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萍
【摘 要】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体现的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备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如理解各种数据、图表、增长率、利率、税率、商品的性价比等。“社会的数学化”促使数学阅读成为现代数学教育不可忽视的课题。
【关键词】阅读;数学阅读;数学课堂;意义
数学新课标强调:小学生应初步具备一定的数学自学能力。数学自学离不开阅读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他们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首要环节。数学阅读作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也是达成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下面就数学阅读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一、数学阅读具有特殊性
数学是一种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而数学语言本身的独特性又决定了数学阅读具有特殊性。
(1)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
(2)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决定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对错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
(3)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勤思多想。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
(4)数学阅读教学往往是听说读写结合的过程。听和读是吸收,是理解语言的能力,说和写是表达,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正是通过听、读吸收营养,得到借鉴,再通过自己的说、写、实践逐步提高表达能力。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读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阅读教材时,教材编写为了简练,不但数学推理的理由常常省略,而且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因此,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帮助,以便顺利阅读。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也应是不可忽视的任务。
二、重视数学阅读的必要性
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其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数学语言发展水平高的学生,数学理解力强,在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反应迅速,思维灵活。可见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
首先,重视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以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发展。数学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数学交流形式,它能使学生通过与课本标准语言的交流,来规范自己的数学用语,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語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中学习,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其次,重视阅读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数学教科书。在我们的教学观察中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作练习,之后,总结、布置课下作业,课本沦落为了习题集。教师对课本的关注度的降低,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数学书被教师遗忘了,被学生遗忘了,被课堂遗忘了,成了课堂学习的附庸品。而实际上数学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必须重视对数学教科书的阅读。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
再次,重视数学阅读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现在社会高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这决定人们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较强的自学能力,终身学习,从而适应不但变化的社会。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在生活越来越数学化的社会,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因此,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
1.改变观念、方式,引领数学阅读进入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不重教科书,只重教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意识。
2.关注数学阅读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精读
在教学中,对于某一节课内容让学生自学时,采用初读、精读两个步骤,特别是对有些关键句段的精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品读关键句段。通过对关键句段的精读,学生能真正的理解知识点、公式,这样对知识、公式记忆就更加深刻,解题时出错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解决应用题时,发现学生常常弄不清题意,不会分析题目,原因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学生在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就动手解答,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做错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从整体入手,把关键性的词作上记号,学会精读,深入地理解,学生自然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注重课外材料的阅读
除了课本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丰富的数学课外材料——学习辅导书、数学科普书籍、数学童话与故事、报纸上一段新闻报导等等。通过课外材料的阅读让学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的中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通过阅读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4.创设阅读需求情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搭建平台,让学生能够读,形成学生阅读的大环境,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开展多途经阅读,大力挖掘数学阅读资源。而且在学生开始数学阅读前,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激发阅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无目的阅读为有意义阅读。
四、总结
总之,发展数学阅读,让数学阅读进入数学课堂是必要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引导数学阅读,将数学阅读贯穿于教学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葛素珍,王尧兴.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的几点对策[J].中学数学杂志,2005(8):10-12.
[2]吴作梁.浅析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J].东西南北:教育,2016(19):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