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东 周志强 麻吉河 刘柏桥
摘 要 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初期时的适应性问题,主要体现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同学交往方式、新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不适应。本文针对于当代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制定了一套相应的思想和学习教育方法,通过“四分创新工程”对新生进行指导,从而更好地加强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建设,给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大学新生 适应性 思想政治教育 应对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9.079
A Study on the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Freshmen to
Enter School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ANG Xiaodong, ZHOU Zhiqiang, MA Jihe, LIU Baiqiao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2)
Abstract The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early middle school to early colleg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lack of adaptation to the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new ways of communication among students, and the new ways of learning. The needle has developed a set of corresponding ideas and methods for learning adapt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rough the "four-innovation project" to guide students to bett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Freshmen's adaptability,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growth.
Keywords college freshman; adaptabi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大学是大学生从中学阶段到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是实现学生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转换的关键阶段。而大学新生入学的过渡期,则极大地影响甚至决定着大学生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发展走势,因此,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成为学生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1-2]长久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此问题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大学生在入学阶段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及其相应的教育对策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当代大学生新生适应性问题,结合新时代的教育背景制定了相应的思想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引领学生适应并融入新群体的同时,深掘自身潜能,丰盈精神世界,树立理想信念。为了增强教育引导的效力,本文采用“四分创新工程”的研究思路进行针对性实施。
1 大学新生入学面临的适应性问题
适应性问题是当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的问题,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造成的,所以要构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必須深入了解当代大学新生适应的情况,只有准确了解大学新生存在的不适应问题,才能提出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对策,帮助大学新生能够顺利渡过适应期,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大学新生从中学来到大学,面对陌生的新环境,他们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很容易对新环境产生不适应,即新生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活方面的不适应。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95后”甚至“00后”,[3]在进入大学校门以前,衣食住行基本上都是由家长安排好的,当离开家乡来到大学时,需要自己在新的环境下独立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和原来的生活形成了巨大反差,由于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当他们开始独立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时就会不知所措。进入大学校园初期,会由于大学和高中的管理模式不同,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间,致使他们将大量时间用在了网络游戏上,造成生活没有规律。在消费方面没有合理的规划,出现攀比跟风情形。生活环境的变化,还可能造成饮食和气候的不适应。
(2)学习方面的不适应。学习不适应是新生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学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由各科任课老师安排好的,只需按老师的安排按时完成即可,而在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一大批新生由于没有奋斗目标,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虽然大学新生得到了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但失去了教师和家长的鞭策,出现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无法适应大学学习方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3)心理方面的不适应。能够经过高考严格的选拔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在中学时代成绩都比较优异,而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大家的成绩都相差不大,致使有些大学新生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由于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个人条件也各有差异,条件差的同学无疑会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害怕和别人交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无形之中给他们造成了不良影响。[4]
(4)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拓展大学生的生存发展空问、促进其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新生出现的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与老师间的交往不适应。由于中学时代老师的严厉形象在学生的内心里深深地扎了根,致使在大学生活里新生对老师产生畏惧之心,遇到问题不敢请教老师。而辅导员也因管理众多学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从而逐渐导致师生关系产生隔阂。endprint
第二,与同学间的交往不适应。进入大学后,要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同学生活在同一个宿舍里,而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不懂得谦让,交往过程中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别人的生活习惯和民族传统,有时会因为双方的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矛盾。
第三,与异性间的交往不适应。在中学时期谈恋爱是被老师及家长禁止的。而到了大学,男女生的交往不再有家长和老师的约束,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期,他们渴望接近异性同学,希望与其建立亲密的关系,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导致很多同学不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容易造成彼此伤害,影响到双方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会给双方造成心理创伤。[5]
2 提升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应对举措
针对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本文从入学时间、受众对象、负责部门、引导方向四个方面,提出 “四分创新工程” 的研究思路,从注重分模块设计工程、分阶段实施工程、分类指导工程、分层联动四个角度出发,每个角度分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开展新生适应性问题的教育。
(1)注重分模块设计工程,塑造新生适应性的源动力。通过分模块设计工程,将理想信念作为引导的风向标,增强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即主要从思想引领、发展辅导、美育教育和综合素养四个模块来设计内容,增强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不断增强他们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塑造新生适应性的源动力。
从而,在可塑性极强的适应阶段各方提升學生的综合素质,进而让理想信念做引导的素质提高成为新生适应的源动力。
(2)注重分阶段实施工程,提升新生适应性的支撑力。通过分阶段实施工程,逐层递进,提升新生适应性的支撑力,保障新生适应的负荷均匀,能及时接受消化,从而确保各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即入学前重点教育一批、入学后全体教育一周、注重抓好第一个月、坚持贯穿整个学年。在不同时间段面向不同群体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学生以传统文化素养固本、以优秀公民素养立身、以崇高理想信念铸魂,做深做实大学新生分阶段实施工程,不断提升新生适应性的支撑力。
以学前教育为辅,在新生入学前举办“新生训练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前了解学科特点、适应大学生活,增强信心,通过多渠道的信息供给,让新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学校,熟悉环境,达成全时段育人。以学初教育为基,开展入学教育,开展寝室团体心理小游戏,消除成员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帮助学生互相迅速适应和熟悉,学会协调互助,提高他们团队合作的工作效率,让新生尽快了解新生活节奏,坚持全员育人。以首月教育为体,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全方位育人。以学年教育为壳,充分促进朋辈互助,一年的文化活动,实践积累,朋辈经验,铸就了良好的适应模式。在递进式的全过程育人模式中,保证了新生的进阶性适应,充分提升新生适应的支撑力。
(3)注重分类指导工程,增强新生适应性的凝聚力。开展贴近不同学生思想的新生适应性活动。即区分新生党员、学生骨干、特殊群体以及普通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针对不同群体,通过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分类指导。面对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思想认识多元化、价值判断复杂化、发展诉求多样化趋势,特别是一些错误思潮可能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负面影响,针对不同群体分类指导格外重要,增强大学新生适应性凝聚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刻不容缓。
针对不同群体思想认识多元化,价值判断复杂化,发展诉求多样化的特点,对新生进行分类引导。新生党员保持思想理论的洗礼,增强党性修养。学生骨干锻炼能力,深掘潜力,提升思想觉悟。关怀特殊群体,消除其自卑感,促生积极心态,文化育人,思想化人。全方位注重普通学生的引导,注重“知、思、行”的统一,进一步彰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用共同的思想目标,增强新生凝聚力。
(4)注重分层联动工程,发掘新生适应性的推动力。通过分层联动工程,细化施授主体的不同责任,明确各层次的具体分工,互联互助。即学校、院系和党团、班级以及个人各有侧重、同步推进。强调校体作用,把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典型引领、制度规范等结合起来,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搭建院系间的沟通交流桥梁,建立新生导师制,加强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学术指导和人生指导。同时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从学校、院系、班级、个人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发掘新生适应性的推动力。坚持以“以学生为本”为目标,致力于新生人文修养、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使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和个人才艺特长,同时丰富校园生活,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雅情趣,促进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四分创新工程”将新生引导细分化,模块主题明确化,阶段深入效力化,受众人群个性化,分层联动一体化。归置出系统的解决方案,为大学新生创造了适应环境、提升自我、发掘能力、思想深化的优质平台。学校各层级联动,最终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
课题项目:本文得到吉林大学2016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编号:XGY201609)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康立芳.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 范雪.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5):93-94.
[3] 王艳碧.“90后”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204-206.
[4] 常瑜,杨勇.抓住两大“适应性问题”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延边党校学报,2009(6):152-153.
[5] 黄娜.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endprint