乒乓球发展的总趋势。作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若想立于不败之地,良好的心态便是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重要前提。近些年,我国乒乓球教练已把心理训练同技战术训练放于同等的地位,齐头并进。下面针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了影响运动员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规律的因素,指出从训练到比赛进程中各阶段心理调控的训练方法,对乒乓球训练与竞赛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心理训练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长久保持着领先地位,但欧洲运动员经过多年的摸索,自己的球风和特点进一步成熟,使得国际或国内比赛中强队不断增多,构建成一种“群雄争霸,相互超越”的局面。竞争紧张而激烈,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差距日益缩小,在实力相当的竞争中,运动员之间与其说是技战术的交锋,还不如说主要是心理的较量。因此,更好地开展心理训练,对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临场发挥水平以及夺取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观察法查找并分析有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面的资料。
二、结果与分析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心理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前者是广义的心理训练,后者则是狭义的心理训练。
乒乓球运动不仅需要对技战术的全面认识,还需要快速的反应、正确的情感趋向、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独特的个性风格,而心理训练正是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也是运动员获得高水平心理能量的储备,更是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的基础。
(二)乒乓球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所有取得成功运动员的共同特点。其心理特征表现可概括为以下几点: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沉着冷静、灵活多变;有充沛的精力和胜利的信心;注意力集中,清晰的感知觉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树立正确的动机,调节心理压力,正确看待比赛成绩。
(三)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四个重要环节
1.一般心理训练
具体包括:意志品质的培养、专门化感知觉训练、时间感、空间感、思维训练、思维指向独立思考、思维的灵敏性、缩短反应时提高动作速度和精度、提高运动员的注意能力、念动训练。
2.赛前心理训练
具体包括:赛前心理状态分析、赛前心理调节(模拟训练、端正比赛动机、生物反馈训练、脱敏训练法、自我调节训练)。
3.赛中心理训练
(1)竞赛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情绪障碍、心理饱和障碍、激活障碍、攻击障碍。
(2)赛中的心理调控方式:消除紧张情绪、意识指向训练、自我陈述法。
4.赛后心理调整
赛后运动员无论胜负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教练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注重因人而异,首先,分析运动员的心态趋向,及时纠正赛后的自我形象偏差,例如,胜者有的充满自信、积极总结、再接再厉;有的则飞扬跋扈、得意忘形、盲目自信、赛后训练懈怠。败者,有的態度端正,分析原因,下定决心再创辉煌;有的则兵败如山倒、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可见赛后的心理重新定位对每名运动员都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运动员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在教练指导下不断端正思想,锐意进取。
一场比赛的暂时结束实际上是下一次比赛的赛前准备。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训练方法可通过肌肉神经放松训练、呼吸调整训练、提高睡眠质量、冥想训练、赛后恢复按摩等手段,调节心理状态,增强运动机能。
三、结论与建议
(一)培养出一批心理素质好、技术全面、打法独特的乒乓球运动员是世界乒坛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乒乓球事业立于不败之林的必然趋势。
(二)过硬的心理素质主要以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赛场经验为基础。
(三)心理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内因和外因调整训练重点,做到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把心理训练、技战术训练、身体训练紧密结合,灵活多变,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时晨希.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波动研究[J].乒乓世界,2015(5):104-105.
[2]邱贻可.乒乓球运动员比赛心理变化因素与调控[J].乒乓世界,2016(11):98-99.
[3]宋世亮.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整的策略[J].冰雪运动,2015(5):43-47.
[4]景岭,何瑞华.浅析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对比赛的影响及训练[J].体育时空,2016(15).
[5]赵芹.乒乓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的训练测量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7,7(4):46-4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