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敏
摘 要: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作为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在实施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就应该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历史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关于历史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专家、同仁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阐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的理论观点、介绍的成功经验,发人深思,使人受益匪浅。笔者在此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探讨高中历史新课程怎样提高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明确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提高现代公民的历史核心素养。那么什么是历史核心素养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其具体的含义包括:(1)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2)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3)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5)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只有明确了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我们才能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加强教师历史核心素养,升华历史核心素养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導者,是开发教育功能、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实践者,教师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对于历史教育能否发挥其核心素养教育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本人缺乏历史核心素养,怎么可能培养出有健全人格,良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学生呢?那么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升华历史核心素养意识呢?笔者认为: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适应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完全摒弃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所以,广大历史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参加新课改的各级培训,更新教育理念,认真领会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在认知历史基本知识、提高学科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会学习),尤其重要的是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和社会认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展示自己人格魅力
历史贯通古今,包罗万象,时空跨度大,知识内涵丰富,囊括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各个领域。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社会需要他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综合的能力。因此,新课程特别强调文理渗透、广收并蓄。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求,教师必须走知识综合化道路,加强各种知识的整合,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必须见多识广,旁征博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多看书,包括史学的前沿理论成果、教育教学的新观点以及优秀先行者的成功经验,从书本上汲取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历史核心素养。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在展示与交流中使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更上一层楼。此外,要抓住各种进修的机会,开阔自己的视野,消除职业倦怠,使自己的教学站在更高的层次,要与自己的学生多交流。现在是信息社会,很多历史知识学生在网络上都可查到,因此有的时候,与学生交流可能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更有利于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样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就水到渠成了。
3.教师自己要独立思考,善于启迪学生
如果教师只知道人云亦云,照本宣科,那根本就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不仅是一个资料的收集者、整理者、呈现者,更是智慧的启迪者,当然,教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离不开丰富的专业知识,离不开对教材的批判性思维,如果教师处理得当,很容易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能够更深层次地解读历史,这既符合历史学科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也让学生在教师实事求是的历史核心素养中得到熏陶,得到启迪。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1.引导学生由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到生成历史知识,使学生充分把握和理解核心知识
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发展线索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讨论和探究,能够生成新知识,进而开阔自己的思维和视野。例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这一专题时,我们尝试着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首先是根据历史学习的规律设计学生的活动,我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课前整理知识,收集资料,思考问题,制作演示文稿。第二部分:课堂展示,交流讨论,评价总结。课前,我把本专题的课标要求告诉给学生,使他们的探究学习目标性明确,根据本专题的内容,要求各班级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8个学习小组(5人左右),每位学生明确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任务;课堂活动中,每组一位代表上台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探究成果(8分钟左右),然后对本组的合作活动给予评价、评分,小组展示结束后,由其他小组对该组的活动给予评价、评分,要求讲出优点、存在的不足等,最后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分。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中,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合作中尊重他人、肯定他人的良好品质。
2.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知识进行再处理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历史核心素养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理解和领悟课本知识点、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体系的再整合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整合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历史素养中的核心能力。
3.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历史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奠定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
学习小组的设立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关注不愿表达和参与的学生,要层层递进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要及时作出评价和鼓励,要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切实加强史料教学,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课前要精心选择课堂所用史料,亦可发动学生搜寻相关史料,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史料中得到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例如,在讲授启蒙运动一节时,可以通过启蒙运动背景史料、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言论、启蒙运动的影响史料引导学生归纳启蒙运动的背景、观点和影响;在课堂练习环节,则设计有梯度的材料解析题巩固所学;在材料解析题的讲解过程中,要重点讨论和讲清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要加强材料解析题专项训练;要开好材料解析题专题讲座,以实现史料教学的突破。
5.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和阐释能力
学习历史不仅要了解历史,更要能够理解历史和阐释历史,这就需要我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性质、地位、意义等能够深入剖析、认真归纳和总结。在新中国初期外交一节,人民版教材讲述了日内瓦会议和亚非国际会议两个名词,但仅凭课本知识,面对以引用史料和理解史料为命题方向的选择题,学生无法做出有效的正确判断,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通过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事件,深入细致地把握好历史知识。
6.要提高学生的辩證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不同人物因为立场不同、方法不同、掌握的材料不同,对历史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表述,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学会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准确把握和理解历史知识。如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评价,既要批判它专制的一面,又要肯定它在一定程度上的民主性。
7.要加强历史价值观的培养
历史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这正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教师为了应对考试,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历史价值观的培养,这完全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违背。当今社会,我国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利己主义、拜金主义、道德感的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通过历史教学,加强正确历史价值观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正确认识和看待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通过潜移默化的引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历史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核心素养的失落必然会导致优良品质的丧失,国民素质的下降,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掌握历史知识不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课程标准,让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做一位有心人,利用高中历史新课程,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历史核心素养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J].历史教学,2016.
[2]钟惠平.以历史核心素养 引领高考复习[J].考试周刊,2016.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